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看待隋煬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

如何看待隋煬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

看過清朝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對於其中的「瓦崗寨」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尤其「瓦崗寨」中以李密為首的一干江湖弟兄,劫富濟貧,開倉放糧,讓人們讀的熱血澎湃,隋煬帝的暴虐,似乎就在打開洛口糧倉時,飢腸轆轆的百姓爭先恐後的劫掠之中,消減了不少。其實,隋朝的糧倉何止洛口一倉,搜刮的民脂民膏無計其數。直到徹底推翻隋朝,百姓才徹底結束隋煬帝苛酷的壓榨。

如何看待隋煬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

洛陽出土的隋朝糧倉,相當於50個足球場大小

隋朝建立伊始,就非常重視倉儲糧食。這主要是原因是當時的江南地區已經開始開發,富庶的產出通過漕運源源不斷的運到京城。隋文帝先後在衛州,今天的河南汲縣設置「黎陽倉」;在洛州,今河南洛陽東設置「河陽倉」;陝州,今陝縣設置「常平倉」,華州,陝西華陰設置「廣通倉」。到了隋煬帝大業二年,又在洛陽附近先後設置的兩個倉。一個是「洛口倉」,一個「回洛倉」。「洛口倉」「置於東南原上,築倉城,周回二十餘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還」;「置回洛倉於洛陽北七里」,「穿三百窖」。兩個倉庫合起來儲存糧食高達二千六百四十萬石之多。除了這些以外,隋朝政府還在潼關和渭南都有倉庫,用來轉運糧食。

隋朝政府設置倉庫的目的並不是用於賑濟災民,而是用來儲糧於官,供特權揮霍的。開皇十四年,也就是公元五九四年,當時天下大旱,關中出現了嚴重的饑荒,當時倉庫里的糧食都要快溢出來了,隋文帝竟然不允許開倉,賑災救民,「乃令百姓逐糧」關東。李世民執政後,提起這件事,還嚴厲抨擊道:「隋文帝不憐憫百姓而珍惜倉庫,到了隋朝末年,合計天下儲存的糧食可以供天下五六十年!」到了隋煬帝時期,不僅沒有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他還變本加厲,肆無忌憚的大肆搜刮百姓,逆取若干年的租稅,囤積到官方倉庫。隋文帝時期,雖然儲糧官倉,但不至於到百姓死活,毫不顧忌的地步,他還是設置了義倉,以備凶年,可隋煬帝即位後,則徹底改變前朝做法,反倒「取社倉之物以充官費」。徹底轉變了設置義倉的目的。

如何看待隋煬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

此外,隋朝政府對於官倉的控制異常嚴格,譬如隋煬帝大業年間,因為朝廷出兵遼東,花費巨大,正好遇到了荒年,百姓飢腸轆轆,米貴如珠,齊郡承張須陀建議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官員紛紛不敢答應,連連說道:「須待詔敕,不可擅與」。打開一郡官倉賑災尚且如此艱難,可見其他大倉的開合是怎樣的嚴格了。而當時的百姓生活的慘狀,則是宛若地獄。《隋書》的《食貨志》中有一段記述當時慘狀的文字,現在讀來都讓人震驚不已。「是時,百姓廢業,屯集城堡,無以自給。然所在倉庫,猶大充牣,吏皆懼法,莫肯賑救,由是益困。初皆剝樹皮以食之,漸及於葉;皮葉皆盡,乃煮土或搗藁為末而食之;其後,人乃相食。」百姓快要餓死了,可是官倉的糧食卻還「充牣」,官吏一個個害怕上級降罪,不敢賑災,眼睜睜的看著治下的百姓剝食樹皮,樹皮吃盡便吃野菜觀音土,最後連觀音土都被吃盡,開始吃人的慘絕人寰的事實。這樣的朝廷,這樣的皇帝,焉能不被推翻!

如何看待隋煬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

「瓦崗軍」的李勣對李密說道:「今天的天下大亂,根本原因就是飢餓造成的。現在如果奪得黎陽的糧倉,我們的大事必定完成!」農民起義軍攻克黎陽倉後,開倉放糧,一個月之間,加入起義軍的就超過二十多萬人。當是隋煬帝設置糧倉供自己揮霍,沒想到到了隋末起義時候,變成了農民軍重要的劫掠目標。

不僅「瓦崗軍」怎麼干,其他起義部隊也這樣做。隋末山西朔縣「百姓饑饉」,太守王仁恭不敢打開糧倉,賑濟災民,他手下的校尉劉武周宣告郡中說道:「父老妻子凍餓而死的,快要填滿溝壑,而王府軍去緊閉倉庫大門不救濟百姓,這是什麼道理!」所以,他決定「以此激怒眾」,在起兵之初,「開倉賑給百姓,郡內的百姓都跟隨他!」同樣李淵的部隊也是如此。李淵率領軍隊到達「龍門」,薛大鼎告訴李淵,「請不要攻擊河東地區,應該從龍門直達濟河,佔據永豐倉,傳檄遠近,關中不用打,就可以坐著奪取!」李淵隨後聽從薛大鼎的建議,進兵關中,果然「發永豐倉以賑之,百姓方蘇息矣。」其他的軍閥也都學習,譬如薛舉、羅藝等人起兵是,也都開倉放糧,賑濟百姓,爭取人心。當然也有一些軍閥,反其道行之。例如,武德元年,河右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和寧夏等地,饑荒連連,百姓相食,當時統治該地區的是軍閥李軌,手下的隋朝舊吏謝統師等認為,國家的官倉,就是用來以備不時之需,供給「高端人口」,怎麼能用來賑濟災民,救助弱勢的「低端人口」。李軌聽完採納了謝統師的意見,結果是「士民離怨」。

隋末的農民起義軍里「瓦崗軍」的勢力最大,這也與奪取隋朝政府重要的糧倉有關。隋朝政府設置的幾個超大型糧倉大多集中在洛陽附近,而瓦崗軍的活動範圍也在這一帶。所以「洛口」、「回洛」、「黎陽」三大糧倉就是敵我爭奪的重點。大業十二年,李密覺得自己的部隊,兵士很多,但是沒有後勤保障,處境很不利。因此建議翟讓攻取隋朝大糧倉「洛口倉」,第二年農民軍終於攻下此倉,立即開倉放糧。當時的情景,《資治通鑒》中記載道:「李密打開洛口倉散米,沒有任何防守,也不用文劵,農民想取多少就取多少;老百姓離開糧倉不久,身上無法負擔,只好丟棄在路上,從倉門到城門,馬路上的米厚達數寸,被過往車馬所踐踏。農民軍來吃飯的和家屬以及支持者多達百萬人。沒有淘米的器具,直接用荊筐淘米,洛水兩岸十里之間,望去如同白沙。」至此一役,整個「趙、魏以南,江淮以北,群盜莫不響應」。「道路降者不絕如流,眾至數十萬」。

如何看待隋煬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

唐朝建立後,對於隋朝到處營建倉庫儲積糧食的做法,進行了徹底的反省。唐太宗即位後,對於隋朝政府「不憐百姓而惜倉庫」甚為戒懼。曾經公開宣稱:「凡理國者,務積於人,不在盈其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使倉庫備凶年,此外何煩儲蓄!後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這短短的幾句話,即使現在聽來也是深有裨益。尤其是「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更值得讓執政者時時掛在心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