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把脈」究竟是什麼原理?能號出什麼?
不是什麼病看中醫都要切脈,而是切脈是中醫四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望、聞、問、切是中醫四診,其中的「切」即是用號脈的方法來進行診斷。診脈之所以能後診察疾病是因為脈象的形成與臟腑的氣血密切相關。心主血脈,可以將血泵入到血管;肝藏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肺朝百脈,主氣,可以幫助輸布血液;腎藏精,精可以化氣化血。所以臟腑的氣血變化可以在脈中得到反應。
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脈象指的是脈動應指的形象。包括頻率、節律、充盈度、通暢的情況、動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等方面。
我們知道脈搏是主要反映的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情況,並能隨之反映心跳的情況。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人體病變的情況。脈搏貫通全身,當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癥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
中醫脈診非常複雜,需要學者長時間收斂精神耐心習練,在實踐中總結各種脈象細微區別,但要真正分清二十多種常見脈象及其發生於不同脈位的不同意義,捕捉病變蛛絲馬跡,非下苦功可以做到,一般能做到大部分就難能可貴了。還有八怪脈,一些醫者可能在其職業生涯中沒有發現過,錯失了一些決斷生死的信息。
脈與病的關係十分複雜,在一般情況下,脈症是相應的,但也有脈症不相應的特殊情況,故有「舍症從脈"或「舍脈從症"之說法,臨床運用應四診合參,才能得到正確診斷。年輕人、老年人、小兒、孕婦的脈象不盡相同,對於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來說,他完全可以根據經驗靈活運用,結合其他診斷方法,無遺巨細,正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