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不打針不吃藥!讓你和痛經說拜拜

不打針不吃藥!讓你和痛經說拜拜

痛經又稱「經行腹痛」,是指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較為多見。臨床表現為行經前後或經期小腹劇痛,疼痛可放射至脅肋、乳房、腰骶部、股內側、陰道或肛門等處。一般於月經來潮前數小時即已感疼痛,成為月經來潮的先兆。嚴重者疼痛難忍,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

常見發病原因:

1.內分泌失調;

2、形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嗜食辛辣、冰冷的食物;

3、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肌腺瘤等均可引起痛經;

4、子宮頸管狹窄或子宮不正常的收縮了;

5、工作壓力過大或長時間精神刺激。

臨床表現:

原發性痛經在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後1~2年內發病。

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後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後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位於下腹部恥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

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

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

基礎施灸穴位為:

關元,三陰交,地機,子宮

可根據具體痛經的分型增加配穴:

1、寒濕凝滯型

小腹痛:小腹冷痛,遇熱痛減

伴隨癥狀:經血量少,色紫黯或有血塊,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長

增加配穴:神闕、陰陵泉

2、氣滯血瘀型

小腹痛:小腹脹痛,拒按

伴隨癥狀: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痛感減輕

增加配穴:行間、太沖

3、氣血不足型

小腹痛: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喜歡揉按腹部

伴隨癥狀: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伴神疲乏力、頭暈眼花、心悸氣短

增加配穴:氣海、足三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時艾 的精彩文章:

養生就是固陽,治病就是治寒,艾灸全佔了
做艾灸,這些歌訣不可不知!

TAG:時時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