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父母這麼做

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父母這麼做

《媽媽是超人 3》第一期節目中,鄧莎家有這樣一幕:

姥姥看到浴缸里有塑料玩具,非常生氣,質問:「是誰放進裡面的?!」

一屋沉默。

姥姥提高聲量,又問了一遍。最終大麟子憋不住了,懦懦的說了句:「媽媽。」

明明是兩個人一起做的事,全部甩鍋給了媽媽。

對於自己的錯誤,很少有孩子爽快的承認「是我乾的」。

有時候就算你親眼目睹,孩子都不願承認,甚至有各種離奇的甩鍋理由:

不知道,不是我;

是貓乾的,是爸爸;

可能是「外星人」……

為什麼孩子不願認錯?家長到底該怎麼做?

越是逼迫,認錯越不可能

人在壓力情境下,會自動激活心理中的應激反應系統,而這個系統提供的解決方案無非兩個:一個是逃避,一個是戰鬥。

過於激動或憤怒的情緒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壓力,很容易讓孩子把我們誤當成「敵人」。

面對敵人,因為害怕,孩子最常採用的策略就是在身體與心理上雙重「逃避」:矢口否認犯過的錯誤,同時一步一步後退,試圖與家長保持安全距離。

在跟兒子的相處中,鄧莎還很呵護孩子的天性,比如給大麟子建「極地」,左右手寫字也 OK 等。但在孩子犯錯時的處理,也有偶有失誤。

對於大麟子撒謊,鄧莎在後期接受採訪時說:「覺得大麟子膽小,沒有擔當。」

但實際上,那個場景下,怵於外婆「虎威」不敢認錯的不只是大麟子,還有鄧莎自己。

你看,就算是成年人,面對憤怒長輩的壓力質問,下意識也是選擇「逃避」,何況孩子呢?

同樣在第三期,處於比較輕鬆的環境,大麟子的表現就非常亮眼。

母子倆外出遊玩後歸家的路上,接到了來自姥姥的電話,質問家裡慘不忍睹的衛生狀況。

這時母子倆的情緒狀態都很不錯,而且跟姥姥還隔著個電話,壓迫感小了許多。

媽媽先行給出了解決方案:「回去我收拾」,緊接著大麟子也表現出勇敢擔當,主動扛鍋:「是我搞的!是我自己搞的!」

要想孩子認錯,前提是讓他明白:錯誤不可怕,認錯不可怕,改錯也不可怕。輕鬆的氛圍,孩子才能更認同這些「不可怕」,進而才能邁出認錯的第一步。

千萬別逼孩子去認錯,捫心自問,成年人說出一句「對不起」有多不容易?如果面對的還是氣勢洶洶的指責呢?

共情能力,是敢於認錯的前提

有時候家長過於憤怒,特別是外人在場,情急之下,會說一些懲罰性話語:「你不認錯我就不喜歡你了」,「你不道歉我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教孩子認錯,不是逼孩子認錯。

如果孩子只是迫於家長的「虎威」道歉,並不能真正認識到錯誤的本質,而且同樣的錯誤,很可能再次發生。

孩子面對自己犯過的錯誤會嘴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共情能力有些欠缺,沒法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來想一想問題。

引導孩子認錯的過程中,一定要告訴孩子「他的錯誤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讓孩子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多想想,才能誘發孩子發自內心的歉意。

這就是共情。

比如《媽媽是超人》第四期節目中,大麟子在玩耍時不小心磕到了餃子,卻拒絕道歉,更是不願意承認錯誤。

鄧莎講了一番道理,十分耐心的引導大麟子,最後真正打動孩子的一句話:「妹妹磕著腦袋很疼的。」

這其實就是在引導孩子去共情:「你願不願意磕著腦袋?你願不願意很疼?如果你也不願意,那就去給別人道歉,然後改正吧。」

肯高迪亞大學和內梅亨大學一項聯合研究,針對 40 篇已發表論文分析未成年人暴力行為的主要誘因,結果顯示,「孩子打人」的一個核心原因是共情能力的缺乏。

他們之所以無緣無故欺負別人,往往是因為根本不能感知和理解當事人的痛苦。

而這種共情能力的匱乏,讓他們成年後在日常社交中更容易栽跟頭。

情景模擬

給孩子的勇敢擔當做示範

孩子內心,都有一個「我是好孩子」的追求。

他們容易把「犯錯」和「壞孩子」聯繫起來,害怕因為犯錯讓父母失望或得不到原諒,所以寧可不認錯。

特別對於自尊心強、很在意自身價值感的孩子來說,道歉有時候還會代表著一種示弱,說明了他們不如別人、表現不好。

對於這種情況,好的做法是:家長先做好情景模擬,不讓孩子做唯一道歉的那個人

最新一期節目中,大麟子不承認碰了餃子的手環,拒絕道歉。鄧莎好言相勸,但習慣了逃避壓力的孩子索性躲到了桌子底下。

隨後包文婧、鄧莎配合演了一場戲,她們假裝犯了錯誤,隨後又勇敢承認,獲得了「諒解」。

這種情景模擬,直觀地呈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承認錯誤並不會被大家孤立。

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習慣強調做到什麼地步,比如要好好學習拿第一,但卻不告訴他們「到底怎麼做」,更不會跟他們討論「如何做得更好」。

其實,很多東西都不用解釋,大人做一遍孩子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情景模擬,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以身作則。

人類的主要學習行為就是模仿,對於孩子,主要學習對象就是父母。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擔當,那你自己也要勇於認錯;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禮貌,那就日常生活里做給孩子看……

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示範比口頭說教更能影響孩子。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路試錯,跌跌撞撞,不然怎麼在探索中成長?

把孩子的犯錯,想成是一次幫助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這樣心態就容易平和。

你冷靜,孩子才會冷靜,才能更好的聽你說話。

最最重要的是,你的冷靜會讓他感受到愛:「媽媽不是不喜歡我,只是不喜歡那些不對的行為。」

《媽媽是超人 3 》中幾組媽媽和孩子身上,也有很多與承認錯誤和勇敢擔當相關的橋段,就算跳出這些明星家庭,放到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非常不錯的借鑒意義。

每周四中午 12 點,歡迎登陸芒果 TV 圍觀。作為節目首席育兒指導,丁香媽媽將持續助力各位媽媽變身超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醫生 的精彩文章:

O 型血,是最完美的血型嗎?
除了姨媽巾,女性的經期好助手還有它

TAG:丁香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