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幕後指點,締造老一個242年王朝,衣錦還鄉,姐姐卻避而不見…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李贄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
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
這個評價,可以說是非常高非常高了。
成祖文皇帝大家都知道,是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也就是奪了他侄兒建文帝江山的那位。
而所謂的「姚少師」,指的是一個名叫道衍(俗名姚廣孝)的和尚,他當過「太子少師」。
姚廣孝是否當得起這個評價,暫且不提,值得一提的是,當他功成名就回到家鄉,親生姐姐卻讓他滾…
01
姚廣孝,今江蘇蘇州人,靖難之役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廣孝家族世代行醫,他卻不想當什麼郎中,十四歲就剃度出家了,法名道衍。
可是後來,他又拜一個道士為師,學習陰陽術數,而且精通儒、佛、道三教。
這是因為,他雖然遁入了空門,但心中卻有遠大志向,因為在他看來,當和尚只能念經,既沒意思又沒用,那些「心靈雞湯」,喝一點嘗嘗味道就行了,要他一輩子喝下去,實在是三大浪費:浪費時間,浪費青春,浪費生命,而陰陽術數學好了,是能安邦定國的。
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招聘精通儒書方面的人才,道衍也到禮部應試,結果卻沒得到僧官,只獲賜一件僧衣。
五年後,經人推薦,他才得以進入天界寺,得到一個僧職。
但上天並未拋棄他。1382年,朱元璋原配,德高望重的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又是經人舉薦,道衍見到了燕王朱棣,兩人一見如故,有不少共同語言,於是他要求,貧僧就隨侍燕王吧。
被朱棣帶到北平後,道衍雖然當了慶壽寺的住持,住在寺里,但出入燕王府,就像出入自己家一樣,他們倆只做一件事:密談。
至於密談了些什麼,當然只有他們倆人自己清楚。
不過,從事情的發展來看,他們倆密談的,絕對不是小事。
02
有人說,這是兩個野心勃勃的人,走到一起後,就開始「眉來眼去」,決定搞陰謀詭計。
甚至有人說,姚廣孝才是一個天生的造反者,唯恐天下不亂,以便「亂中取勝」,達成他的「人生理想」,但他自己又沒造反的資本,就藉助朱棣之手,把朱棣推向前台,他在幕後指揮,朱棣成功了,便意味著他成功了。
說他天生是個造反者,似乎並未冤枉他,當時一個著名相士,百看百準的袁珙,見了在嵩山寺遊學的姚廣孝,不由得大吃一驚,說他有病虎之相,天生嗜好殺戮,作為和尚的姚廣孝,不但不以為忤,反而很高興。
你沒說錯,本人就是愛搞事,就是愛搞大事。
據說他還寫了一首詩,詩中透露出來的「口氣」之大,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他那首詩,作於到禮部應試、受賜僧服回去途經丹徒北固山時,詩曰:「譙櫓年來戰血干,煙花猶自半凋殘。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江水無潮通鐵瓮,野田有路到金壇。蕭梁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他不過藉此「以抒志向」而已,同行的僧人宗泐,卻看出了不一樣的味道,隱隱感覺到,這個和尚所想的,腫么那麼「嚇人」呢?於是責怪他說,這哪裡是一個出家人應該寫的,他聽了也是微微一笑。
估計心裡在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誰說本人是出家人?只不過披了一件,出家人的外衣而已。
看來那個相士沒看錯——細讀相關史料,給人的感覺是,在朱棣奪取侄兒建文帝江山這件事上,真正的推動者,正是這個和尚,朱棣本人,最初反而心中怕怕,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不在他這一邊。
03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掛了,把帝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是為建文帝。
毫無國政經驗的這個娃娃(時年二十一歲)一上台,就做了一件對他來說再蠢不過的蠢事,聽從心腹黃子澄和齊泰的建議,開始削藩。
所謂削藩,就是為了增強自己的權力,而削弱藩王的權力。
你要削藩,就有話好好說,光明正大地削吧,只要把藩王們的「後事」安排好,保他們一生榮華富貴,相信不會有好大的麻煩,可是這個娃娃,非要給這些藩王,安個「莫須有」的罪名!
