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寒戰2拍攝地 局長署長帶您游大潭 探索百年水務史

寒戰2拍攝地 局長署長帶您游大潭 探索百年水務史

水務署署長黃仲良(右)向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介紹大潭水塘群的歷史,以及大潭水務文物徑的部分古迹建築。

香港水塘景色宜人,是近年市民的郊遊熱點。早前,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邀約水務署署長到港島大潭水務文物徑,探索大潭水塘逾百年的香港水務歷史。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同水務署署長黃仲良一齊行港島大潭水務文物徑,文物徑有21項已列為法定古迹慨水務歷史建築

沿大潭水務文物徑一直走,除了茂樹環抱,欣賞到平靜如鏡的山水倒影,大家也可留意21項已列為法定古迹的水務歷史建築,包括氣勢磅礡的水壩、古老的石橋、輸水道,以及曾借出作電影拍攝場地的紅磚抽水站,原來仍然沿用至今。

大潭水務文物徑有21項已列為法定古迹的水務歷史建築,全程5公里,走畢需約兩小時。

1883至1917年間,政府為解決巿民對飲用水的需求,實行大潭供水計劃和大潭篤供水計劃,建造了多個水塘及供水系統。2009年,大潭水塘群及其他5個戰前水塘(即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內共41項具歷史價值的水務設施,一併被列為法定古迹。水務署同時開闢大潭水務文物徑,以方便市民遊覽並推廣這些水務古迹。文物徑全程5公里,走畢需約兩小時。

重要供水裡程碑

大潭水塘內多條古老石橋,是整個大潭郊野公園的部分通道。

大潭水務建設工程龐大,當年工程人員要克服地形、地質、建造技術等種種挑戰。水務署署長黃仲良表示,整個大潭供水系統共有4個水塘,包括繼薄扶林水塘後香港第二個興建的大潭上水塘,以及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總容量達830萬立方米。

大潭篤水塘三孔石橋,屬花崗石拱形結構,設計優美。

整個系統歷時共35年完成,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港島增加供水的重要來源,也是香港公共供水系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大潭水塘群由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組成。圖為大潭上水塘石砌輸水道,為21項已列為法定古迹的水務歷史建築之一。

第一站,來到大潭上水塘及副水塘,遠眺一個由花崗石及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大潭上水塘水壩。水壩建於1888年,是昔日香港規模最大的水壩建築物。

大潭上水塘水壩最初高90呎,為擴大儲水量,政府在1897年將水壩加高10呎。大家若細心可留意到頂部加高部分與之前建成部分的分別。

黃仲良介紹說,水壩最初高90呎,為擴大水塘儲水量,政府在1897年將其加高10呎。大家從遠處望向水壩,若細心可留意到加高部分與之前建成部分的分別。由於市民用水量增加,政府其後按需要興建大潭水塘群其餘的水塘。

「群帶路」由來

一直研究大潭水務歷史的水務署工程師黃曦諾,向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講解一些歷史記事。

一直研究大潭水務歷史的水務署工程師黃曦諾分享了一則歷史記事。現時大潭副水塘附近的郊遊徑,有一座刻有「群帶路」三字的花崗石碑,此路名的由來,是相傳一位名叫「阿群」的村民,帶領在赤柱登岸的英國人翻過山嶺,途經此路至維多利亞城,即現時中環一帶做生意,因而得名。

大潭水塘一帶有兩個刻有「群帶路」三字的花崗石碑。

不說不知,原來舊十元紙幣上也印有稱為「阿群帶路圖」的圖案,圖中繪畫了一艘中國帆船和一艘英國商船,背景是維多利亞港和九龍半島,亦描繪華商與英商洽談生意的畫面,十分有趣。

圖為大潭篤水塘水壩,市民可乘車途經水壩上的行車路。

還參觀了大潭中水塘及遠眺大潭篤水塘水壩。黃仲良表示,今天大潭供水系統依然為香港的供水事業作出貢獻,未經處理的水由大潭水塘群輸送到紅山濾水廠處理,再供應至紅山半島和赤柱地區。

圖為大潭中水塘水壩。

《寒戰2》取景地點

最後一站,來到大潭篤抽水站,有看過港產片《寒戰2》的朋友,或會感到似曾相識,原來導演曾在這座古迹建築取景,影帝郭富城亦留下足跡。

這座抽水站始建於1904年,最初安裝有蒸氣推動的水泵,將大潭中水塘未經處理的水泵至位於山腰的隧道,再經寶雲道底的水道,輸送至當時位於中區半山亞賓尼道的沙濾池處理,經處理後的食水供應港島北岸的市區。隨著大潭供水系統中最後的大潭篤水塘建成,抽水站在1917年後擴建至現今的模樣。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建於1904年,最初是以蒸氣推動的水泵,把大潭中水塘未經處理的水泵至位於山腰的隧道,再輸送到中區半山亞賓尼道的沙濾池處理,經處理後的食水供應港島北地區。

抽水站是磚砌建築,頂部為瓦片木樑,由鐵鑄金字式構架承托,百多年來未作任何重大改動,更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水務署最古舊的一個抽水站。座落於抽水站後方的山腰上,仍可看到當日推動蒸氣水泵時燃煤排煙所用的煙囪;而抽水站外的地上,還有用來運送物資的小鐵道遺迹。不過,溫馨提示打算來參觀「打卡」的朋友,抽水站仍在運作,市民只能在閘門外拍照,請大家諒解。

當年「亞洲第一壩」

香港大學舉辦「大潭篤水塘落成一百周年」展覽。想知道昔日呢個被稱為「亞洲第一壩」慨建築面貌,同謝斐道慨由來......而家就請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潘新華博士同大家講嚇故仔啦!

香港大學早前藉大潭篤水塘落成一百周年,舉辦了一個展覽,重塑昔日被稱為「亞洲第一壩」-大潭篤水塘水壩的建築面貌。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潘新華博士花了多年時間,翻尋歷史檔案和照片,重組當年水塘的建造歷史,並在當時的施工地點,挖掘到一些建築工人和監工的日常用品。

「大潭篤水塘落成一百周年」展覽亦展出當年建築工人和監工的日常用品。圖為當年俗稱「荷蘭水」的玻璃水瓶。

潘新華說,興建大潭篤水塘的主水壩,可說是當時遠東最大的水壩工程,由總工程師DanielJaffe負責設計和監督建造,於1917年完工,歷時五年,可惜他在水塘落成後三年便去世,現時灣仔的Jaffe Road(謝斐道),便是當年政府為紀念他而命名。

今年二月香港大學舉辦「大潭篤水塘落成一百周年」展覽。圖示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潘新華博士介紹大潭篤水塘的建造歷史。

原來香港的水務歷史這麼有趣,大家不妨周末到大潭水務文物徑走一趟,感受山水之美,以及前人遠大的建築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香港5歲女童虐殺案 校方4個月前已知女童傷痕纍纍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