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魯迅這樣說……
「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樣簡單。」
魯迅先生在《讀書雜談》中如是說。讀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針砭時弊,揭露國民性之外,魯迅先生在許多文章和通信中對讀書問題的闡述發人深思,體現出其獨到的讀書館,如今我們重讀他關於讀書的這些觀點,仍然感覺親切而撼人心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魯迅先生的讀書觀吧!
無功利讀書
熱愛並使之成為習慣
關於讀書者的類型,魯迅先生在《讀書雜談》中概括為職業性讀書和嗜好性讀書兩大類:
「我想在座的諸君之中一定有些這樣的經驗,有的不喜歡算學,有的不喜歡博物,然而不得不學,否則,就不能畢業,不能升學,和將來的生計便有妨礙了。我自己也這樣,因為做教員,有時即非看不喜歡看的書不可,要不這樣,怕不久便會與飯碗有妨。」
他還在這篇文章里,對這類讀書進行了一個絕妙的比喻,他說「我想,嗜好的讀書,該如愛打牌的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後還是打。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並不在贏錢,而在有趣。牌有怎樣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聽得愛賭的人說,它妙在一張一張的摸起來,永遠變化無窮。我想,凡嗜好的讀書,能夠手不釋卷的原因也就是這樣。他在每一頁每一頁里,都得著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擴大精神,增加智識的,但這些倒都不計及,一計及,便等於意在贏錢的博徒了,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將嗜好讀書比喻成打牌,不可謂不妙。這樣的比喻雖然略帶戲謔的調子,但卻是栩栩如生。他在這裡強調的是讀書本身的內在趣味,而不是外在的目的和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魯迅認為讀書首先動機純凈,方能熱愛它,以至於想賭徒打牌上癮一般來對待讀書。
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讀書聯繫實際
「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誠如他所言,他在一生的讀書求知中,始終都貫穿著獨立思考的精神。他吸取了民族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中的精華。對於死讀書和不讀書,魯迅先生在《讀幾本書》一文中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讀死書會變成書獃子,甚至於成為書廚,早就有人反對過了,時光不絕的進行,反讀書的思潮也愈加徹底,於是有人來反對讀任何一種書。」
他在《隨便翻翻》里舉了一個通俗的例子,提倡用辨證的方法去對待書中的思想觀點和是非曲直,「鄉下人常常誤認一種硫化銅為金礦,空口是和他說不明白的,或者他還會趕緊藏起來,疑心你要白騙他的寶貝。但如果遇到一點真的金礦,只要用手掂一掂輕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我看現在青年的常在問人該讀什麼書,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銅的欺騙。而且一識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識得了硫化銅,一舉兩得了。」(《隨便翻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應當聯繫生活實際是魯迅一貫的主張。其(《讀幾本書》)一文中就指出:「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在《青年必讀書》一文中,他甚至提到:「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無不體現出他對於當時青年人言行不一,紙上談兵行為的憎惡。
海納百川
博採眾長
對於讀書的學科選擇,魯迅先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在《讀書雜談》一文中說過: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科的,偏看看理科書,看看別個在那裡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他非常強調讀書需要博覽,主張不要對自己的閱讀範圍作過狹的限制。他年輕時,在規定的功課之外,天文地理,花鳥蟲魚,無一不讀。
在作者的選擇上,他主張海納百川,不贊成只讀某一個人的書。他在給顏黎民的信中寫道:「不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在博的基礎上,要逐漸「抉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一的一門或幾門」。
wode
GIF
文如其人,我們可以說魯迅先生的獨到的讀書觀雖然多是針對讀書本身,但也每一篇文章都與眾不同,處處表露著他「獨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創造的精神」的人生態度。
END
責編:邢雅忻
校對:李紅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