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演義中的邏輯錯誤:諸葛亮看出魏延反骨,為何看不準馬謖?

三國演義中的邏輯錯誤:諸葛亮看出魏延反骨,為何看不準馬謖?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的神奇之處,自不必多言,想要知道如何處理,只要打開一個「錦囊」就有妙計!可以說,諸葛亮坐在家裡,就盡知天下事,可謂神鬼莫測也!

然而,問題來了,既然諸葛亮水平如此之高,那麼為何蜀國反而走向沒落呢?按理說,諸葛亮如果能算到一切的話,自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蜀國早就一統江湖了!

更為重要的是,諸葛亮看出魏延有反骨,這是《三國演義》中重要的一個橋段,由此突出諸葛亮的眼光精準。既然諸葛亮眼光毒辣,為何又看不準馬謖呢?

諸葛亮初次見到魏延時,就讓人將魏延拉出去斬了,原因有二:(1)「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由此諸葛亮認為他以後必反,(2)魏延腦後長了反骨!

客觀的說,第一個理由太牽強,在當時亂世,如此做的人很多,魏延只是其中一個,劉備手下的很多人,不也是「投降賣主」的嗎?至於第二個,是諸葛亮殺魏延的主要理由,但太玄乎,第一次見魏延,就能看出反骨?

然而,劉備卻認為魏延是個難得的人才!更為重要的是,劉備在世之時,非常重用和信任魏延。比如,劉備打下漢中之後,就將魏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讓他鎮守漢中近十年,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顯然,以劉備的眼光,如果魏延不夠忠心或沒有水平,估計不會如此安排!但諸葛亮如何用魏延的呢?封五虎大將沒有魏延,六出祁山之時也沒有重用魏延........總之,諸葛亮對魏延非常偏見,死前還留下遺言:「我死之後,魏延必反。」

反之再看,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然而,眾所周知的是,諸葛亮卻對馬謖非常信任,認為他是一個人才,後來更是把馬謖升為參軍,經常叫到帳中談論軍事兵法,常常就談到了深夜。

需要說明的是,馬謖或許有些紙上談兵,但主要是在謀略上,是有真本事的!七擒孟獲時,馬謖給的建議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將為下」;談論蜀國國策時,馬謖建議是「只宜存恤,不宜遠征」!

客觀的說,能有如此見解之人,註定不是庸才。但馬謖有一個特點,即:從沒有經歷過實戰,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一切都是嘴上飆車。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讓他守街亭這種戰略位置,明顯不合適!

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馬謖失守街亭,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泡湯。為了推脫自己身上責任,不得不揮淚斬馬謖!在這一點上,諸葛亮犯了兩個錯誤:(1)導致一次北伐失敗,(2)損失一個頂級參謀!如果不任用馬謖,那麼不管這一仗結果如何,但馬謖至少不用死!

顯然,從諸葛亮對待魏延和馬謖這兩個人來看,諸葛亮有私心。但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邏輯錯誤。畢竟,能一眼看出魏延造反的人,怎能看不出究竟該如何用馬謖?明顯不太合理!當然,有人說,這是諸葛亮「愛才心切」,想要「鍛煉馬謖」,所以才這麼安排!但哪一個戰略要地來鍛煉,依然有些輕率了!

那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何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呢?原因很簡單,畢竟是不算嚴禁的歷史小說,有很多屬於「事後諸葛亮」,看到了歷史記載的「魏延被逼而反」,於是為了突出和神話諸葛亮,就安排了諸葛亮事先知道他有「反骨」!至於馬謖,《三國演義》中的他,和真實歷史相差不大!

當然,按《三國志》的說法,魏延並沒有想反叛,是被冤枉的。諸葛亮死後,信任了心胸狹隘的楊儀,卻不信任魏延,這才是導致魏延身死的慘劇!有一種猜測,即:作為文人的諸葛亮,不懂得如何駕馭武將,或不喜歡武將。從關張和諸葛亮的關係也可見端倪。所以,諸葛亮死前,信任文人楊儀,而不是魏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正月十五的十大禁忌,做一件可能霉運一年!
孔子最經典的六句話,歷經2500年也不過時,至今仍是真理!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