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系列—春秋初始各諸侯卡位情況

中國系列—春秋初始各諸侯卡位情況

即使只通過中學歷史的學習,我想我們也都知道在春秋時期是一個英雄的時代。在王室因為搬遷降低了自身的實力時,那些諸候國中的強者卻通過與異族的戰爭,而擴大了自己的人領地。在王室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之後,戰爭的對象已經不僅僅限於那些不承認中央這國統治地位的邊緣民族了,實力才是決定你命運的終及因素。

當然,能夠對這一「盛世」作出突出貢獻的,並不總是那些出身正統「高貴」的封國。那些願意按照中央王國的管理方式改造自己的邊緣地區,也同樣顯示出非凡的實力。

我們先根據中國史家「以人為本」的傳統觀念,看看春秋時代都有哪些「英雄人物」,並通過觀察他們所屬封國的地緣位置,來透視一下其中的地緣規律。

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年代,能夠成為春秋時期的頂級英雄,無疑是要具備國君的身份。於是「春秋五霸」便成為了這個英雄群體的歷史標籤。之所用用「五」這個數字,很大程度是因為中國人用「五行」來描述這個世界的物資觀。

在中國人看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足以組成這個世界所需的一切物資。而東、南、西、北、中這五個方向,更是構成「華夷五方」的基本架構。

這種觀念的影響力一起延續至今,以至於華山論劍也要按照五個方位評出五個最厲害的武林高手。

不過也正如華山論劍所評出的高手並不能涵蓋所有頂尖高手一樣,「春秋五霸」的評定也有不能達成一個統一的標準。比較沒有爭議的有三個,即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而宋襄公、 秦穆公、鄭莊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則需要競爭另兩個名額。

關於春秋五霸究竟是個人榮譽,還是國家榮譽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認為這是一種國家榮譽。評定的標準也應該以其所處的封國或者地區,具不具備成為霸主的條件為主要依據。這就好象江湖中更多的是以門派實力來排定座次,而個人的成就也往往是代表的自己所屬的門派一樣。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這些候選國與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封國,在春秋初期,究竟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緣位置。

附:春秋初年主要封國分布圖

我們知道,周王室以前的政治中心在渭河平原,都成為鎬京,也就是後世的長安——西安所在地。而在他們成為中央之國的主人後,又在河洛地區建立了另一個都城——洛邑,也就是後世洛陽的所在。

說到這裡,要解釋一下這個「陽」字,中國古代認定山南、水北為陽。而城市一般都是建立在水邊,因此但凡遇見帶「陽」字的城市,基本就是在河流的北邊臨水而建。反之則可以在城市名中用「陰」字了。這樣的例子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找一下。

寫多了總是會出錯,剛才寫到洛邑時,忽而想起,印象當中之前的某一章節中寫反了,即好象是寫成山北水南了。沒時間回去找了,如果的確寫錯了,就此更正過,以免又被扣上「誤導YM」帽子。

順便說下,咸陽的得名就是因為他即是在水北,又是在山南(渭水以北,九驄山之南),所以就「都」陽了(咸有全、都的意思)

周王室在渭河平原所建的都城豐鎬,又被稱之為「宗周」,有宗主之意。而洛邑則因為是成王所建(武王的兒子),因此又被稱之為「成周」。

在宗周被放棄之後,也就意味著周王室放棄了宗主的地位,雖然他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從地理位置來看,河洛地區也的確具有王者之氣。東周王室甚至將他們在宗周用來拱衛京都安全的親信封國一併搬遷了過來。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虢」國和「鄭」國。這兩個國家在春秋的歷史中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他們的命運也和東周王室的衰敗密切相關。下一節會有具體的分析。

現在讓我們還是把視線抬高些,從全局的角度觀察一下各主要諸候國的地理位置。

應該說經過西周時代的磨合,除卻一直處於地緣博弈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以外,長江流域也已經正式的登上了這個地緣政治舞台。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位於長河中游的「楚」以及位於長江下游的「吳」。儘管這兩個國家都自認為與衰弱的東周王室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並自封為「王」,但他們也無疑是和那些出身正統的,黃河流域的封國一樣,處在同一地緣體系內了。也就是說,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流域,在春秋時期開始融為一體了。無論你來自何方,能夠稱霸中原地區,並號令其他的諸侯,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

從這個角度看,秦、晉、燕、齊、吳、楚所佔據的地區都屬於同一個地緣圈的邊緣地區了。

對於吳、楚這種地緣上的選擇,很大程度上也成為後世區別一個邊緣民族,是否具有正史地位的重要標誌。如果你僅僅滿足於搶一把就走的生活,那麼無疑只會被當作不歸化的化外之人看待,並很有可能在你的族名前面冠以一個帶有獸性,侮辱性的前綴。

但如果你希望並能夠在中國已經融化了的核心地區(也就是漢人居多的地區),建立自己的政權,那你就很有可能取得一個被認可的歷史地位,也就是說後世的史家們會為你的國家立傳。

而從這些邊緣國家最終的結果來看,無疑都在春秋戰國時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只有燕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在戰國中後期才開始發力,(這其中的地緣原因會有專門的解讀)。而其他的秦、晉、齊、吳、楚連接起來則可以圈出一個「春秋霸主」圈,從地理結構的角度看,就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包括山西高原中的其他盆地)——山東丘陵——環太湖平原——江漢平原所構成的邊緣地區。而這五大邊緣地區中間的黃淮——江淮平原則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重點。

邊緣地區之所以能夠具有地緣優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能夠進入更邊緣的地區拓展戰略空間,並最終藉助這種力量進入中原爭霸。至於他們是如何拓展自己的地緣空間,包括又有哪些地理單元從此融入中國核心區,將會是我們下一步解讀的重點。

對於地處中原的那些封國來說,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地緣劣勢,相反這些處於核心地區的封國很可能還在為自己能夠成為中原的主人而沾沾自喜。在那些邊緣地區還沒有整合好各自所屬的地理單元,並全面對中原地區構成地緣壓力的時候。那些地處中原的諸候國無疑還是有些機會的,最起碼他們自己是這樣認為的。

這些地處中原,實力較強的國家,以黃河北岸的衛國、河洛地區的鄭國、泰山西側的魯國、以及黃淮流域的宋國為代表,將之連接起來,可以構成一個「中原強國圈」。而這其中明確有稱霸想法的就是鄭國和宋國。

下一節,我們的重點就是在解讀「中原強國圈」之間的地緣博弈,我們也會在其中看到王室所在的「東周核心圈」將會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尷尬境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緣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地緣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