第一個倒霉是周王朱橚,接著四個藩王,一個也沒跑掉,代王朱桂、湘王朱柏、湘王朱柏、岷王朱楩,一年之內削了五個。
朱棣雖然因為實力最強而暫時無虞,但他明白,既然兄弟們都沒跑脫,他也跑不脫,這是命,得認,而那個小皇帝,當然也沒想放過他。
朱棣倒是打算認命了,但姚廣孝卻認為,機會終於來了,殿下您該做點什麼了,機會難得,千萬不能錯過,否則今後想做,都沒機會了,殿下若是想做,臣一定全力幫您,定能給您戴一頂白帽。
戴白帽的意思,是當皇帝——朱棣是王,「白」字下面一個「王」,「皇」也!
朱棣何嘗不想做點什麼,何嘗不想戴白帽,何況束手就擒,本來就不是他的風格,可此時此刻,他考慮的卻是民心。
民心很重要啊,這玩意兒能決定成敗,得民心者得天下嘛,所以,當姚廣孝勸他趁機起兵,他苦著臉說:「可是,百姓都支持朝廷啊,民心在朝廷一邊啊,這事兒,怕是沒那麼簡單。」姚廣孝斬釘截鐵地說:「臣只知天道,不管民心!」(《明史·姚廣孝傳》: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奪諸王。周、湘、代、齊、岷相繼得罪。道衍遂密勸成祖舉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這話夠霸道吧?
聽起來,哪像是一個臣下說的話,簡直是老大的口吻,而且是那樣的不容置疑,不容反駁,好像決定他已作出了,你只管執行便是。
04
看來,所謂「天道」「民心」之說,不足以打動朱棣,姚廣孝便耍了個小花招,給朱棣「推薦」了相士袁珙,以及卜者金忠。
這個袁珙,就是當年說他是病虎、天生嗜殺的那位。
袁珙,浙江寧波人,在元朝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所相士大夫數十百,其於死生禍福,遲速大小,並刻時日,無不奇中」,比如——
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兒,專門去見袁珙,讓他給他看相,袁珙說:「公神氣嚴肅,舉動風生,大貴驗也。但印堂司空有赤氣,到官一百十四日當奪印。然守正秉忠,名垂後世,願自勉。」後來果不其然!
見了江西憲副程徐,袁珙對他說:「君帝座上黃紫再見,千日內有二美除。但冷笑無情,非忠節相也。」後來果不其然!
見了一個名叫陶凱的,袁珙桐對他說:「君五嶽朝揖而氣色未開,五星分明而光澤未見,宜藏器待時。不十年以文進,為異代臣,官二品,其在荊、揚間乎!」後來果不其然!
見了姚廣孝,就是著名的病虎之說了:「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
這個袁珙的大名,朱棣肯定聽說過,不然讓一個默默無聞的給他看相,任其口吐蓮花,如何天花亂墜,估計他也是不會相信的,而這也是姚廣孝,把他推薦給朱棣的基礎。
朱棣和袁珙的第一次見面,就很有意思,那時他們互相之間,並不認識,朱棣夾雜在九個人中間,到酒館喝酒,不料袁珙一眼就認出了朱棣,撲通跪在他面前:「殿下何輕身至此?」那九個人說,你錯了,這不是殿下,可他一口咬定就是殿下。
於是,「王乃起去,召珙宮中」,袁珙看了朱棣幾秒鐘,說:「龍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須過臍,即登大寶矣。」
而這個第一次見面,誰說不是姚廣孝的精心安排?
