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的前世與今生

梅的前世與今生

水瓶座

 心靈音樂館

Various Artists 

00:00/30:02

3 Variations on Plum Blossom

Plum Blossom Melody

Plum Blossom 3 Times

搜索梅花曲時,發現這樣的曲名,這是《梅花三弄》吧。

能夠唯美展示中國詩情畫意的,也只有中國的文字了,有時候,翻譯會莫名地把內心旁白從迤邐婉約變得索然無味、甚至搞笑,那種極度的反差,令人有些無奈。

語言的表達就是這樣高深莫測,遠不如畫來得直接、傳神、無國界。只是,沒有一定古文基礎,眼前的梅也浮現不出詩詞映入腦海的精緻畫面,這就是東西方審美的差異與隔閡。那些散落於各博物館的梅圖,是因為年代久遠而被珍藏,還是因為它們真的有驚世之美?

故宮之梅

瀏覽了幾天的梅圖,最愛的,還是明朝陳錄那幾幅,連畫名都美:煙籠玉樹、梅月輝映、玉兔爭清、月影暗香、萬玉圖……畫家的優雅就在於此,字於畫中潛,畫令思緒飄。

愛上一幅畫,有一半多是被這樣的靈魂觸動了……

一旦入了心,便想知道這歷朝歷代的梅畫究竟如何,想看看它的前世和今生。

陳錄 ? 梅花圖 ? 局部

華麗麗 令人驚嘆 雖只是淺金底色上的墨梅

卻玉珠點點 在月下燦爛地泛著光

極致往往源於極簡。

梅入畫,有史載始於南北朝。而墨梅,創自北宋僧 ?仲仁,只以墨畫梅。

仲仁為衡山華光寺和尚,酷愛梅,曾植梅數十株,花開季節,便移床花下,吟詩作畫。偶於月夜,見梅影橫於紙窗,蕭然可愛,遂用墨色描摹而出。

仲仁作畫認真,先焚香,要禪定意適,才下筆揮灑。僧人的生活,竟也令我遙想。

紅牆院內 白梅朵朵

夜印於窗 入詩入畫

仲仁成了「墨梅始祖」,重濃淡而不著色,並著有《華光梅譜》留世,後世揚無咎、王冕皆源於此。元代趙孟頫墨梅題跋中稱:「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

只可惜,畫已失傳。而墨梅,卻成了國畫中很重要的一個主題。以下,就來慢慢細品……

----------宋梅----------

【臘梅山禽圖】

北宋 趙佶 立軸 絹本設色

橫34厘米 縱22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1135年)。

這個史上最強「故宮博物院院長」,寫自已的字,畫自已的畫,獨步天下。他的梅花,也和其它人不同,花瓣細碎,精雕細琢。畫中的題跋「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真讓人感嘆命運,貴為帝王,也不能自由選擇職業,一任性,就亡了國。

【梅石溪鳧圖】

南宋 馬遠 絹本設色

縱27厘米 橫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1190年-1279年)傑出畫家,南宋畫院待詔。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都是畫院畫家。

雲山中,溪一角,一株梅很有個性地伸展著,因為峽谷的光影,有些梅是墨色,有些紅白點點,霧氣氤氳,令清幽之感遍及全身。

【層疊冰綃圖】

南宋 馬麟立軸 絹本設色

縱101.5厘米橫49.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梅竹圖】

南宋馬麟絹本設色

縱27厘米 橫27厘米

馬麟(公元13世紀)馬世榮之孫,馬遠之子,生卒年不詳。畫承家學,畫風秀潤處過於乃父。寧宗嘉泰(1201-1204)間授畫院祗候。

馬麟的梅,花瓣層疊而立體,發出螺鈿的光澤。第二幅,雪白的花瓣散發出熒光,透著柔嫩的質感,格外醒目。

南宋 楊無咎【四梅圖】

未開

將開

盛開

將殘

揚無咎(1097-1169)南宋畫家,字補之。創用水墨線條圈出花瓣之法,變前人畫梅以墨或彩色點瓣來表現花朵,影響深遠。

相傳徽宗見其畫梅,戲曰其所畫之梅為「村梅」。這是相對「官梅」而言的吧,與宋徽宗相比,揚的梅素淡而離世。

【梅花詩意圖】

岩叟 長卷 絹本 水墨

縱19.2厘米 橫112.8厘米 (美)弗利爾美術館藏

畫中梅花盛開,樹榦上墨書有岩叟」二字,應是作者的名或號,但生卒年不詳,與北宋大臣王岩叟似乎並不是同一人。

這幅梅,朵朵大方清朗,淡淡的背景上呈現出玉色花瓣,透著些月下的閑適。飽滿的花朵,舒展的枝條,有著花好月圓的快樂。

【紅梅孔雀圖】

南宋 佚名

此圖雖簽題馬麟作,但與馬麟風格迥異。水岸邊的松竹梅,地上零星落緓,有孔雀啄食,一派寧靜安詳的家園之感。梅枝有些扭擰,是其中的缺憾吧,但粉梅點點,透著溫馨的春意。

【雪中梅竹圖】

南宋 徐禹功 紙本設色

縱29.4厘米 橫926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徐禹功,生於1141年,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布衣, 江西人。

