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2018年4月·第33期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2018年4月·第33期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由全國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聯合發布,致力於推薦最優秀的人文社科圖書。我們每月發出一期書單,這是我們的第33期書單。盼望熱愛人文社科書籍的讀者,持續關注我們。願人文社科好書的養分,滋潤我們的心靈,繁盛我們的思想。本期社科文獻《古代世界》《廣州貿易》入選,歡迎關注。

感謝書單評審團對本次書單的貢獻!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2018年 4 月 | 第 33 期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致力於推薦最優秀的人文社科圖書

變老的哲學:反抗與放棄

[奧地利] 讓·埃默里 著

楊小剛 譯

奧地利著名哲學家、奧斯維辛倖存者、「大屠殺亞文化中的聖人」讓·埃默里在書中化身為普魯斯特、波伏娃、薩特、他自己,以及每一個老去之人,重現了變老過程中的各種細節:我們如何在衰老時與社會和自我達成和解,又如何在生命的盡頭奮力一擊。

三輝圖書

ID:sanhuibooks

不只中國木建築

趙廣超 著

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很享受的關於中國傳統木建築的普及讀物,然而又不只是講中國傳統木建築,更是講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藝術。

作者從「家」開始,述說中國人將「家」與自然共處一室,把你帶入中國傳統木建築的大門,接著是伐木、文字 、高台、標準、結構、斗栱……四合院 、風水、園林、裝飾等篇章,沒有教科書的刻板,有的是諧趣甚至詩意雋永的語言,借著建築與中外文化甚至中國古典詩詞之間的聯繫,將中國傳統木建築文化娓娓道來。

中華書局1912

ID:zhonghuashuju1912

創造日本:1853—1964

[荷] 伊恩·布魯瑪 著

倪韜 譯

從1853年黑船駛入江戶灣,到1964年成功舉辦東京奧運,日本轉型成為現代國家不過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本書通過對這一歷史時期的細膩考察,清晰地呈現日本歷經的種種重大事件及相繼而來的轉變,從倒幕運動、明治維新、日俄戰爭、侵華戰爭、東京審判,一直到美國接管及東京奧運。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古代世界:追尋西方文明之源

【英】理查德·邁爾斯著

金國 譯

上古的文明是什麼樣子的?城市的出現,鐵器的發明,希臘的崛起,王者的歸來,共和的力量,人性的凸顯……本書是一部關於西方古代文明的簡史,理查德·邁爾斯透過考古挖掘和史料爬梳,試圖穿越到那個遙遠的過去,帶領讀者探尋西方文明的源頭。已被BBC拍攝為六集同名紀錄片。

甲骨文

ID:ioracode

廣州貿易:中國沿海的生活與事業(1700-1845)

[美]范岱克(Paul A. Van Dyke) 著

江瀅河/黃超 譯

清代的大部分時間,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本書利用極為豐富的多語種資料,重建了廣州貿易在18~19世紀上半葉的日常運作。它採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過專註於實踐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協議,重新審視了貿易的成功和失敗。作者揭開了所有參與者的日常生活,從引水、買辦、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關官員。本書最後對廣州貿易體制的反思極為深刻。全書論證透徹嚴密,翻譯語言精練流暢,可讀性強,是一部了解清代對外貿易的經典著作。

社科文獻

ID:ssapcn

合眾存異:美國人的歷史(第7版)

[美]約翰·馬克·法拉格(John Mack Faragher)等 著

王晨 等 譯

《合眾存異:美國人的歷史》將宏觀歷史場面與微觀歷史事件相結合,描述了美國如何將不同區域的多樣性社群打造成統一的國家。儘管美國社會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族群,但它們都對美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美國之所以成為美國,也正是這些社群合眾存異的結果。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D:sassp021

懷舊的烏托邦

[英] 齊格蒙特?鮑曼著

姚偉 譯

該書是英國著名社會理論家齊格蒙特?鮑曼去世前不久完成的著作。鮑曼在書中指出,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人們越來越希望回到過去,進入一個懷舊的時代。但是,要回到哪種過去?鮑曼對那些選擇進行了剖析和批判。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D:crup-1955

龍廷洋大臣:

海關稅務司包臘父子與近代中國(1863~1923)

