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親戚為何最怕老佛爺賞賜?聽當事人說真相
原標題:慈禧親戚為何最怕老佛爺賞賜?聽當事人說真相
這幾天在讀德齡的《我和慈禧太后》,裡面一些細節很有意思。
先簡單說說德齡。
這女子是滿洲貴族、清末外交官裕庚之女,早年曾隨父親出使日本及歐洲多國,並在法國巴黎留學。
20世紀初,德齡回國後,與妹妹容齡一起被慈禧召進宮成為御前女官。
因其特殊經歷,所以德齡所寫《我和慈禧太后》便有許多細節真實有趣。
書中記載了這麼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現象:許多人,特別是慈禧的窮親戚們,最怕老佛爺賞賜財物!
為什麼呢?書中是這樣說的——
「太后的至親們都很窮,這一點大概很多人難以理解。這不僅是事實,而且始作俑者還是太后自己。
「她總喜歡隔三差五地派人給自己的親戚送點什麼,往往都是一些不怎麼實用卻裝裱得很風光的東西,放在非常大的盒子或箱子里,正兒八經地抬到親戚家裡。
「親戚們看到之後,儘管心裡不樂意,但不能表露出來,還得裝出興高采烈的樣子表示感激。
「其實,他們哪裡高興得起來,這與見到討債的又有什麼區別呢?
「凡是太后或皇上賜給臣下東西,受賞者一定要給那些送東西的太監們賞錢。這種賞錢同我們一般的賞錢不同,並非依據禮物價值給錢,而是要依據跑腿太監的身份等級而定。
「一個三等或四等太監,要賞紋銀二十兩;地位稍低的,一個人十兩。如果每個等級的都來幾個,就是上百兩銀子。實際上,只要太后往外賞東西,沒事幹的太監們就會起鬨似的一塊兒去,當然誰的賞錢都不會少。
「這樣一來可就苦了被賞的人家,每次都要付出一筆巨款才能把太后的人打發高興。太后可不管這些,只要她高興,就會不停地賞賜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給自己的親戚。
「到了後來,因為她賞賜得太頻繁了,有的親戚幾乎把家底都送給那些太監了,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保證。」
掌控整個大清帝國的老佛爺的賞賜,親戚們居然怕要!
莫非這是慈禧太后好心辦了壞事還不知情?不!德齡對這事曾專門注意過——
「難道太后不清楚這些嗎?我曾經細細觀察過,她其實清楚得很。她的眼線那麼多,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有人向她稟報,更何況不止一個親戚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有什麼變動太后很快就能知道。
「那麼,她為什麼這樣處心積慮地去害自己的親戚?誰也猜不透其中的緣由,大概只有她自己才能解釋清楚。」
其實,在德齡的心裡,慈禧太后這麼干,是有其耐人尋味的原因的——
「實際上,太后完全有能力幫助自己的親戚們,國庫不算,光是她自己的私房錢就有好幾百萬。
「如果她想幫助自己的親戚,根本不必動用公款,只要把自己的私銀拿出一點點來就可以了,任何人也說不出半個不字來。
「可她根本不打算這樣做,反而幸災樂禍地看人家的笑話,如此沒有慈悲之心實在令我非常不滿。」
德齡這是在暗示:慈禧太后心理陰影甚至變態,看不得至親們好,故意折磨他們!
關於這一點,德齡的說法未必準確,但她記載的太監借替慈禧太后送賞賜敲竹杠之事,則是真實的。
因為書中還專門記錄了慈禧太后對德齡姐妹倆賞賜財物的情況——
「儘管太后賞賜我們是好事,但賞賜給我們的東西可都是太監一件件送來的,必須要給他們跑腿錢才行。
「這些太監很有經濟頭腦,不管太后一次賞我們多少件東西,他們都會一人拿一樣,一趟趟地送,這樣一來,我們花出去的賞錢就更多了。
「假如把那些賞賜的東西一次送過來的話,我們給的賞錢只有二三十兩銀子。如果分好幾次送過來,一次最少給十兩,加起來就是好幾十兩,甚至上百兩。
「真是苦了我們的父親!粗略估算一下,我們在宮裡或頤和園,平均一天至少要支出二十兩賞錢,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三十個銀幣。如果再有突然冒出來的意外花費,這錢就更多了。」
其實,德齡雖然在這裡叫苦,但她也沒想想,因為她姐妹倆是太后身邊紅人,自己還有其家族因此得到權利和實惠卻多得多了!
想想,當時的情況應該是這樣——慈禧太后在吃整個大清國,德齡的父親裕庚、哥哥勛齡等高官在吃慈禧太后,德齡等宮裡人在吃父親、哥哥背後的滿清貴族家庭,太監們則在吃德齡等人的小恩小惠……
這就是所謂的生物鏈,寄生蟲式的生物鏈吧!
TAG:閑扯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