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現在看來很親民,但在唐朝卻有人因它而丟官
21世紀的今天,如果有哪位官員在街邊買餅吃(最好是韭菜餡兒的),恐怕會立馬被路人拍下,發布到微博上——大傢伙兒在微博上看到街邊吃餅的官員,多半會為他點贊,這可是大大地親民啊!
可惜啊,這事兒在今天是親民,可在唐朝卻是有失體統的事兒。有個傢伙因為在街邊買餅吃,沒人點贊不說,連烏紗帽都丟了……
唐朝的時候,三品是掌握實權的官員能享有的最高品級,如果誰能當上三品官,那不用想,肯定是祖墳冒青煙了。
武則天時期,有個叫張衡的官員(不是那個發明渾天儀的張衡!),因為一直以來勤勤懇懇地工作,一路升到了四品——和宰相只差了一級。而且,當時管人事的吏部還把這位老兄列為代理宰相的候選人。人生巔峰好像正在前方等著他,就差女皇親口宣布了。
唐朝官制唐朝(包括武周)時期,三品是實權官員的最高品級,一般宰相都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也就是,實際在位的宰相,就是三品。而一品、二品(比如太師之類的),那都是虛銜,是給已經退休官員的榮譽。
在宣布任命結果的前一天,天還沒亮,這位老兄就出門參加早朝了。可是,這早朝得幾小時才能結束,而參加早朝之前他又沒吃東西,下朝後,老兄實在是撐不住了。
當他聞到街邊韭菜蛋餅的香味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花錢買了一份,騎在馬上就吃了起來。很不幸,這一切都被一位同行的御史看在了眼裡……
這位御史,回到家就寫了一份報告,向女皇武則天陳述張衡買餅充饑的行為,並且擺事實、講道理,論證了街邊買餅(竟然還當街吃餅)之人不能做三品官的道理。武則天十分認同御史的觀點,最後降敕,「(張衡)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
這位老兄,在工作崗位一直幹得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要政績有政績、要功勞有功勞,可就因為一個餅,引發了血案——三品的烏紗帽沒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今天被視作親民的買餅吃餅的行為,在唐朝那會兒,卻能讓人丟了烏紗帽呢?
很簡單,唐朝那會兒和現在不同,現在是個平民社會,大家的價值觀都是平民化的,就算你是官二代,也得有親民的姿態,才能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而唐朝不是,當時還是貴族社會。在貴族社會裡,當官的自然要有貴族的氣質,和普通老百姓(「甿隸之人」)一樣在街邊買餅吃餅,成何體統!?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藩鎮割據、尾大不掉,這種貴族的身份與架子,也逐漸成為一種累贅。到了宋代,城裡的工商業進一步發展繁榮,官員們才不再被打上「貴族」的烙印,而是更多地與民同樂了。
所以說,這位老兄吃餅,吃得太早了點,如果他晚吃三百年,那就是模範官員;而如果晚吃一千三百年,那就立馬成為微博熱搜的清官了!
※皇帝也是喜歡算命的
※曾存在於東北亞的海東盛國,東方國度中獨一無二的一夫一妻制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