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清朝時期火器得不到發展的真正原因

揭秘:清朝時期火器得不到發展的真正原因

我們知道,中國的兵器其實並不落後於西方,後來之所以懸殊巨大,是因為西方在兵器發展上飛躍進步的同時,中國因為某種原因,不但沒有跟進,反而大踏步地倒退了。

這個大踏步倒退的朝代就是清朝。那麼其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揭秘:清朝時期火器得不到發展的真正原因

一、滿洲貴族自身素質的鄙劣

在近代之前,清朝歷代統治者始終都沒有重視軍事技術對戰爭勝負的重大影響,自始至終都抱著」弓馬取天下「的冷兵器觀念不放。

這種觀念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家的鐵騎屢次擊敗了在軍事技術裝備上優於自己的明軍,並最終征服了中國。滿清的統治者被這巨大的軍事勝利給沖昏了頭腦,從而極大助長了對冷兵器的迷信。所以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他們對當時先進軍事技術(火器的研製、生產、應用),是不可能重視的。

其實,明朝之所以敗亡,遠不僅是因為滿清的軍事進攻,而是幾種極為不利的因素同時打擊的結果:饑荒、瘟疫,以及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拖住了明朝抗清的後腿;還有崇禎皇帝連續的愚蠢決策,使得明朝政權自毀長城,喪失了凝聚力,導致大批軍隊倒向了滿清和李自成。

可以說,如果當時沒有火器,明朝滅亡將會更快。

揭秘:清朝時期火器得不到發展的真正原因


二、滿清統治者對漢人的防備

滿清統治者雖然不相信火器能夠決定大局,但他們也知道火器的厲害:他們的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西洋大炮炸傷而死的,另外還有成千上萬的八旗軍,在攻堅戰中被明軍用火器擊斃。

由於他們實施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所以他們擔心這先進的軍事技術、裝備萬一落入漢人手裡,則很可能給自己的統治帶來威脅,所以他們要防範於未然。

入關之初,多爾袞就立下了規矩:大炮和火器等當時的先進武器只能在八旗軍中的滿州軍使用,清軍中的漢軍和蒙古軍則禁止裝備。他之所以採取這個措施,是因為當時投降滿清的漢軍人數早已遠遠超過了八旗軍,這些軍隊如果再據有先進的武器,一旦反叛,將會很難對付。

一直到鴉片戰爭之後,因為八旗軍喪失戰鬥力,為了利用漢軍鎮壓農民起義,這才被迫鬆動這一規定。

揭秘:清朝時期火器得不到發展的真正原因

另外,當時的滿州軍總數又不足八萬,所以按照此規定,上百萬的滿清軍隊中,只有極少的一部分能夠裝備火器。這就造成了滿清軍隊的火器裝備程度,始終處於一個極低的水平,自然也就無法拉動軍火製造業的發展,無法刺激軍事科技的進步。

他們不但對軍事科技成果的應用嚴加限制,同時還對科技人才中出類拔萃的漢人進行打壓,發明家戴梓就是這樣一個受迫害的典型。

揭秘:清朝時期火器得不到發展的真正原因

戴梓,杭州人,出身明末的火器製造世家,從小便醉心於火器的研製。後來他投身清軍,為清軍創造和裝備了「威遠將軍炮」(「子母炮」)和「連珠銃」(原理和機關槍類似),為滿清擊敗「三藩」和准葛爾立下了非凡的功勞。可結果呢,他不但沒有因此獲得榮華富貴,反倒落了個悲慘的命運。

戴梓十分厲害,曾只用了八天時間,就仿造出了一種歐洲發明的新式大炮,可在華的外國同行南懷仁卻花了一年時間都沒造出來。為此,南懷仁嫉恨,所以就向康熙皇帝誣告戴梓,說他私通日本,完事兒康熙皇帝就將戴梓給發配到了遼東,最終戴梓在遼東鬱鬱而終。

那麼康熙皇帝真的就是「聽信讒言」才處理的戴梓嗎?肯定不是,康熙帝並非昏庸之輩,他不可能不知道戴梓的才能遠在南懷仁之上,他難道不懂人才的可貴嗎?那究竟是何種原因呢?

揭秘:清朝時期火器得不到發展的真正原因

其實歸根結底來說,戴梓受打壓就是因為他是漢人,他太傑出了;而南懷仁不但平庸,而且還是一個遠道而來的比利時人,是個「非中國人」,這和他們寧願相信「色目人」,也不相信「漢人」的心態完全符合。在削平三藩、征服准葛爾、奪取台灣之後,江山穩固,他們已經不再需要戴梓的發明才幹了,戴梓的發明才幹反倒成了一種威脅。

而到了乾隆時期,因為嚴重腐化的原因導致滿洲八旗軍戰鬥力銳減,為挽救他們的「弓馬」根本,使其不失傳,乾隆皇帝居然下令八旗軍廢用大炮等熱兵器,以增強大刀、長矛等冷兵器的使用。如此荒唐之舉,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到了後來,由於八旗軍乃至所有正規軍都完全喪志了戰鬥力,為了活命,滿清不得不允許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組建「湘軍」、「淮軍」等地主團練武裝,開始裝備外國先進武器。

揭秘:清朝時期火器得不到發展的真正原因

再後來,他們被日益嚴重的內憂外患所迫,又不得不在全國範圍內組建新式陸軍,一律裝備德式武器。但此時為時已晚,滿清政權已經元氣耗竭、威信掃地、人心喪盡,最終在恥辱中滅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的「天可汗」當真很厲害嗎?
被誤讀的長城:其真實作用並非預警、防禦,而是這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