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得像父親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好嗎?

長得像父親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好嗎?

來源: 惟道風險研究院蒙格斯報告(ID:MongooseReport)

導言

本文對Tracey與Polachek 2017年12月發表於《衛生經濟學》(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的文章《如果外表可以治癒:兒童健康和父親對其投入的關係》(If looks could heal: child health and paternal investment)進行解析。文中集中對比分析了長得像父親的孩子與長得不像父親的孩子們所處的環境與受到的關愛。觀察結果顯示:長得與父親外貌相似的孩子更容易得到父親照顧與關愛,而父親每個月多花一些時間來陪伴教育孩子可以明顯促進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並且這樣做對環境相對較差家庭(如單親家庭)的孩子的積極影響尤其明顯。

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逐漸加大。在這種情勢下很少有人能否認,單親家庭往往會處於社會底層。同時,因為較差的生活環境(食物短缺、物資匱乏、缺乏關愛等)這些家庭中的孩子的人生將會受到影響。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陪伴孩子的時間和父母教育孩子的資源都會影響到一個孩子未來的生活,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投入與關懷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本文中,作者選擇了一個特殊的角度即非同住父親(即離異或者未婚狀態下生了孩子且沒有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父親),研究其對孩子的投入是否能改善孩子健康狀況以及是否取決於孩子與自己外貌相似度。文中作者引入了一個植根於進化社會生物學的方法,來推斷非同住父親與孩子健康的因果關係,採用此觀測範圍的原因是非同住父親每個月與孩子的探視時間是法定且有所記錄的,屬於可控制的變數。

作者發現,如果孩子與父親長得像,非同住父親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每個月會多花費大約2.5天,同時非同住父親對於在孩子身上多花費的時間會大大改善了孩子的健康狀況。作者對孩子的幾項重要指標進行建模回歸,研究結果表明,每個月每增加一天的時間投資就會使孩子健康增加超過0.1個標準差,同時孩子健康狀況惡化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兩個百分點。因此,促進非同住父親對其孩子的投資可能是減少孩子健康差距的一項關鍵戰略,這也讓使單親家庭的孩子獲得更好的未來教育和更大的事業成功機會。

作者的研究論證了進化社會生物學對家庭教育的影響,與其它經濟學家的研究不謀而合。Jacobson(2000)提出的「父母-子女家庭」模型解釋說,為了使家庭的效用最大化,父母除了自己的健康之外,還應為兒童健康進行物質和時間的投入。Bolin等人將該模型擴展,將父母離異後的兒童健康所受到的家庭環境影響納入考量。他們的模型顯示相對表現較好的非同住父親(通過共同監護)或兒童撫養將提高兒童的健康水平。頻繁的接觸與探視孩子可以讓父母有更多時間來監督孩子,抵制不良影響,了解孩子的詳細情況同時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並分擔養育孩子的責任。

作者關注孩子相貌與父親的相似程度的邏輯是人類長久以來流傳下來的父系觀念。同時,母親普遍不會過多關注孩子與自己長相的相似程度,也不會以此作為是否更愛孩子的依據。

作者對脆弱家庭和兒童福利研究課題(Fragile Families and Child Wellbeing Study,「FFCW」)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這項研究跟蹤了在美國大城市出生的孩子(1998年至2000年),並對非婚狀態父母進行了抽樣調查,以評估這些家庭中兒童的生活條件。母親和父親在孩子出生後的前三天分別接受了採訪,然後是幾個後續調查跟進。作者的研究使用了父母在孩子出生時的採訪數據,以及在隨後一年之內的跟蹤拜訪中,從母親的口中所獲得的數據。作者關注的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因為這段時間對於一個非同住父親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段時間是他和孩子開始建立關係並保持聯繫的重要過程。