[英] 查爾斯·德雷格(Charles H. Drage) 著

潘一寧 戴寧 譯

晚清的中國海關著實奇怪,隸屬清廷,卻由英國人掌控,高管幾乎全是歐洲僱員。這些人名義上是中國的洋大臣,而包臘就是這一千多號洋大臣中的佼佼者,是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臂膀;其子包羅則是赫德繼任者安格聯的心腹,常年代理稅務司職責。

通過大量中國海關文獻、家族檔案和口述資料等史料,英國學者查爾斯·德雷格結合親身經歷,講述了包臘、包羅效力中國海關的故事。1863~1923年,包臘父子先後加入中國海關,切身經歷了隨斌椿出訪歐洲、率中國使團首次參加世博會、見證中英聯合艦隊的組建、訓練中國軍隊、抵抗日俄吞併中國、辛亥革命與帝制復辟等中國「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通過包臘與包羅的生平經歷,中國海關洋員群體,以及當時的政治、外交和沿海通商口岸的社會變遷躍然紙上。

新民說

ID:xinminshuo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

[英]彼得·格林 著

詹瑜松譯

本書是眾多亞歷山大傳記中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作者彼得·格林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亞歷山大學術史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現代考古學的成果,一方面對傳統史料做出了別具一格的選用和甄別,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亞歷山大的一生。在書中,他撥開了圍繞在亞歷山大身上的諸多迷霧,讓讀者得以窺視這位世界征服者複雜的內心世界,成功刻畫了一位集軍事天才、獨裁者和偉大領袖於一身的人物。彼得·格林曾在雅典教學多年,十分熟悉希臘的地理狀況,多年翻譯古希臘詩歌的經驗讓他具備了出色的文學素養,因此,前希臘化時代地中海世界的風貌在他的筆下生動地呈現出來,讓讀者獲得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後浪

ID:hinabook

迷途家園:鮑勃·迪倫的音樂與生活

羅伯特·謝爾頓 著

滕繼萌 譯

《迷途家園:鮑勃·迪倫的音樂與生活》是公認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謠復興新聞主義的代表作之一。本書不僅深得傳主迪倫的認可,同時也頗受美國電影大師馬丁·斯科塞斯的青睞。2005年斯科塞斯執導的同名傳記片《迷途家園:鮑勃·迪倫傳》就是以此書為藍本拍攝而成。本書在眾多的迪倫傳記作品中佔據重要的位置。

重慶大學出版社

民族認同

【英】安東尼·D. 史密斯著

王娟 譯

本書是民族問題跨學科研究代表安東尼·D. 史密斯的經典之作,從「身份認同」視角的出發,連接起了「民族」這一概念的集體性歷史—政治維度與個體性心理維度,並提出「公民的」和「族裔的」兩種民族模型,深刻影響了後來的民族問題研究的範圍與方向。

譯林出版社

ID:yilinpress

聶魯達傳:生命的熱情

【英】亞當·費恩斯坦著

楊震 譯

很少有諾貝爾獎得主能像巴勃羅·聶魯達這樣持久地大受歡迎。他是一個複雜的人,在政治和情感兩方面都是如此。在這第一本權威的傳記中,亞當·費恩斯坦採訪了聶魯達最為親近的朋友、熟人和親人,吸收了新近發現的檔案資料。通過對材料的深入分析和合理運用,作者揭示了驅使聶魯達前進的各種動力,精彩地呈現了這位二十世紀偶像人物的一生。

啟真館圖書

破碎的鏡子: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丑?

[美]凱瑟琳?菲利普斯著

周藝新 譯

本書是國內首部專門講述「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丑」的科學著作。作者是研究軀體變形障礙的權威和先驅,她以平實生動的語言對停不下來的整容、美體、「永遠覺得自己存在各種外貌缺陷」等現象提供了一種病理學的解釋,為患者及其家人、朋友在如何處理這種現象提供了詳細的建議。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

何柔宛(Karen Ho)著

翟宇航等 譯

獲美國文化人類學學會2010年格雷戈里·貝特森圖書獎榮譽獎。明尼蘇達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在投行工作過的Karen訪談了華爾街的投行從業人員,通過將投資銀行家的價值行動與市場建設和美國公司重組聯繫起來,《清算》一書揭示了華爾街特有的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被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勝利解讀所遮蔽。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日本發現歐洲,1720-1830

