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
「健康長壽」是我們的一個高頻率祝福語,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健康」和「長壽」。我們都希望既健康又長壽!但實際情況是健康的人不一定長壽,長壽的人又不一定健康(常年住院的長壽老人不少見)。
人壽命的長短與疾病、遺傳、生活方式、社會經濟地位、工作性質、地理環境、情志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在生命歷程中,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健康長壽?
1
先來了解一些數據
2012年,哈佛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對近650000名40歲以上的人幾十年的隨訪數據研究[1]表明:
(1)每周快走75分鐘,相對於不運動的人,平均延長壽命1.8年;
(2)每星期快走150分鐘,平均延長壽命約4年(3.4-4.5年);
(3)常運動且保持正常體重的人比不運動的肥胖者壽命長7.2年;
(4)低量的運動能降低死亡率20%;適量的運動降低死亡率約40%。
2013年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論文表明[2],環法自行車參賽選手的死亡率比同等對照人群低41%。這是論文作者對在1947-2012年間參加過至少一次環法自行車賽的共786名法國車手死亡率統計的結果。
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的研究團隊2014年對所有用英文公開發表的專業運動員壽命相關研究進行了人工篩選和總結,最終的有效信息也不過納入了4萬多人的資料,而分析之後的結果顯示專業運動員不但比普通人群更加長壽,而且在心血管病和癌症這兩個主要死亡原因上都低於普通人[3]。
當然還有很多利益機構對競技運動員的健康、免疫力及平均壽命作了資料統計及分析,得出運動會加劇或造成某些器官的損傷和一些生理功能失調,甚至縮短壽命的結論。這些結果有待於進一步的醫學觀察!
另外,網上充斥著活動量大、心率快的動物壽命短,然後勸誡人們應該適當少動以養生的言論。把自己與動物作簡單的類比。
2
醫典與健康及長壽
《黃帝內經》中《素問·生氣通天論》提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與壽命的關係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抵抗力、免疫力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與健康的關係
所以「陽氣」在健康和長壽兩方面都至關重要!(這裡強度陽氣,不是說陰不重要,可以讀上一篇「中醫的理——之陰陽」來了解「陰陽」)
由此可知,要想健康又長壽,必須陽氣旺盛且陰陽平秘!
3
顧護和溫養陽氣
如何顧護陽氣和溫養機體的陽氣?這就是我們養生(包括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要解決的問題。
1、減少損耗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岐伯所指:「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這都是耗損,包括過多的說話、過量的飲食、過度的運動等。
在這裡需要提一下關於晚上跑步的問題,都說夜跑會損傷陽氣,不利於健康。夜跑耗損陽氣是沒錯,但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問題,對於一個從來不運動的人來說,規律的夜跑肯定要比他從來不運動更有利於健康。如果能安排合理的運動時間當然更好。
2、葯食增補
中醫講「葯食同源」,葯補和食補均可達溫陽之功,只是補要得法,根據不同的體質擬定復方,否則會使陽浮於上、越於外,而表現上火或熱像。拋開體質談養生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會適得其反!清代名醫鄭壽全《醫法圓通》中的一句話:「病之當服,附子、大黃、砒霜,皆是至寶;病之不當服,參、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說的非常到位。所以中醫無論養生還是治病都要個體化。
3、與自然(天)同步
《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岐伯所對:「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以上都是教我們該怎樣衣食住行及調暢情志,讓我們和於自然,與天地同步。
★4、傳統運動
我國所有傳統運動均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練形,一是練意。練形容易理解,就是傳統運動的各種動作,如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等各動作套路;練意,道家稱為「坐忘」、「站樁」、「守一」,佛家稱為「禪定」、「觀想」、「禪坐」,儒家稱為「靜坐」、「內觀」、「守中」,瑜珈稱為「冥想」,老百姓統統把這稱為「練氣功」。名言不重要,不管叫什麼,各路「神佛」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這種方法。為什麼呢?出於什麼目的,通過這種方法、手段,要達到什麼目的,得到什麼結果?它的目的是要達到「心靜」,而「靜心」又是為了什麼?