關於孩子長相的判斷

FFCW 通過向孩子父母提問「你們覺得孩子像誰?」獲取孩子外觀的數據,作者收集了715對未婚或者未同居的父母的答案,其中父母雙方都是相互獨立進行訪談,當答案顯示孩子看起來完全或部分地像父親一樣,作者將孩子歸類為像父親的孩子,當然也包含這樣的答案樣本:父母其中一個說長得像父親,另一個說長得都像的。在715對父母中,幾乎有三分之二的父母(n=456)明確表示孩子像父親,或者不像。作者將研究樣本範圍縮減至此456對父母,這456對父母中,56%的父母(n=255)認為孩子與父親相似度很高,其餘44%的父母(n=201)認為孩子並不像父親。此外作者還把一系列變數放進了預測樣本範圍,例如父母受年齡、健康狀況、教育程度與就業情況、共同承擔養育責任的情況,孩子的性別、胎次、先天疾病,家庭人種背景,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高、體重等因素。

表格:父母與孩子情況的變數預測樣本範圍

孩子的身心健康指標

FFCW 的數據提供了對母親這邊採訪得出的關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數據,以五個檔次進行劃分,由「1=極好」到「5=極差」。結果顯示代表情況極好(1)的佔比為62.7%,(2-3)較好檔佔比為23%,剩餘代表一般和較差的(4-5)佔比為14.3%。作者加入了四種特定健康數據變數,它們包括:孩子出生後是否經歷過哮喘發作,自出生以來衛生保健專業人員對其檢查次數,自出生以來急診室就診次數以及最長住院時間。加入這些變數的原因主要是: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在兒童中佔比較高的兒童慢性健康疾病,該疾病與住院治療、急診等高級別服務衛生利用息息相關。

作者的變數基本涵蓋了兒童健康的各個方面,利用這些變數作者構建了綜合健康指數(Composite Health Index,「CHI」)。 研究結果表明孩子的平均健康水平為1.5,哮喘發病率約為10%。此外,平均有3.8個孩子出生後因疾病而就診,1.7個急診,住院時間也不超過一天。正如綜合健康指數所顯示的那樣,與父親長得像的孩子有著顯著良好的身體狀況。

父親對孩子的投入

針對父親對孩子的多種投入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作者考慮了非同住父親對孩子的投資可能產生的三個指標:(1)財力供應;(2)直接陪伴的時間投入;(3)所承擔的父親的責任。

(1)財力供應以兩個方面衡量:在過去的一年裡,孩子的父親是否提供了不具法律約束力的(非正式的)財政支持。根據回答(從「1=經常」到「4=從不」)等一系列問題,判定父親提供實物支持的頻率(其中實物代表衣服、玩具、藥品、食物等)。結果顯示,長得像父親的孩子收到的實物支持會更多,頻率也會更高(每月平均2.3次)。

(2)作者從以下兩個方面測度了父親對孩子的直接時間投資:最近一個月孩子與父親的接觸次數;一周中父親與孩子積極正面互動的天數(積極互動代表一些正面的有教育意義的互動,如閱讀、講故事和唱兒歌等)。這些指標反映了父親探視孩子的頻率和內容。數據顯示當孩子與父親長得像時,父親對孩子的時間投資平均每月多2.4天,此外承擔更多母親職能(照顧孩子和做家務)的父親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

(3)父親養育子女的參與程度,即父親在育兒方面提供的幫助多少,是根據對母親的調查結果來衡量的。母親對父親的行為予以打分,打分標準依舊是從「1 =經常」到「4 =從沒有」,以此衡量當孩子的母親抽不開身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的父親是否承擔了責任,如去便利店買東西、帶孩子去託兒所或者醫院、修繕房子等。。結果顯示孩子長得與自己相像的父親們承擔這些「任務」的次數更多。

結論

這項研究使用了父親與孩子的相似之處來揭示父親行為對孩子健康的重要性。作者發現,當孩子長得像父親時,孩子的健康指標會有所改善,幾項評估證實了父親的時間投資對孩子健康的具有顯著積極影響。父親對孩子頻繁的訪問可以讓孩子的父母有更多時間進行交流,以更好地滿足孩子健康和精神上的需求。而父親更多的時間投入會有利於孩子未來的身體健康。

相比於正常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傷害,缺乏父母之中另一方的支持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尤為重要。這項研究支持鼓勵非住戶父親積極養育以改善孩子早期健康狀況。政府也可以設計出適當的政策,以提高父親在養育孩子中的參與程度,從而改善孩子的健康狀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業研究報告 的精彩文章:

華為告別女皇

TAG:行業研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