這幅梅,最特別之處在於,它畫出了枝上厚厚的積雪,一幅隆冬里凌寒盛開的景象。

---------- 元梅 ----------

【南枝春早圖】

元 王冕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51.4厘米 橫52.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1287-1359)元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字元章。以畫梅著稱,尤攻墨梅。出身貧寒,學習刻苦,自學成才。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畫梅。

雖從小就對他的放牛故事耳熟能詳,卻在看到畫後,才驚嘆於他的才華。王冕生性孤傲,輕功名利祿,鄙視權貴。他的梅,枝遒勁如鐵,花卻繁密燦爛,透著野意的生命力。

【春消息圖卷】

元 鄒復雷 紙本設色 水墨

35.2 x 223.1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鄒復雷,生卒年不詳,道士。工詩擅畫,尤精寫梅。

梅花枝幹蒼勁,花朵繁密。用帶飛白的筆觸皴寫枝幹,盡顯粗老,梅花既不用筆點染,也不用線勾勒,而是用紙或絹卷蘸墨點成。整幅畫,透著歲月滄桑和生存的艱難,令人難鬆一口氣。

【梅花水仙圖】

佚名 長卷 紙本 墨筆

縱29厘米 橫401.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這是一幅有趣的長卷,一片水仙手拉手排排站,令人莞爾。水仙盡頭的奇石邊長出一株梅,卻著實美麗,輕盈里透著溫婉。作者未知,作品卻不遜於任何大家。梅梢拉得修長優雅,花瓣輕盈,卻如浮於紙上,令人愛慕不已。

---------- 明梅 ----------

【梅花圖】

明 陳錄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16.5厘米 橫61.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錄 明 字憲章,號如隱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善墨梅、松、竹、蘭蕙,筆意儒雅。

看到他畫的梅,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是植物盡情盛放的美麗,而不再把梅局限於表達孤傲高潔的品性里。繁花時節,就期待一場甜蜜的約會,沐著華光,著一身華服,與蜜友相攜,被花瓣雨落滿懷,被梅之香侵入骨,方不負這良辰美景……

【冰姿倩影圖】

明 文徵明 紙本墨筆

縱76.9厘米 橫24.5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文徵明(1470-1559),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曾官翰林待詔。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號「 衡山居士」。

這幅梅圖,有種蠟筆畫的感覺,對樹榦的刻畫多過梅花。盤曲的枝,又回到了宋時疏影橫斜的模樣。枝梢卻不再纖細輕盈,乾枯的塗抹,透著梅的委屈倔強和哀怨。

【墨梅圖】

明 唐寅 立軸 紙本水墨

95.9×36.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桃花庵主。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唐寅的梅,有多種,這墨梅,著色有深有淺,不是圈花,如繡花般精緻,只是拘謹了些。

【雜花圖卷】

明 徐渭 紙本水墨 焦墨 潑墨 積墨

縱30厘米,橫1053.5厘米 南京博物院館藏

徐渭(1521-1593)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徐渭對腐敗的封建統治和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的不滿,力主革新。表現在文藝創作上就是提倡創新,反對摹古,提倡獨抒性靈的創作個性,反對不講真話的偽道統。

這幅《雜花圖卷》,只局部看梅,我不覺得驚艷,但找出大圖,細細翻看整個畫卷,突然明白了徐渭的個性,也因此把他的思想羅列出來。說他是出現在明朝的抽象派藝術家,一點都不為過。洗鍊的筆觸,是我喜歡的洒脫不羈。只可惜,後人的畫中,鮮見如此心緒縱橫的風格。

【雪景梅花圖】

張彥 立軸紙本設色

縱203.3厘米 橫103.2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張彥,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十六、十七世紀。字伯美,號無證道人,上海嘉定人,一作江蘇蘇州人。工山水,與董其昌同時。

這幅梅,並不覺得很美,特別之處在於白皚皚的雪景,畫幅滿,留白少,氣勢足,有著油畫的味道。

【卓冠群芳圖】

明 王謙 絹本設色

縱206.4厘米 橫117.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謙(14-15世紀,明永樂至正德年間)字牧之,號冰壺道人,浙江杭州人。吸收了王冕畫梅的方法,與陳錄齊名。

與陳錄、王冕的梅,確實有相似之處。雪白的花瓣堆滿烏黑的枝,有種生髮的朝氣,叫【月夜落雪】,更美。

【梅竹圖】扇面

明 孫克弘 泥金紙本 設色

縱15.7厘米 橫48.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孫克弘(1532—1611)明書畫家、藏書家。字允執,號雪居,松江(今屬上海市)人。禮部尚書孫承恩子,官至漢陽知府。生性巧慧,所居四壁皆畫蒼松老柏,崩浪流泉,有一種澄泓蕭瑟之意縈繞其間。

畫家的可愛之處在於,將自已的生活布置得自然野趣,只是這風格,十分優雅、十分雍容、十分宋畫。

----------清梅----------

【梅花】

清 八大山人 梅花

朱耷(約1626年-1705年)號八大山人,字良月。漢族,南昌(今屬江西)人 。明末清初畫家,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 ,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並善於潑墨,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大氣磅礴,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

