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柳青稱大數據「殺熟」是誤會,有人說:強行洗白!

滴滴柳青稱大數據「殺熟」是誤會,有人說:強行洗白!

大數據到底是方便人們日常的工具,還是有心商家「殺熟」的利器?

咱們先看看前段時間關於大數據殺熟被曝出的事件:

同一家酒店同一時期,不同的賬號,竟然制定的價格不一樣?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由數據智能控制的行為,而目的自然是為了視不同客戶進行區別對待,其根本原因無疑是:利潤。

而滴滴柳青說大數據「殺熟」是個誤會,卻是近期有用戶反映:滴滴打車同樣的行程,蘋果用戶比小米用戶要貴10%

而柳青則在微博上以6點來說明此事,全文600多字,大意就是:這只是個預估價,參考而已,滴滴沒有動機這麼做,而且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即便是司機本人也只有到目的地才知道價格。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柳青女士已經表明態度:同類車型同一時段每公里計費是一樣的,而且有明確公式,但為何該用戶的兩部手機會出現如此差異?

說司機到目的地才知道價格,其實司機知不知道都無所謂,因為預估價是機器顯示,其控制權並不在司機手上啊。

案例中該用戶用的是蘋果、安卓兩部不同的手機來輸入相同的起點終點,的確可能有幾秒間隔,但就是這幾秒間隔造成的預估價相差10%,這合理嗎?(再說,不是說同一時段計費一樣嗎?難道這個時段——精確到秒!)

而且說是常用路徑預設值,可一般都會呈現幾個方案,但既然是差異呈現,豈不是忽視了用戶的自主選擇?只是暫不清楚這種呈現的最優方案,到底是用戶的路徑最優,還是滴滴的利潤最優。

最後說如果預估又堵又長的路徑,乘客和司機都不會選擇,還會降低平台運營效率。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有些片面,這才是某些司機會優先考慮的吧。另外,既然是能追蹤用戶的路徑預設值,而且加上用戶的個人信息,系統應該能自動判斷出這是本地客,還是外地客才對。

畢竟,與「殺熟」對應的,還有「宰生」。

當然,說這麼多,我並不是針對滴滴,只是說許多公司的大數據都是「垃圾」。

有網友說:其實有許多這樣的案例,只是被揭露出來的太少。

一些APP會根據你的地理位置、日常消費能力,搜索習慣及偏好,或者控制商品可見程度,給你看到的商品加價。

還有OTA酒店套路多,匯率連轉、交叉促銷、需求預估,內幕多著呢!

還有大數據「售價」,根據用戶的消費能力,看是發正品,還是A貨,而且退換率不高,因為不是長期接觸奢侈品的哪能分辨出來。

亞馬遜當初的差別定價,不就是一種價格歧視的「殺熟」行為嗎?而且這已經是公認的非公平舉措。

最後,有人說得好:不殺熟,對得起大數據嗎?

這難道不諷刺嗎?

讓身邊更多的人看看吧,看看是否有某些行業在對我們進行「殺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國小丑王 的精彩文章:

今日頭條超94萬罰款,能讓頭條老實一段時間嗎?
2018年中國慈善榜發布,沒想到這兩家互聯網大佬都上了榜!

TAG:獵國小丑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