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愛是一種迫使參與者超越自戀的結構」

「愛是一種迫使參與者超越自戀的結構」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自由只存在於束縛之中,沒有堤岸,哪來江河?」——艾倫·金斯伯格

歐文·艾倫·金斯伯格(Irwin Allen Ginsberg 1926-1997),美國詩人,他在《嚎叫及其它詩》中的標題詩確立了其在垮掉的一代中的領袖詩人地位,堪稱美國當代詩壇和整個文學運動中的一位「怪傑「。金斯伯格後來參與了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他一度宣揚使用毒品的自由。在越南戰爭期間,他是一名主要的反戰激進分子。

金斯伯格被奉為「垮掉的一代」之父,他集詩人、文學運動領袖、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旅行家、預言家和宗教徒於一身。 他叫嚷:「別把瘋狂藏起來。」這幾乎成為他在美學上的宣言。他自稱在形式和精神上師承惠特曼,神秘氣氛上得之於布萊克。他那些發泄痛苦與狂歡的詩作,不僅給詩壇以巨大衝擊,有時也令整個社會為之瞠目。富有意味的是,金斯伯格在1973年成為美國文學藝術院成員,繼之又得到了全國圖書獎。

回復v774收聽艾倫·金斯伯格朗誦他的代表作《嚎叫》。

2、「事實上,書寫文字越死——離口語越遠——越好;原則上人人皆可進入純粹符號的世界。」——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本尼迪克特·理查德·奧格曼·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1936-2015)生於中國昆明,是美國著名的學者,世界著名的政治學家、東南亞地區研究家。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先生,是全世界著名的政治學家,東南亞地區研究家,他出色的研究活動,正如論文集的標題《言詞和權力》表示的一樣,在文化和政治之間開拓了獨特的研究領域。其知識的影響力,超越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各領域,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在劍橋大學修完歐洲古典語以後,在康奈爾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描寫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的精神和變化的博士論文《革命時代的爪哇》被出版。年輕時代創刊的學術雜誌《印度尼西亞》作為印度尼西亞地區研究類雜誌,在國際上也受到了很高的評價。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專門研究民族主義和國際關係。以泰國、菲律賓、特別是印度尼西亞的研究為基礎,對推進文化和政治相關的世界規模的比較歷史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代表性著作《想像的共同體》給民族主義研究開拓了新局面,給國際帶來了很大的衝擊。現為康乃爾大學榮休教授。著有《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革命時期的爪哇》、《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語言與權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以下是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清華大學的一段演講錄音。

3、「愛,並不是兩個自戀者的合同,比那要多得多,愛是一種迫使參與者超越自戀的結構。」——阿蘭·巴迪烏

阿蘭·巴迪烏(Alain Badiou 1937),法國作家、哲學家,出生於北非的法屬摩洛哥拉巴特。受過數學和心理學的訓練,關注哲學、政治及現實問題,前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哲學系主任、教授,現任位於瑞士的歐洲研究院(EGS)教授。

巴迪烏通過兩次根本性轉變尋找左翼政治的可能性,一次是通過毛主義而擺脫阿爾都塞無主體過程的非政治性悖論,進而把政治學奠基於拉康式的主體理論視域中;另一次是通過數學轉向而擺脫毛主義所具有的不計後果的政治性。因此,巴迪烏既堅持左翼革命政治的可能性,又在西方左翼理論中保持了一份難得的冷靜與沉著。這既是巴迪烏對左翼理論界作出的獨特貢獻,又是巴迪烏在理論上不隨波逐流,勇于堅持信仰的體現。第二個貢獻是巴迪烏以數學和詩為手段,以復興真理為目標拯救搖搖欲墜的哲學,進而以一種冷靜的眼光對當代的一些重大理論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思考。著有《存在與事件》、《世界的邏輯》、《哲學宣言》、《維特根斯坦的反哲學》、《歷史的重生》等。

回復v776收聽阿蘭·巴迪烏親自朗誦他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阿赫托戈、趙汀陽:遠古政治思想能否啟迪今日
一切獨裁,都不能用單邊主義與之鬥爭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