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結構(4)

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結構(4)

綜述美國經濟實力

由於之前多次從宏觀的經濟數字分析過美國的經濟實力,這次轉換為微觀角度,讓我們從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的品質角度來看待國家的經濟實力。其實我想很多讀者都會有一個一直以來的疑問,那就是很多發展中國家GDP的發展速度長期遙遙領先於發達國家,可追了那麼多年,卻為何好像永遠也追不上乃至追不近?原因就在於經濟發展的質量。比如一個國家每年公布的是產值比上一年增長的速度,那麼產值增加了,財富就一定增加么?不一定,比如很多國家因為要進行補償性增長,往往大力發展房地產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等國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此時國家往往號召本國國民都來買房,同時集中社會的鋼筋、水泥等資源大規模建設房子,那麼這一年的產值自然就上去了,而很多發達國家,因為之前建的房子質量都還不錯,很多老屋改造一下裝些新設備就可以繼續使用——比如牛津大學、哈佛大學那些上百年的老房子,使用品質並不差,歷史價值美學價值反而越來越高——這一年基本不建新房子,繼續用老房子,而把這一年創造財富的活動用在了其它領域,如教育、文化、科研等,那麼兩個國家經過這一年的財富大創造,誰發展得更快呢?

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結構(4)

因此,評價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只看每年的經濟產值是十分偏頗的方法,除了看新增加的,還要看減去的,更要看經過優化而存留的,只有看清了財富的存量問題,才能真正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問題。

而美國在財富存量的幾個關鍵方面都佔據了巨大的優勢,首先美國的工業化開始很早,1860年美國已經是世界第四工業大國,19世紀90年代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其鐵路在1870年就超過了10萬千米的里程,可以說其成為工業化國家已經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事情,那麼其各種積累,比如很多大學、醫院、博物館、鐵路、機場、港口等都是不需要反應在新時期的產值里,現在創造的財富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

其次,美國最後一次經歷的破壞性的戰爭是1860年爆發的南北戰爭,從1865年戰爭結束後,美國本土再沒遭受過值得一提的打擊——除了被本·拉登撞倒了兩座大樓。相比之下,日本、俄羅斯等國本土結束外敵的大規模破壞是1
9 4
5年。這個因素在筆者看來不是特別重要,但仍然有一定影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美國的國內發展很少「折騰」,美國建築的壽命平均是74年,這對於財富的積累顯然有直接的影響,極端點來說,你連續3年每年在同樣一塊地基上把老房子拆了建成新房子,3年下來,你也就是積累下一棟房子而已,和隔壁3年沒動窩的老房相比不見得有多大優勢。而且房子只是顯性可見的,整個社會在傳統文化的積累、教育傳統的塑造、知識家庭的迭代等諸多方面,如果隔幾年一場動蕩互相撕碎,那麼怎麼能和那些安安穩穩發展上百年的社會相比?

因此當很多國人對中國GDP的快速增長而歡欣鼓舞時,一定不要忘了,創造財富確實不易,但把財富積澱下來是更加關鍵的問題。如果你做不到積累,那麼即使你產值增長很快,可是若干年過去,你會發現本國貨幣背後的財富在對方貨幣面前還是弱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簡說泰國「黑寡婦」【上】
「我控訴!」——「德雷福斯案」與「75小姐」(3)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