(日) 唐納德·金著

孫建軍 譯

本書勾勒了1720-1830年間,西學在日本的發展與實踐。彼時的知識分子奮起反抗鎖國,拚命探索來自國外的新知識。如果說日本的近代化始於明治維新的話,那麼,從1868年回溯到1720年的近150年,則可以說是醞釀這場近代化的漫長的準備期。

江蘇人民出版社

日俄戰爭:起源和開戰(上下卷)

[日]和田春樹 著

易愛華 張劍 譯

上卷詳解自19世紀中葉以來的東北亞背景;下卷所有篇幅用於開戰前一年的敘述,最後一章再現開戰一個月的每一天。作者視甲午中日戰爭為「朝鮮戰爭」的開始,看準其延長線上有日俄戰爭,遠的也把20世紀後半收入其視野。上卷為「起源」,下卷為「開戰」。在這一特異構成中可看出作者主要的著眼點,因為在日本為對抗俄國向遠東地區擴張而不得不開戰之說根深蒂固;通過上下卷的敘述,作者完全顛覆了這一普遍論調。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ID:sanlianshutong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王汎森 著

本書是王汎森教授研討近代中國思想史的新作。他認為,思想與生活相與交織,不同人群所呈現的思想光譜濃淡不一,思想史研究應致力於刻畫歷史的複雜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討近代中國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氣質、人生態度,靈活調用思想、學術、生活、政治諸種材料,解讀從「新民」到「新人」的變化、「主義」的興起、近代思想中的「未來」、「人的消失」等新鮮議題,呈現出近代中國大變動之中豐富、幽微的心靈世界。

北大博雅

蘇軾與朱熹

張毅 著

《蘇軾與朱熹》從另外一個角度、另外一種眼光、另外一種筆調審視、描畫歷史的意義和價值。在對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研究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思想、學說、著作、經歷和政績,而很少對他們的心態做認真的分析和描述。這種缺陷無疑給歷史文化留下了一行空白。作為教育部長江學者、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張毅教授在這本書里探索了文人蘇軾與儒者朱熹的處事方法和行動準則!讓我們可以在在美圖、詩詞與文章的環繞下,感受文人的自由奔放和儒者的清高脫俗!

斯坦威圖書

英國革命之起因(1529-1642)

[美]勞倫斯·斯通 著

舒麗萍 譯

作為以跨學科方法研究重大歷史問題的典範之作,本書對英國近代革命的起因進行了全面分析,涵括社會、經濟、政治、宗教、政府政策等結構性因素,也包括當事者的個人選擇等事態性因素。本書的研究方法和寫作風格都值得國內歷史學者借鑒。

新史學1902

長樂路

【美】 史明智 著

王笑月 譯

一家花店、一塊三明治、一份投資合同,一座城市中的夢想。一盒信、一個戶口、一封動遷通知,一條街道里的中國。長樂路長約3.2公里。在地圖上,長樂路是一段很短的波浪線,位於上海市中心地標人民廣場的西南方。中國極少有這般綠樹成蔭的街道。19世紀中葉,當歐美國家瓜分這座城市、劃界而治時,法國人在租界里種下了這些梧桐。將近一個世紀後,法國人走了,樹留了下來。日本人曾轟炸並佔領過上海一段時間,但最終他們也從這座城市撤離,梧桐完好無損。隨後,共產黨來了,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階級鬥爭,很多人英年早逝。這些樹依舊傲然挺立,而這條路見證了這一切。

上海譯文

ID:stphbooks

中國思想史

[法] 程艾藍 著

冬一 / 戎恆穎 譯

本書是法國知名學者程艾蘭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著作。曾獲1998年西方漢學最高獎儒蓮獎蓮獎。此書源於作者的大學講課草綱,以既歷史又主題的方法來敘述一個長達數千年的精神歷程。其中重點凸現了複雜整體中幾個驚人的時刻,可與錢穆、葛兆光等人的《中國思想史》互為補充。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記者們的「一帶一路」跨文化體驗與認知
漢字應該怎麼「玩」?

TA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