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接受博物館的文物熏陶

接受博物館的文物熏陶

馬未都的互聯網視頻節目做了很久了,斷斷續續的有看,從「嘟嘟」到「觀復嘟嘟」,想起來了就找出來看看,經常一看就會連續看上幾集。閑來無事時,喜歡聽馬爺嘟嘟,雖說在傳播文化的同時有很多的說教在其中,但是就是願意聽,一些訓諫從他嘴裡講出來聽著就順耳。

馬爺已經翻來覆去講過很多期的瓷器了,最近看的一期又在講瓷器,叫官窯之謎。當然馬爺講的不會重樣,即使偶有重複也已經記不清,全當是新聽一遍。這集馬爺講的一段話觸動了我,他說:「我們對藝術的關心,一定是到了一定的年齡。非常年幼的時候對藝術關心都是一個皮毛,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一樣,他對藝術越來越有感受,所以今天很多人對我說,我年輕的時候這個沒什麼感覺,突然到這個歲數,40多歲的時候特別喜歡呢,這就叫一種積累,文化積累。文化他是有侵淫的作用的,你侵淫在里,在這個潛移默化你都有一種熏陶。」

我之所以大段的放在這裡,是因為當時聽過馬爺講後,又翻回去重聽,順手就給記下了,今天想起來原話就抄錄在這裡了。我就在河北省博物館邊上長大,打從記事起就在博物館廣場上玩耍,偶爾會進去,也不知道裡面到底有點什麼,一直感覺裡面的東西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隨著年齡的長大,我開始去到不同的城市。慢慢的開始轉博物館和美術館,完全是由於聽了「你要想了解一個城市就去看電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這句話,開始看沒有什麼感覺,看得多了慢慢的就喜歡了,鑒於經常感覺很多美術館並不怎麼好看,漸漸的基本上就只去博物館了。雖然自知自己知道的連皮毛都說不上,但時不時的在文物中熏熏,作為中國人的感覺良好了很多,大體上也學習了些如何審美。

我認認真真的逛家門口的博物館,是它的新館落成之後,這時候它開始叫博物院了。偌大的一個新館中全是常年開放的固定展廳,我大河北還是有一些出土文物可以拿出來炫耀的,雖然沒有絕世的精品,但是也足以說明此地歷史的悠久。

馬爺有句話說的好:「全世界博物館今天都肩負著一個重大的責任,就是把我們歷史上的文明和標高向後人去展示,讓人知道我們的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馬爺的《嘟嘟》系列聽久了,對博物館的文物就多了份厚愛,聽得越多就希望能夠更多的去觀看,自然就成了良性的循環。感謝馬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草味道 的精彩文章:

我的青春藏書和梁文道給的讀書世界

TAG:青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