八大山人的與眾不同,極其醒目,畫面充滿性格,也充滿脾氣。這幅梅,花骨朵象眼睛一樣瞪著,在生氣。就連枝桿的節骨上,都瞪出一隻眼來,數得出幾筆的線條,卻潛藏著生命,在思索、在表達。

【月漫清游圖--月下賞梅】

清 陳枚 絹本設色

縱37厘米 橫31.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枚 字載東,號殿掄,晚號枝窩頭陀,婁縣(今上海市松江)人。畫初學宋人,折衷於唐寅,參以西洋法,能於寸紙尺縑,圖群山萬壑,以顯微鏡照之,峰巒林木,屋宇橋樑,往來人物,色色俱備,其用筆之妙,與巨幅同。雍正四年(1726)供奉內廷,賞內務府掌儀司員外郎銜。

會用毛筆畫微縮圖,厲害了。風格與朗世寧有相似之處,善用明暗效果。色彩鮮艷,線條細緻,布局理性,人物豐富,充滿故事性。作品象是漂亮的版畫或者印刷品。畫中梅星星點點,一派美麗的春意,足以讓畫外人也好好觀賞了。

【雪中游兔圖】

清 沈銓 立軸 絹本 淡設色

縱230.5厘米 橫131.7厘米 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清 沈銓 【梅花白頭翁】

沈銓(1682-1760)字衡之,號南蘋,浙江湖州人。工寫花卉翎毛,禽獸,設色妍麗,工緻精麗。注重寫實,畫風謹嚴工細,造型準確生動。雍正九年(1731)應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鄭培、高鈞等東渡日本,歷時3年,形成「南蘋派」寫生畫,深受日人推崇,日本江戶時代長崎畫派即在其影響下形成,尤以圓山應舉最為著名。

寒冬時節,山被雪覆,幾隻毛絨絨的精壯兔子圍於梅樹下,梅樹盤曲,粉梅星點,一隻野兔抬頭望著樹上的鳥,不知作何感想。這幅畫,就象照片一樣精細而寫實,兔子的活潑生動尤為引人注目,令人想擁入懷中撫摸。在傳統國畫中,這是少有的吧,國畫也漸漸地受到西畫影響,開始了寫實,不用線條,用明暗,並傳播到日本。另一幅梅圖,圈花著淡淡粉。後人畫的梅,也多是如此了,精緻而清晰。

【玉壺春色圖】

清 金農 立軸 絹本設色

縱131厘米 橫42.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紅綠梅花圖】

清 金農 立軸 絹本設色

縱138厘米 橫65.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金農(1687~1763),清書畫家、詩人。字壽門,號冬心先生、粥飯僧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書法工隸、楷。能篆刻,精鑒賞。五十歲後始作畫,學問淵博,修養高深,不同凡俗。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等,筆墨拙厚淳樸,布局構圖,別出心裁,居當時畫壇首席,為揚州八怪之一。

金農這兩幅梅圖真美,與沈銓不同,他仍然保留了濃濃的傳統畫風,扁平感十足。只是【玉壺春色圖】,不知玉壺在哪;【紅綠梅花圖】,不知紅綠在哪?倒是玉色花瓣,瑩潤如瓷器上的梅點,與梅枝的深色強烈對應;淡粉梅花,花枝繁密,伸展得隨意散亂,不再勾勒出完美曲線,卻也有一種隨意放鬆的美。

【梅花圖】

清 汪士慎 上海博物館藏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揚州八怪「之一。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安徽休寧人,寓居揚州。工分隸,善畫梅,神腴氣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為人作書畫,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後來,雙目俱瞽,但仍揮寫,署款「心觀」二字。

汪士慎的梅很淡很淡很淡,清高孤傲、寡淡不已……李方膺、羅聘等,也大多如此。

就象一個美麗少女,梅畫在宋初開,在元明盛放,在清轉濃艷而漸漸凋敗……

我的記憶,也寧可停留在那些仍可悠遠回憶的過去,只是時光並不會停留,人們的努力也不會停滯。只是我再也不喜歡看梅圖了……

吳昌碩(1844-1927)

----------近代梅----------

齊白石(1864-1957)

張大千(1899-1983)

潘天壽(1898-1971)

徐悲鴻(1895-1953)

李苦禪(1899—1983)

張大千(1899-1983)

劉海粟(1896-1994)

王雪濤(1903-1982)

陸儼少(1909-1993)

關山月(1912-2000)

黃胄(1925-1997)

我們已越來越遠離了曾經的優雅與淡泊,一直在失去,一直在失去,總有些東西,變成再也追不回來的夢……

.. .. .. ..

.. .. .. ..如果

.. .. .. ..生命中有什麼

.. .. .. ..最戳中內心的東西

.. .. .. ..被你遇見

.. .. .. .. 那就學會與之

.. .. .. ..共舞

.. .. .. ..irina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伊淋浪 的精彩文章:

TAG:伊淋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