要了解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陰陽轉化的條件,即「陽極陰生,陰極陽生」。我們怎樣才能處於「陰極」或「陽極」的狀態?自然界中有兩個現成的時間段,就是「冬至」、「子時」——陰極,和「夏至」、「午時」——陽極。所以有「冬至一陽生」和「子時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和「午時一陰生」之說。基於此,道家練功講究順應自然讓「子午抽添,卯酉沐浴」(這裡「沐浴」,不是讓你真去洗澡,而是指心靈要清凈),或說「子後午前行」(即子時後、午時前練功)。
上段說的是自然界中的「陰極」和「陽極」。那我們自身能否不藉助自然之力處於「陰極」的狀態?佛家講人的「陰極」就是「死亡」,但我們不能等到死了才來養生!人還有一個「小死亡」——睡眠。接下來我們初步了解一下睡眠。現代醫學結合多導睡眠圖將睡眠分為非快速眼球運動睡眠相(NREM)和快速眼球運動睡眠相(REM),而NREM睡眠又分四期,1期(入睡期);2期(淺睡期);3期(中度睡眠期);4期(深度睡眠期)。正常睡眠結構:先進入NREMⅠ~Ⅳ期,然後回到Ⅱ期(NREM60~80min),再進入REM (REM15~20min),睡眠周期90~110min,每夜5~6個周期。NREM和REM生理功能不同:NREM恢復體力;REM恢復精力&記憶。值得注意的是REM(有夢睡眠)的腦電波與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做某件事時的腦電波相同。「小死亡」主要就是指REM。所以保證充足的高質量的睡眠對養陽很重要。如果修習印度的「睡眠瑜伽」可能更有利。
更進一步地,人的「陰極」狀態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人是否能隨時自主的處於「陰極」的狀態?這樣的話就能處「陰極」而使陽自生,以達養陽的目的。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很難練。通過對睡眠的了解,人的「陰極」狀態其實就是多導睡眠圖反應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就是心理只有「一個念頭」的狀態,即「一念」的狀態!再回到前面各路「神佛」為了「靜心」所採取的訓練方法,包括「意守」,是不是都是為了排除雜念,達到「以一念代萬念」的狀態?!也都是訓練,只不過與競技運動里反覆訓練某個高難度動作、或某個組合拳的方法不一樣,或者更難。
其實「一念」只是接近「陰極」的狀態,真正「陰極」的狀態是「無念」,要把那「一念」都要空掉。能做到嗎?極難!各路「神佛」的著述里記載達到無念的人都寥寥無幾。但我們大多數人又都感受過這種「無念」的狀態——發獃!感受過的人,從「發獃」的狀態中回到常態後是什麼心理?什麼感覺?
再說一個可以見到的例子,沒練過「氣功」的真正的針灸大師,施針時病人得氣快,針灸效果好,而且病人有沒有針感,不需要患者說,針灸師自己手下會有感覺。這是因為針灸大師數十年如一日的心理只有針刺這「一念」!所以說「持針之要,虛靜為保。」
「陽化氣,陰成形。」所有有形的都屬陰,那麼動功「練形」,就是在「養陰」;靜功「練意」,就是在「養陽」。這裡的靜,不是身靜,而是心靜,心念要「以一代萬」,如果可能,最終還要將這「一念」都要空掉,做到「無念」。如果心中雜念叢生,即使身如磐石,也無濟於事!
GIF
所以,生命在於動靜結合!
(當然,從儒釋道各家來說,練意不只是「養陽」這麼簡單,還有其他作用!)
參考資料:
[1]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intensity and mortality:a large pooled cohort analysis. PLoS Med. 2012
[2] Mortality of French participants in the Tour de France (1947-2012). Eur Heart J. 2013 Oct
[3] Garatachea, N., et al., Elite athletes live longer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Mayo Clin Proc, 2014. 89(9): p. 1195-200.
[4].《中醫四部醫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
[5].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6月第1版
[6].余海鷹.睡眠研究的一些進展.《四川精神衛生》,2000,13(3)
[7].劉軍,劉鑫,易慶華.睡眠機制研究進展.《亞太傳統醫藥》,2007,3(11)
[8].陳興時等.多導睡眠圖的臨床應用.《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1)
微店二維碼
公眾號二維碼
TAG:攝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