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含熙:愛護自然界是我們的神聖使命

陽含熙:愛護自然界是我們的神聖使命

關注科普社,真正的科普圖書館

照片中這位手拿相機的老人

曾為我國森林生態學以及

植物數量生態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50年代,他為海南島橡膠林勘察設計和熱帶林業提供科學依據;

60年代,他提出杉木林人工林型分類、氣候區劃和土壤分類系統;

70年代,他倡導並發展了中國植物數量生態學的研究工作;

80年代,他應用計算機模擬中國植物群落數量分類、種群格局、年齡結構、更新策略和動態研究。

這位老人就是陽含熙

我國著名生態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新中國生態學奠基人之一

陽含熙先生生前常說

「愛護自然界是我們的神聖使命。」

今天是陽先生誕辰一百年紀念日

我們精選了他的一些珍貴的照片

以及先生一篇談自然保護的小文

共同緬懷先生

學習他矢志不渝、堅持真理的科學作風

體味他對祖國、對自然的深沉熱愛

愛護自然界是我們的神聖使命

陽含熙

我愛讀書。一卷在手,古今中外的人都來和我談話,非常自由地談話,隨心所欲地停止或繼續;名山大川異方殊俗,任意游賞款接。然而,這樣美好的學習經驗,一旦和真正的自然界這本「活書」相比,那就有天壤之別了。

1949年11月參加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左一)

當你置身於大自然的原野之中,她的無限風光,豐富多彩,變幻莫測,令人目瞪口呆,頂禮膜拜,忘掉自己,自己實實在在和眼前的萬物一樣,只是一個萬能的無上的「上帝」創造的大千世界的一粒「沙子」。

1979年在訪問荷蘭ITC學院時代表中國MAB代表團致辭

我走進一片天然森林,也許能認識一些樹木花草,可是它們的姿態行為沒有一次是完全一樣的,每一次相見我都發現一些前所未知的新東西。至於天上突然飛過一隻小鳥,地面爬來一隻昆蟲,途中挖出來一些小動物,這些許許多多我連名字也叫不出來的生物,與我同樣都是一個「生命」。

1982年接待英國自然保護協會代表團(前排左五)

這個神奇美妙、日新月異的億萬生靈活動的自然界,怎麼可能被我這樣一個「人」理解和說明呢?我每一次都只能學到一點新東西,何況有時回來查閱「死書」,我很懊喪原來自以為新的東西別人早已見過、說過。我只有很快又走向大自然,進行又一次新的探索。不管我去過的是森林、草原、荒漠、凍原、湖泊還是海洋······,我都得到同樣的感受。

1995年

在大興安嶺馴鹿之鄉考察

1996年在湖南攸縣林場考察,在楠木林留影

幾十年過去了,我的精力漸漸衰退了,但我終於積累到了兩點經驗:其一,我一生學習到的東西,實在只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點點滴滴,我只是短暫、蒙昧的一個生命;其次,科學研究是一個探索自然的過程,一個相對真理不斷接近絕對真理的過程。

1998年6月3日中國科學院第九次院士大會生物學部全體院士合影(前排左二)

我深信,我們這一代的一項神聖使命是愛護這個無限豐富的自然界,留給比我們更有知識、更有能力的後來人去探索去理解。我們必須謙虛謹慎,三思而行,決不能輕率地想用一切粗糙的人造的東西來代替大地母親幾十億年創造的世界。

陽含熙(1918年4月29日---2010年8月29日),著名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新中國生態學奠基人之一。1918年生於江西南昌。1939年獲金陵大學森林學學士。1949年獲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植物學院科學碩士學位。1950年獲英國牛津大學森林學碩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他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於1950年底回到祖國,成為新中國生態學、森林生態學、系統生態學開拓者之一。他於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本文由中科院學部工作局提供,內容有改動;部分照片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提供)

「科學人生·百年」主題宣傳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辦,旨在宣傳展示恰逢百年誕辰的院士們矢志報國的崇高理想、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治學風範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活動形式包括組織院士風采展、出版紀念專欄、製作專題紀念網站、刊登特別報道等,希望您能夠由此走近院士,了解院士,並從他們的人生經歷中獲得智慧和啟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社 的精彩文章:

紀念我國藥學泰斗嵇汝運誕辰100周年
春天多佳日,讀書正當時!

TAG:科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