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的神話背後,竟然隱藏著十天乾的秘密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大家想必耳熟能詳了吧。
古代的時候,天上出現十個太陽,這十個太陽是帝俊與羲和的兒子,反正都是天神,相當的牛,他們住在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這十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
這十個太陽呀,本來是按照一定的秩序輪值照耀著大地的,但是,有時候他們一同出現,地上萬物就遭殃了,把人們曬的要死要活的,農作物也耕種不了,旱的旱死,曬的曬死。
於是,神州大地,出現一個英雄人物:后羿。
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后羿射日的故事,在《山海經》、《書·堯典》、《十州記》、《淮南子》、《天問》等書,均有記載。
其實,這些神話故事,講述著華夏大地,炎黃子孫在創造生存環境的過程中百折不撓的精神,而神話不一定就是虛無縹緲的。
其中隱含在上古時期的歷史事件。
上古的曆法,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採用十個月來紀年的。我們傳統上的紀年體系,採用的是天干地支,十進位的天干加上十二進位的地支。
那麼十個太陽,是不是可以聯繫到十天干?
關於十天干,記載的資料顯示: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
中國古人把人體理解為十大部分:
一是頭;二是頸;三是肩(上肢);四是脅(胸肋);五是心(臟腑);六是腹(腹腰);七是生殖器;八是股(大腿);九是脛(小腿);十是足(腳)。
干支紀法體系中,十日一旬,還保留著十天一循環的周期規律。
如果熟悉干支體系的人,就知道,十天一旬,每日一變,這像不像十個 太陽輪值呢?
就是說同樣的事情。
那麼十二地支去哪裡呢?
世界上很多地區的資料都記載,大洪水前,地球是看不見月亮的,而后羿和嫦娥正好是夫妻,同時代的人。
當后羿射日之後,這個嫦娥就奔月了,這個時候,天上出現了月亮。
有了月亮,聰明的古代,肯定就總結得出月亮的周期在一個太陽年跑了十二圈。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十二地支,這個十二地支和十天干一同來紀年的新曆法就開始了。
之前的大地氣候,每日之間的變化太大,溫差大,氣候不穩定。
當這個月亮出現了,剛好調和這個情況,於是,太陽和太陰就平衡了,陰陽平衡嘛,氣候就穩定下來了,大地上的人們感覺不到每天的差異。
於是,就很適合耕種,大地萬物就繁榮起來了。
這個月亮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難道和那隻三腳的烏鴉有關,這個還是等科學家去研究吧。
自從有了月亮的調和之後,十個太陽就乖順多了,十個成一個了。
對應干支系統而言,其實十個太陽還是在輪值,同時還有十二地支在輪值,它們互相配合,形成更多的周期循環,六十甲子周期。
※當牛頓經典力學遇到瓶頸的時候,西方科學家來《易經》尋找答案
※聽說城裡人文化高,來把9000年前的「天符經」翻譯一下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