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如何更好地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為進一步推動研究生投稿流程了解,提高研究生論文撰寫水平,2018年4月27日上午9點,Wiley出版集團編輯翁博博士於逸夫樓報告廳就「如何更好地發表國際期刊論文」做專題報告。
翁博博士首先就Wiley旗下期刊進行了全面介紹,包括三大旗艦期刊(AM,AFM和small),以《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1年創辦)為首的AM系列期刊,以《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為首的Macromolecular系列期刊以及關於Polymer、Photonics、Engineering等領域的相關期刊。期刊數目增多的同時,影響因子也處於逐步上升過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M的實時影響因子已突破20。
對於國內科研水平,翁博博士也略有提及,就AM論文發表國家分布情況比率可以看出,國內自2011年起,發表水平大幅度提升,至2014年已基本與美國相當。
接下來,翁博博士就大家最關心的期刊審稿問題進行了細緻深入的闡述。AM期刊採用全職編輯模式,現有30多位獨立審稿人,每位審稿人每年負責3-4個期刊,年審稿數約1200多份。Pre-screening約5天,拒稿率超過60%。First decision after review約2-3周左右,拒稿率85%。
審稿流程
信息比對:當編輯接到稿件後,首先會對稿件進行信息比對,包括與網路上已存在信息比對和投稿系統內稿件比對,以確定是否涉嫌抄襲。對於作者單位、參考文獻、常用短語、致謝等部分內容,由於無法避免,編輯採取寬容態度。但對於前言、實驗內容、具體數據等部分內容,編輯基本採取零容忍態度,尤其是大幅度重複。對於實驗方法,也應提起注意,如果實驗方法過於重複,有時可能編輯會認為文章新意不足。
稿件評估:信息比對完畢後,編輯對稿件開始進行評估,評估稿件是否適合期刊以及稿件質量。合適性的判斷包括但不限於,內容範圍是否符合期刊定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更加符合姊妹期刊,論文長度是否超出期刊規定等。
對於稿件質量,編輯評估包括但不限於文章是否具有足夠的新穎性,與已發表工作的不同,文章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對整體讀者群的意義(最重要的標準)。編輯判斷標準的一部分還來自於投稿信。
投稿信——編輯最先閱讀的部分,同時也是只有編輯可以看到的部分。撰寫內容如下:
?研究議題的重要性
?研究成果的意義
?研究成果的內容(突破/創新點)
?對比已經發表工作的進展
?為何投稿到該期刊?
?為何能吸引期刊的讀者群體?
請儘可能簡略,同時又能體現工作的重要性(闡述3點左右)。例如:
除開投稿信,編輯還主要關注文章摘要、關鍵詞、圖片和表格、結論以及參考文獻。
審稿人選擇:當編輯評估合格後,文章將交送至審稿人手中。對於審稿人,Wiley針對五方面進行考慮:即Wiley本身的審稿人資料庫(目前有超過30000名活躍審稿人),作者建議,其他審稿人建議,編委會成員建議(尤其是申訴情況),編輯自己對於該領域的了解。綜合各方面因素後,指定3-4名審稿人對於文章進行審核。
審稿評估:對於審稿人意見,編輯會綜合考量,而不是簡單的正負意見投票。如其中一位審稿人提出大量準確的錯誤時,即使兩正一負,編輯也將採取拒稿處理。對於審稿意見,不要倉促恢復,應當徵求同事、導師意見。
修改稿:根據審稿人意見,即可準備修改稿。並非所有的意見都要修改,但需給出令人信服的原因,例如補充實驗並不重要,但實驗周期實在過長。修改論文應用高亮標出所修改內容(如果審稿意見同意採用審閱模式,也可以採用審閱模式)。逐條回複審稿人意見,並將修改稿返回給審稿人。保證修改稿可以使編輯和審稿人信服。
文章申訴:對於拒稿,可以採取申訴,但一般不建議。申訴存在固定流程,時間較長可能延誤論文發表的周期,同時,申訴成功率較低,目前Wiley為2%左右。但如果研究的重要性被審稿人忽略,審稿人意見存在實質性問題等,可以申訴。
文章接收:當稿件接收後,期刊將以各種形式通知作者。包括新聞稿、再版、封面彩報、新聞網站刊登等。此外,Wiley還設有MaterialsViews和AdvancedScienceNews兩個微信平台,歡迎大家關注獲取信息。
翁博博士關於《如何更好地發表國際期刊論文》的專題報告一方面為研究生詳細闡明了審稿流程,使同學們對於自己文章的審核工作有了更為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研究生關於文章撰寫工作的認識,有的放矢。相信經此指導,我院的論文發表工作將有極大提升。
小編後語
文章是研究生工作的重要體現,希望大家在了解文章審稿工作的同時,能夠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提升自己的作圖能力,提升自己的idea新穎程度。打鐵還需自身硬,期待我院研究生文章能夠順利接收。
素材:郭 政
編輯:楊 敏
校正:鄧 璐
更多資訊,請關注湖大化院
TAG:湖大化院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