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萬志/通向春天的柳樹

朱萬志/通向春天的柳樹

西南作家散文

通 向 春 天 的 柳 樹

朱萬志

花柳兩相柔

 花間集

王俊雄 

00:00/03:51

知春者,莫如柳。

四季有序而行,萬物應時而動。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打六九頭,但尚未出九,立春後的天氣乍暖還寒,故農間說立春不見春。雖說不見春,但畢竟春「立」了,春意已經潛滋暗長了起來,柳這個報春的使者又怎能捕捉不到這春的氣息呢?「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看柳,實則就是探春、看春。柳這個精靈的春使呀,早已在人們還包裹在冬的余寒里的時候,便悄悄地迫不及待地剪斷冬的臍帶,孕育好了春的心事。

我居住的小區離上班的地方離步行的話約20分鐘,每年冬至陽生春回,萬物開始勃發之時,我就喜歡步行著上班,風輕日暖,漸次脫去層層包裹的冬裝,讓捂了一冬的身軀在春天裡自由地呼吸。我所經過的馬路,有一小段連著一座橋,橋下穿過一條河,河面不是很寬,但河水常年不幹。橋兩側的河岸上散立著幾棵柳樹,隨意的斜身俯向河面,一望情深的樣子。從早春開始,我每天上下班都迎著它們走過,彷彿每天都和它們親切相擁,心裡總是暖意融融。

那幾棵柳樹在我的眼裡很親切,很熟識似的。因為這座橋、這條河、這些柳,讓陷身在幢幢片片灰色森林裡的我嗅到了久違的鄉村自然氣息,也讓我時常懷念起老家的村莊和田野。記憶中一直到我少年時代的時候,鄉下老家每個村莊都會有三兩棵不知什麼時候就栽下的柳樹,遒勁滄桑,枝椏嶙峋,冠如傘蓋,枝條肆意舒展,一般或立於村頭,或立於井台旁,或立於大隊部,或立於村後池塘邊。那時我們小孩子南村北疃走親戚,或有時替大人到鄰村跑跑腿,大人們總會這樣囑咐我們,沿什麼什麼路一直走,看到村頭有棵大柳樹就是那個村子,或者說沿村東頭井台旁那棵大柳樹往哪拐,再穿過幾條衚衕就到了。

村莊的田野里也零零落落地點綴著幾棵柳樹,或在小河邊,或在田間地頭,或在交錯的路邊,經風沐雨,默默守望著遼闊的土地,佇立成一道寧靜的風景。春天來了,田野因那幾棵浮著綠意的柳樹萌發出生機,變得生動鮮活起來,撩動著村莊人的心,人勤春早,知道該忙春了。麥收時節,一棵大柳樹就是村莊人勞作歇息的天然驛站。緊張忙碌的人們喜歡到柳陰下歇歇腳,喘口氣,涼快涼快,順便聊兩句麥子的收成、麥收後的農事安排。村莊人一個農季的勞作從柳陰下漸次結束,身上那帶著滾燙的體溫和淡淡的麥香味兒的汗珠子也一滴一滴地落進了柳樹的心裡,村莊人的心事也記在了柳樹的心裡。這是村莊的柳樹最開心的時刻。

在鄉下老家,柳樹成了每個村莊特有的地理標誌、形象符號,融入了村莊人的生活、情感之中,也長在我們成長的年輪里,畫成一圈溫馨的鄉土印記。

早春,春色遙看近卻無。每天,我遠遠地迎著團團朦朧的綠意往前走,當我走上橋頭,經過柳樹近前的時候,一枚枚柳芽好像剛睡醒,眼睛似睜非睜,褐色的柳條泛出黃暈綠暈。春天在哪裡呀,我細細打量著那幾棵柳樹,好像尋不到,心裡有點失落有些著急。漸漸遠離它們的時候,心有不甘,驀然回首,卻發現春就在那裡呀,淡淡地浮動著,綠意隱現。忍不住想折回去再尋覓一番,又怕打擾了它們,只好在心裡嗔怪著,嘴角卻不覺掛上柔柔的笑意,腳步歡快起來,帶著些孩子氣,追尋著春天。

春意漸漸深,柳色日日新。從鵝黃,到嫩綠,到淺綠,碧綠,綠中泛白,柳樹在我的心房裡自由歡快地塗抹著春天的顏色。「柳含煙翠拖輕縷」,「飛絮逐水,楊柳堆煙」。當柳葉長得茂盛之後,成片望去,彷彿濃煙一片;當柳絮飛雪的時候,柳樹籠煙帶霧,故而得名柳煙。柳醉春煙。一個「煙」字,最合柳的意蘊、神態,婉約、飄逸、縹緲。一個「煙」字,更易叫人想到迷離的煙雨三月江南。細雨輕柔,似有若無,楊柳依依,千絲低垂,柳含煙煙籠柳,靜謐空靈。天朦朧,山朦朧,水朦朧,柳朦朧,望柳的人朦朧,眼裡朦朧著遠處江南的油紙傘,江南的青石板,江南的小橋流水,江南的古香古色,於是,心兒情不能自已地醉在了煙柳里,醉在了江南的人間煙火里。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三月天。」三月的鄉下老家雖然沒有江南的煙雨空濛,卻正是日麗風和氣清景明的好時節,「燕交飛處柳煙低」。村莊里的大柳樹下是清明時節少年夥伴們玩耍的最好去處。上學念書後,讀過幾首古詩,我的腦子裡種下了三兩句柳的句子,過清明的時候和少年夥伴們聚到柳樹下玩「捉特務」,突發奇想,在柳樹下左探右尋,想捉一把柳煙,看看長什麼樣子,可哪裡看見什麼煙呢,我心裡想,也許詩里寫的柳煙其實是作詩的人想像出來的吧,也說不定是當時看到誰家屋頂裊娜著的炊煙飄進了絲絲縷縷的柳枝里。夥伴們早已猴子般輕捷地爬到柳樹上,每人折幾根柔軟的新柳條,模仿電影里偵察兵的樣子,編成柳帽戴在頭上,就開始捉起「特務」來,我們躥來藏去,不亦樂乎。等跑遠了,悄悄地探頭朝柳樹張望,忽然發現柳樹身上真的籠著一團煙似的。管它是不是煙呢,我們玩得正起勁兒。

