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寺,奈良,日本自由行攻略
奈良最熱鬧的寺廟,非東大寺莫屬。
你能感覺東大寺哪都是人,但並不擁擠。
他有相當大體量裝的下這些熱鬧。
單一個正殿,就足矣用「壯觀」,
憑本事摘取世界最大木造建築的桂冠。
但其實,人家已經是縮小版了。
最早的大殿,正面要比現在闊三分之一。
前方還豎立著倆各有100米高的七重塔。
日本人建東大寺,是實打實下血本的。
這個血本是舉全國之力,
說是砸鍋賣鐵,傾家蕩產,一點都不為過。
在建東大寺之前,
寺廟靠國家和貴族的雙重投資就能搞的定。
比方說東大寺對面的興福寺,
背後站著天皇老丈人家。
但東大寺不一樣,聖武天皇許願時,
牛皮吹大了。
他要打造一個日本蓮花藏世界。
設計規劃提交預算後,國家和貴族搞不定。
聖武天皇堅持不改方案,那隻能出去找風投。
有史以來,
第一次天皇想到:咱們群眾有力量。
靠著共享精神,天皇聚沙成塔的完成了願望。
不過呢,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共享經濟解決。
你得在你的願望和大眾的切身利益之間,
找到共通點。
聖武天皇能成功,
還是在於日本蓮花藏世界關乎日本你我他。
那麼什麼是蓮花藏世界呢?
這是佛教典籍《華嚴經》描繪的世界,
特別美好。
「美好」是一個主觀詞,定義因人而異。
佛教里美好世界是什麼標準呢?
汗牛充棟,各式各樣的佛經說了,
標準只有一個:美好世界必須有我佛。
所以,釋迦摩尼生活的時代是美好世界。
咱們這個時代呢,
佛主沒有和我們同呼吸,共命運,
所以算不得美好世界。
咱們就得靠修行,想辦法去到蓮花藏世界。
因為蓮花藏世界裡有盧舍那佛。
這個盧舍那佛和釋迦摩尼啥關係?
都是佛主呀。
有啥區別呢?他們是不是平權啊?
別佛主之間不平等,信了這個得罪那個。
佛主之間要是battle起來,我站哪一邊?
帶著這個問題,我翻了一些資料,
根據調查,盧舍那佛是釋迦摩尼的前世。
喂,請暫緩一下,我還有個問題:
盧舍那佛是釋迦摩尼的前世,
為什麼我修行去的世界是佛的前世?
不是應該我的來世在佛的來世裡面嗎?
關於這個問題,
我又研究了下,
感覺佛主的時間概念和咱們不一樣。
我們的時間是線型的。
過去,現在,未來依次排開。
佛主的時間是圓型的。
未來轉了一圈有可能回到現世的後面。
Ok,現在清爽了。
言歸正傳,還是討論倆佛:
如果你相信靈魂轉世,
你覺得你和你的前世是平等的嗎?
那肯定是平等的咯,互不干涉,彼此尊重。
所以,
信奉釋迦摩尼和信奉盧舍那佛不衝突。
既然不衝突,
咱們就放心大膽的對蓮花藏世界憧憬吧。
蓮花藏世界有點像一個俄羅斯套娃。
往小的說呢,
佛主坐的蓮花台的葉瓣也是一個世界,
葉瓣世界裡也有佛主。
所謂:一葉一世界,一世一如來。
往大的說呢,
佛主坐的蓮花台所在世界之外還有世界。
差不多二十重世界組成一個體系,
然後這些體系二十重再組成一個世界。
看著蠻暈乎的哈,
那是因為佛主超前了。
感覺像一個現代中學物理老師,
時空穿梭到了古代。
和當時的人宣傳什麼是宇宙。
將上訴「世界」,「葉」換成物理術語,
只要你和初中老師還有點感情,秒懂。
因為感情的世界裡最怕兩不相欠,
你都還了,也就沒啥好說了。開個玩笑。
首先,請把佛主想像成引力規律。
然後,再把葉瓣想成微觀世界,
每個物質在微觀層面都是原子組成。
原子依靠引力規律來運行。
而到了宏觀層面,
星體也和原子一樣圍繞著引力規律在轉。
此時,
請把建在各地的國分寺想像成星體。
坐在廟宇中的佛像想像成引力規律。
因為宇宙中引力規律無處不在,
所以類比起來,
蓮花藏世界裡的佛主也是無所不在。
真的,
為了宣傳這種「佛主」=「真理」。
當時的人還特有創意的發明了「法身佛」。
指得就是佛所驗證後得來的真理。
真是為了在田間地頭宣傳科學,煞費苦心。
口水費到現在,
老大爺也懂了這個世界佛主有點多哈,
佛主多了,有啥用呢?當然有用!
