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型中印關係為戰略性對話敞開大門

新型中印關係為戰略性對話敞開大門

4月27日至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非正式會晤。本次中印兩國領導人會晤,不是為了解決具體的問題和分歧,而是為了尋找在共同利益下擴大合作的可能,交換兩國對國際形勢和中印關係戰略定位的看法。

4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會見來華進行非正式會晤的印度總理莫迪,並共同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精品文物展。(圖源:新華社)

按照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的說法,兩國領導就中印關係中的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按照莫迪總理啟程前往武漢前的說法,他將與中國就一系列涉及雙邊和全球重要問題交換意見,並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審視印中關係的發展。總體來看,這次會晤對中印關係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這次會晤是國際秩序調整的產物。2016年美國大選及其結果對世界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問題。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軍事力量,對其自己曾致力於建立和維護的國際體系不再感興趣,認為自己以前所建立起來的國際規則對於自己是不公平的,甚至不惜以一種破壞性姿態來追求其狹隘國家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普遍感受到威脅,美國以外的大國必須要在涉及世界政治、人類發展甚至是地球安全等核心議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要為一個加速到來的後美國時代做出準備。在這個關口,作為兩個快速發展的大國,中印領導人會面很有可能具有國際關係轉折點的意義。

中印兩國都將發展中印關係提高到更加優先的戰略位置上來。在過去幾年中,印度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核供應集團成員身份申請等重大問題上,基本是打美國和西方牌,借力打力,試圖利用其他國家的所謂支持來迫使中國接受一個「既成事實」。這種利用與其他國家關係來定義中印關係的做法,與印度日益上升的國際地位日益不符合。在2017年緊張的洞朗對峙事件發生以後,中印雙方都認識到這一政策的潛在風險。這次會面,就是體現了雙方的一個新共識:中印關係的戰略性、獨立性上升,不僅具有雙邊和地區意義,也日益具有全球性影響。

中印兩國致力建立戰略溝通機制。長期以來,中印關係一直被定義在戰術和操作層面。兩國決策層和外交界,忙碌於各種具體的外交事務,戰略溝通渠道並未建立完善。這致使雙方之間的戰略誤解或戰略忽視問題較為嚴重,導致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與爭端。例如,中國提出並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以後,印度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最終還是決定成為唯一公開反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國。印度做出這一決定,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印度把中國旨在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尋找更多國際經濟機會的一個倡議,想像成一個主要在於遏制、圍堵印度的「戰略」。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就放棄了從「一帶一路」倡議的可能獲益,站到與中國相反的方向上來。為達此目標,印度還一度深化了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軍事和政治關係,進一步明確了自己制衡中國的戰略定位。從中印兩國的全球戰略和大國定位來看,印度忽視了自己的核心目標與既得利益國家維護國際地位的努力之間所存在的矛盾,把中印之間的戰略競爭誇大了、提前透支了,從而危害了兩國的戰略目標。通過這次會晤,兩國領導人之間不僅可以加強對對方戰略意圖的理解,還為未來兩國間的戰略性對話打開了大門。

(張家棟,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海外網專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瑞典稅務局改稱台灣為「中國一省」:按國際慣例修正
解放軍今台海軍演 台媒:以後大陸軍艦或繞台巡航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