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機行業放緩,生態鏈難搶家電巨頭地盤,小米遭遇成長天花板?

手機行業放緩,生態鏈難搶家電巨頭地盤,小米遭遇成長天花板?

雷軍即將率領小米科技登陸資本市場,7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羨煞多少同行。但小米科技現在的成績只能代表過往,資本市場更看重的是未來的成長空間。在手機行業趨於飽和的大趨勢下,擺在雷軍面前的問題是,上市之後如何拓展公司的成長空間?

這幾天,行業利空消息雪片飛來,估計各手機大廠老闆都難以睡個安穩覺。一方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調查數據表明,2018年一季度國內手機銷量同比下滑達27%,整整減少8187萬部。雪上加霜的是,消費者換機的周期還在延長,達到2年半以上。也就是說,手機廠商一年兩場新品發布會,在大多數消費者眼裡已經缺乏吸引力。

另一方面,手機界一哥蘋果曝出消息:iPhone X因定價過高,導致庫存積壓嚴重,不得不削減二季度的生產量。三星也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警告投資者,稱因競爭加劇,手機業務盈利能力下降。三星手機也因售價偏高,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一直沒有改變自由落體態勢。

手機行業大勢放緩,通過提升售價維持高利潤,又被蘋果、三星證明此路難通。於是,一個問題自然而然擺在雷軍面前,在手機仍是公司絕對核心產品的情況下,公司上市後,如何推高成長的天花板?

在雷軍戰略規劃里,手機是一個流量管道,小米通過手機吸引的流量被分發到小米生態鏈,通過小米生態鏈企業逐級消費,大規模變現,最終拓展小米公司的估值空間。在雷軍的棋局裡,小米手機只是浮上海面的冰山一角,海面下的小米生態鏈才是重點所在,也是撐起小米現有估值空間的支柱。

小米生態鏈2017年的總收入是200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100%,看起來數據華麗,讓米粉們激動不已,但算算賬就未必如此。生態鏈企業總數100家,平均每家收入2億元,由於涉及的都是容量龐大的消費品市場,2億元的數字顯得微不足道。

而且對200億銷售收入數據做出主要貢獻的,僅有幾家公司,比如華米、動力未來等。但在這些企業里,小米股份佔比較小,一般在20%左右,這意味著小米獲得的收益較小。有知乎網友算了筆賬,2016年動力未來扣非凈利潤873萬,按股權小米可得140萬元,實際上2016年動力未來的分配方案是10派2.5元,稅後小米實際到手的錢是99萬元多一點。一年獲利99萬元,都不夠給小米科技副總裁級別的管理人員發工資。

唯有不斷成長,小米生態鏈企業才有存在價值。但在複製小米神話方面,生態鏈企業卻遇到不小的阻力。動力未來是小米生態鏈的明星企業,2017年銷售收入約2.64億元,但僅為行業巨頭公牛集團的三十分之一,2017年公牛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8.84億元。

梳理小米生態鏈爆品,我們就會發現,目前小米生態鏈的爆品都集中在手環、電源、插排等小玩意兒。這類產品容易沖銷量,但單價低,市場容量有限,不是小米科技估值提升的實力擔當。

小米科技的估值天花板要繼續上移,小米生態鏈就需要擴張大容量市場產品門類。小米為此已向空調、冰箱等大家電領域拓展邊界,但目前看來並沒有爆品產生。並非大家電市場已過度飽和,反而還一片繁榮,《2017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空調線上零售額增幅達119%,冰箱達52%,洗衣機達47%。

關鍵是小米神話難以在大家電市場複製,海爾、美的、格力等傳統家電巨頭經過市場血雨腥風洗禮,和被小米完虐的中小企業不同,巨頭們擁有各自的品牌優勢、研發優勢和供應鏈優勢,而小米生態鏈企業推出大家電產品時,有時還要依靠家電巨頭代工。這種情況下,它們怎麼可能推出爆款產品?

在手機全行業放緩的背景下,小米生態鏈的瓶頸就是小米科技上市後的市值增長瓶頸,拼不過海爾、美的、格力等傳統家電巨頭的話,也就意味著小米科技觸碰到了成長天花板。如何捅破天花板,使小米神話的故事變成實實在在的業績,對雷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雷軍會如何化解肩頭的壓力呢?歡迎網友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鐵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炒房要涼,大國競爭不是比磚頭瓦塊,中國押注八大戰略新興產業
博通若強娶高通成功,手機或再漲價,壓縮國產品牌利潤空間

TAG:魔鐵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