聖武天皇就是瞅准了這一點,
找到和大眾利益相關點,發展共享佛教。
大家去廟裡幹啥?為了祈福許願呀。
東大寺建的大,來的人多,
願望也成倍數增加,人是有很多慾望的。
一個佛主,夠用嗎?
根本不夠用,一打都忙不過來。
信徒會質疑你的軟體響應速度的。
這時,就由僧侶對信徒進行引導:
不用擔心,我們不止眼前這尊盧舍那佛,
請注意大佛蓮花台花瓣上線雕的佛主。
您如果住的遠,不方便,
還有國分寺代表的蓮花藏世界就近服務。
總之,
這個世界會有無數個佛主,
總有一款實時為您服務。
聖武天皇為國運昌盛許願祈福,
普羅大眾為各自的幸福許願祈福。
大家互不干涉,各自完成心愿。
這,就是佛主多的蓮花藏世界好處。
請加入到我們偉大的事業中吧。
於是,聖武天皇邀請,
高僧行基帶著規劃藍圖民間化緣去。
請不要忽視行基這個舉動。
這在當時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佛教在日本的立足,在此一舉。
一個國家的建立,靠得是武力。
但一個國家的維繫,靠得是感召力。
感召力屬於摸不見,也看不著。
最真切的體會只有「振臂一呼跟我走」。
直白點就是:大家信你。
為此,
法隆寺的聖德太子從中國引進了佛教。
(法隆寺寫過)
到聖武天皇時期來看,部分成功。
在貴族中間已經相當具有號召力。
看著奈良的寺廟,大家的熱情很高漲啊。
但出了京城,就不靈了。
為國家祈福,建在各地的國分寺,建造緩慢。
在大眾和精英之間,有一條鴻溝無法跨越。
直到行基這個人的出現。
行基和一般僧人不太一樣,不滿足寺廟誦經。
他下基層,走街串巷,做公益,為農民辦事。
比如:架橋修路,築塘挖渠,等等。
日復一日辦了很多年,
跟著他後面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
這個局面,天皇是不歡迎的。
佛教是國家的,不是你行基個人的。
再說了,做僧侶哪能剃了個頭就OK的。
要國家承認資格認證,度牒在手的,好嗎?
都去做僧侶了,誰納稅啊?
720年,
元正天皇還為專門禁止行基活動下了詔書。
不過沒關係,
行基因為經常在民間干實事,身體好。
伊活了81歲。
只要人活著就有翻盤的一天。
到了聖武天皇,國家要修東大寺,缺錢缺人。
於是,請出行基,率領信徒,四處化募。
最後,聖武天皇還賜予他「大菩薩」的稱號。
民間因此稱他為「行基菩薩」。
他不但為國家募得東大寺這個「總國分寺」,
還推進了各地「國分寺」建設。
東大寺成為檢驗佛教感召力的標誌性項目。
佛教,真正從京城的小眾變成日本的大眾。
話說,在各地為國家建祈福的國分寺,
還是唐朝的制度
日本從唐朝那裡原封不動的模仿而來。
今天,在日本各縣市玩耍,
如果遇上寺廟掛著國分寺的招牌,
掐指算來,那可都是1300歲左右的祖師爺。
寺廟如此古老,佛殿有這麼古老嗎?
並沒有。
兩方交戰,一言不合,我燒你,日本人也干。
東大寺的大佛殿目標明顯,
想躲也是掩耳盜鈴。
目前我們看到的是江戶時期的建築。
按照時間類比來說,莫約相當於清朝時建造。
不過,日本人重建有個習慣:保留大過創新。
仰頭看大殿的天花板,還是密集小格狀。
這是一種唐朝建築樣式。
在中國,
恰好有一座唐朝寺廟保留了這種樣式。
就是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山發現的佛光寺。
當時,他和林徽因還拍照記錄了。
再觀照片和東大寺的頂棚,
似乎冥冥之中有了呼應。
啊,那曾經是我們在當時對美的探索啊。
今天,在美的世界裡,
我們還將探索什麼樣的未知空間呢?
那麼,
東大寺還有最初唐朝的東西保留下來嗎?
有。
一個叫正倉院的倉庫。
在大佛殿的後方。
關於這個倉庫的故事,請翻以前的文。
最後,還是關於吃啥。
東大寺附近極為熱鬧,
和奈良國立博物館相隔的那條街吃飯就很方便。
一家吃小鍋什錦飯的在tabelog上評價較高:
志津香,評分3.51.
但是這家要排隊,先提醒一下。
https://tabelog.com/nara/A2901/A290101/29000714/
TAG:饅頭渣炒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