既然這個從未看走眼的著名相士都這麼說,看來真是天意,他朱棣若違背天意,不順從「天道」,就是與天作對了,那就干吧。
05
決心既下,朱棣和姚廣孝,便分別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
朱棣所做的,無非是「拉攏軍官,勾結部隊,招募勇士」,姚廣孝呢,就在燕王府後苑替他訓練兵馬,修建地穴,打造兵器。
做這些事情,是會發出聲音的,這很簡單,多養點鵝鴨,這些畜生,叫起來聲音之大,掩蓋打造兵器的聲音,足夠了。
然而,朱棣的「拉攏軍官」,並非對每個人都有效,燕王府護衛百戶倪諒,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把朱棣意圖謀反的事,給告了,朝廷下令把燕王府的官屬,統統抓了。
可是沒等朝廷動手,朱棣就得到都指揮使張信的報信,於是決定立即起兵,理由當然有:齊泰、黃子澄這倆傢伙是奸臣,我要殺了他們,「清君側,靖國難」。
而且這理由,還很正當,因為太祖成法中,有一條就是專門針對靖難的,規定若是有權臣篡權,藩王有清君側的權力:「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皇明祖訓》)
至於太祖成法中的另一條規定,也就是藩王起兵必須首先得到皇帝召喚,且事成之後必須五日內離京,他則不管。
此時此刻的他,只需要一個借口。
公元1399年八月六日(建文元年七月初五),朱棣正式起兵。
06
此後,姚廣孝雖然沒有跟在朱棣身邊,朱棣在前線衝鋒陷陣,姚廣孝輔佐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但朱棣,依舊「什麼都聽他的」。
比如1400年攻濟南,圍著打了三個月都沒拿下(朱棣還差點被山東參政鐵鉉設計用城門砸死),姚廣孝就寫信給朱棣說,將士疲憊了,再打下去不但沒用,可能還要吃虧,還是班師吧,於是朱棣班師回朝。
比如後來稍作休整,姚廣孝說好了別歇著了,該繼續進軍了,朱棣便繼續進軍,果然打了勝仗,擊敗了平燕將軍盛庸,破了戰略要地西水寨。
鑒於之前三個月拿不下濟南的教訓,姚廣孝又寫信給朱棣說,不要去打城池,繞過城池直取京師(南京),那嘎噠兵力單薄,一定不成問題,朱棣便聽他的,果然一路勢如破竹,不久就渡江進入京師。
…
公元1402年,朱棣奪了侄兒建文帝江山,登基稱帝。
到明朝1644年滅亡,這242年,可以說是姚廣孝這個和尚奠定的…
姚廣孝雖然沒親手殺過一個人,但「論功第一」,得到了他「應該」得到的一切,還被拜為「太子少師」,位極人臣,死後還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耀——皇帝親自為他寫神道碑,還入了明祖廟。
明朝二百七十多年,「英雄豪傑」無數,獲得如此殊榮的,卻只有他一個。
然而,在家鄉父老和姐姐眼裡,他卻像個瘟神,唯恐避之不及。
有一年,他辦公事(奉命赴蘇州、湖州賑災)路過家鄉,想來個「衣錦還鄉」,雖然「威聲赫赫,車從甚盛」,風光無限,沿途卻不斷遭人辱罵,而他,只能像沒聽見一樣,手下人想收拾辱罵他的人,他說算了吧,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們罵的,肯定是另一個姚廣孝。
但他明白,他們辱罵的,就是他!
而且他明白,他們為什麼要罵他。
多年不見同胞姐姐了,公事辦完後,他急忙回到老家,想見姐姐一面,結果姐姐大門緊閉,「你不是我弟弟,我沒有這樣的弟弟,你給我滾,有多遠滾多遠」。
那時他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姐姐,是他世上唯一的親人。
見不到姐姐,那就去見好友王賓吧。
第一次,王賓也是大門緊閉,不開門,第二次仍不開門,只是隔著大門對他說:「我沒空!」
哀求了幾次,王賓終於讓他見他,開口就是「和尚誤矣,和尚誤矣」,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和尚大錯特錯了,和尚大錯特錯了」,指著他鼻子罵:「宗室傷殘,血流漂杵,天下為之痛心,皆由汝佛口蛇心也!」
不錯,在姐姐和好友眼裡,他不是什麼「六根清凈,無欲無求,尤戒殺伐」、本應慈悲為懷的僧人,而是助紂為虐,造成百萬生靈塗炭的儈子手!
…
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姚廣孝病逝,享年86歲。
※8個殺人小故事,古人的腦袋天天別在褲腰帶上…
※7個暗黑歷史真相,宋太祖縱容小舅子成食人魔,肥道台成黑窯奴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