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愛情眾說紛紜,但人人皆知,但他們都是音樂家你知道嗎?
他們是宮廷的皇帝和貴妃,也是唐朝宮廷里的音樂家,他們是誰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李隆基,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重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他在李氏諸王中曾被封為臨淄王、平王。因聯合太平公主誅滅韋氏,擁父親容宗登基建大功,被立為太子。李隆基初登帝位,就在二月庚子夜,開門燃燈「千百」,「大合伎樂」,與其父「御門樓臨觀」,有時通宵達旦,持續一個多月,顯露出其愛好音樂及鋪張的苗頭。他前期勵精圖治、納諫聽賢、治國身瘦,創「開元之治」。後期奢靡摩,用奸相李林甫等,導致「安史之亂」,中國整個封建社會在其統治下,由極盛轉衰。李隆基在治國方面是毀譽參半的皇帝,但同時也是一個富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帝王。他在文學藝術方面的才華,為中華文學藝術,特別是中華音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唐玄宗李隆基是盛唐音樂的設計者與締造者。他具有多方面的音樂才能,演奏樂器相當出色,「上洞曉音律,由之天總,凡是絲管,必造其妙」(《舊唐書音樂志》)。尤擅長於演奏羯鼓與玉笛。他「造麯」時才思敏捷,「若製作曲調,隨音即成,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舊唐書音樂志》)。他創作的《霓裳羽衣曲》、《龍池樂》、《凌波仙》等都是唐代的名曲。他又是一位傑出的排練者與指揮者,「玄宗又於聽政之暇,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唐玄宗利用作為最高級封建統治者的特殊地位,創梨園,擴教坊,建立坐、立部伎體制,對於唐代形成普遍熱愛音樂的社會風氣和促使宮廷燕樂的高度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
楊玉環,號太真,蒲州永樂(今山西省永濟)人,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楊玉環出生在蜀郡(今四川成都)的一個宦門世家。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楊玉環不僅容貌出眾,更具有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正與多才多藝的唐玄宗結為藝術知音。盛唐音樂舞蹈藝術的空前繁榮,其中楊玉環有一定貢獻的。楊玉環的琵琶技藝妙然出眾,宦官白秀貞出使蜀郡返回朝廷時獻上一隻邏沙檀木琵琶,「溫潤如玉,光輝可見,用金縷紅文,做成雙風」,是樂器中的精品,楊貴妃常抱著這隻琵琶在梨園中彈奏,音響清越,飄然如在雲端,許多公主王妃都爭著做她的弟子。楊玉環還是個擊磬高手,她演奏時「拊搏之音冷冷然,多新聲,雖梨園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特意令人以藍田綠玉精琢為磬,並飾以金鈿珠翠,珍貴無比。
楊玉環的舞蹈藝術尤為出眾,唐玄宗創作《寬裝羽衣曲)後,楊貴妃稍稍加瀏覽,便依韻而舞,歌聲婉若鳳鳴鶯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表現了一種縹緲神奇的意境。她對樂曲的領悟之深,表現力之強,令玄宗興奮不已,親自為其伴奏。在對《霓裳羽衣曲》的配舞中,楊玉環注意吸收傳統舞蹈的表現手法,又融合了西域舞藝的迴旋動作,因而整個舞蹈飄忽輕柔,綽約多姿,並與樂曲達到了完美無缺的境步,成為唐代樂舞中的精品。楊玉環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如風,令人眼花繚亂。在楊玉環的熏陶下,她身邊的許多官女都能歌善舞。一次,她隨唐玄宗游幸綉嶺宮,命侍兒張雲容獻舞,張雲容羅袖輕舒,身軀曼轉,跳起霓裳舞。楊玉環興緻大發,即席寫一首七絕:「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雲嶺上乍搖風風,嫩柳池邊初拂水。」隨即又配上曲譜,為雲容伴唱助舞。現《全唐詩》僅存楊玉環這一首詩。
楊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至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李隆基搶了自己兒子的老婆為什麼沒有懺悔之心?!
※坐上皇帝寶座後,他對兄弟格外體貼照顧,其真實目的是什麼?
TAG:唐玄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