清明時節,正是玩柳笛的最好時候。玩累了「捉特務」,夥伴們攀爬到柳樹上,騎在一個結實的樹杈上,折一枝比自己小拇指還細一點的通直、脆嫩的柳條,用手指左右用力一擰,柳皮便與柳骨之間產生了鬆動,在柳條頂端扒開一個小口,用牙咬住潔白的柳骨,兩手拿著柳條慢慢試著用力往下扒,小心翼翼,彷彿在接生一個新生嬰兒。少頃,綠蔥管似的柳皮便與柳骨完整地分離開來。再拿出鉛筆刀,將柳管截成四指長的一段,兩頭截齊整,用刀將口沿處較硬的表皮輕輕削去指甲大小,留下淺綠的內層柳皮,一個新鮮的柳笛就做成了,用雙手捂住柳笛,一手一開一合,便能吹出跌宕起伏的聲音來。柳管粗細不同,笛聲不同,或渾厚粗狂,如牛哞馬鳴,或尖細綿長,如黃鶯嬌啼春燕私語。夥伴們有的騎在樹上,有的圍在樹下,粗的、細的、大的、小的柳笛,一起賣弄地吹奏著,童年的歡樂乘著笛聲的翅膀在一碧如洗的藍天里飛翔。青春易老,韶華易逝。我那枝童年的柳笛還能找到嗎,我還能吹得響嗎?

「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蘭葉彎眉不待描,恰將細柳比蠻腰。」柳樹天生的美人胚子。柳樹,從春天剛落地柳芽初萌,到柳葉新剪,到輕舒廣袖,到綠衣翩舞,再到飛絮帶煙的花信年華,婀娜多姿,風韻曼妙。柳樹是小家碧玉那種氣質的女子,秀而不媚,清而不寒,深藏著一懷幽思,既有青春的熱烈,又有柔順的文靜,溫婉繾綣。

「一絲柳,一寸柔情」。柳樹含情而不輕浮,意長而不俗氣,是古往今來文人騷客所鍾愛的意象,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縷惹春風」。「柳」與「留」諧音,故人們常以柳喻離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李白借柳思鄉,「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柳七借柳懷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清人厲鶚詠柳喻人,「玉女窗前日未醺,籠煙帶雨漸氤氳。」

柳樹不但形美情深,而且品高。柳最懂春的節奏,細心地尋著春的腳步生長,不疾不徐,循序漸進地演繹著春天的風韻,分寸恰好,扣人心弦。雖然柳是報春使者,但不與桃李爭搶,不像桃李那樣熱鬧紛繁地粉墨出場,又匆匆忙忙地謝幕,把春天攪得沸沸揚揚的。柳懂得本分,把著春的脈搏,一點點默默地渲染著春天,率性自然,不焦躁,不張揚,寧靜淡泊,從容不迫。

柳之品,深為喜歡修籬種菊的陶淵明所愛。陶淵明每居一處,門前必植柳。「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他以隱居時在屋邊種植的五棵柳樹自號,柳正是他淡泊率真、法度自然的人格象徵。」

無意插柳柳成陰。柳生命力頑強,堅韌不屈,不擇地質,隨遇而安。「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就是生動的例證。晚清著名儒將左宗棠挂帥西征平息動亂收復失地,目睹西北邊陲「赤地如剝,禿山千里,黃沙飛揚」,慘境令人不堪忍受,湖湘子弟不服水土鄉愁暗動,為了穩定軍心改善環境,左宗棠親率將士加寬道路,遍植榆柳,並嚴格法令,保樹成活。若干年後,湘軍所經之處楊柳成蔭,連綿不斷,植拂雲霄,福蔭後人。後人稱之「左公柳」。晚清官場腐敗國運式微,作為頹敗的大清帝國的重臣,左宗棠亂世中竟能抱有一腔儒家的擔當精神,千里抬棺赴敵,拯亂政,救民生,親引春風,千里一碧。難能可貴,功績浩大。此柳之幸,黎民之幸,西北之幸!

梭羅在《瓦爾登湖》里這樣寫到:「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樣地簡單,也許我可以說,同樣地純潔無瑕。」蟄居在缺少大自然溫情的擁擠的城市裡的我,竟也幸運地遇見了幾棵柳樹,就像遇見了大自然,每一個早春都是一個美麗的邀請,使得我每天都能在橋上與春天相遇,向著春天行走,讓生命沐浴在春光里,一天比一天溫潤美好。這,是我的人生之幸吧!

作者簡介:

朱萬志,中學語文教師,喜歡鼓搗點文字,偶有作品見諸《中國教育報》《山東教育》《做人與處世》《墨城新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南作家 的精彩文章:

【西南作家詩歌】馬春田 / 春之聲(三部曲)

TAG:西南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