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兵棋推演:中美貿易戰將耗盡美國最精銳優勢力量!

兵棋推演:中美貿易戰將耗盡美國最精銳優勢力量!

送特朗普一句孫子名言: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

大國是不可戰勝的。

——克勞塞維茨

理解貿易戰的理論依據

在不具備絕對控制權的條件下,用貿易專家制定的策略,在不確定性最大的高科技領域,向與自己實力相當甚至超過自己的對手,發起一場主力會戰性質的戰爭行動,這是美國為什麼不能贏得本次貿易戰的根本原因所在。不僅如此,將美國最後的精銳力量全部賭上進行這樣的一次冒險行為,如果不能獲勝,結果可能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如果仔細回顧一下博諾迪諾會戰,滑鐵盧會戰,葛底斯堡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等雙方勢均力敵,雙方將帥戰鬥意志都極其頑強的戰役結果,就會明白這次美方發起的貿易戰可能結果是什麼了。

貿易戰事實上遵循的是戰爭的規律。軍事戰爭的規律是一個正式的學科,人們研究得很豐富。而對於貿易戰的規律,各類專業的研究都非常欠缺,遠遠未成為一個成熟的學科和體系,因此人們更多時候會憑藉直覺和簡單的貿易數據,從經濟分析角度去作出判斷和決策。事實上,既然它是一種特殊的戰爭行為,戰爭理論的規律總體來說依然是適用的。即:都是交戰雙方通過殺傷對方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根本目的。為了透徹地理解這次貿易戰及其結果,我們先用儘可能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戰爭理論的基本規律。

戰爭的基本原理

戰爭是通過向對方施加其不可承受的殺傷,使其最終屈服於自己意志的手段。正因為如此,對手只要有力量和意志,就會竭盡全力反抗,並給另一方也造成力所能及的殺傷。因為戰爭失敗的後果是如此的殘酷,因此會迅速將雙方的力量和潛力全都動員起來加入戰爭,將一切推向極限。這樣,戰爭手段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如經典戰略家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所說:消滅敵人的軍隊,或使其陷入不能繼續作戰的境地。也就是說要麼使敵人的抵抗力量從肉體上完全消失,要麼使其因實力、意志等完全喪失,從而失去抵抗的意願和行為。只有達成這種狀態,才能使對方屈從於自己的意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具備一些最基本的條件:

1. 絕對優勢的實力。在美國所有成功的貿易戰中,自身實力上的絕對優勢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2. 對最關鍵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具有絕對控制權,使得自己可以具備零傷亡作戰的能力。

3. 投入產出比非常划算。

回顧美國成功的貿易戰,都具備了以上條件,這些條件的價值和作用與軍事戰爭規律非常類似。貿易戰雖然不是軍事手段的戰爭,但軍事力量本身往往成為貿易戰的制勝的最主要因素——絕對控制權。例如,迫使日本簽訂廣場協議的貿易戰,雖然看起來是貿易的較量,但美軍在日本的駐軍作為絕對控制權,使得它可以保證無論貿易戰走向如何,都有最終手段迫使對方滿足自己的意志。

但是,在此次與中國的貿易戰中,以上所有條件不僅都不具備,而且有些條件很可能是相反的。

雙方的實力對比

到2017年,全球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1種產量世界第一,其中甚至包括了集成電路晶元。中國的工業產值在2016年已經是美國和日本之和,GDP總量為美國的63.19%。

中國研發人員數量佔世界總量的25.3%,超過美國研發人員總量佔世界總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

中國以上能力不僅具有強大優勢,而且處於快速增長過程之中。

如果以上這些是美國要發動貿易戰的理由,那麼很遺憾,它們也正是美國在貿易戰中從實力對比上說必然難以成功的理由。

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開戰的決定,是要建立在能夠獲得勝利的前提之上,而不是對現狀某種「不能忍受」的前提之上。

美國具有貿易戰實力優勢的科技公司主要集中在IT領域。但這個領域中國已經在各個細分的技術上都有程度不同的介入。

中國擁有太大的市場空間,這相當於擁有充足的戰略縱深。中國市場潛在空間等於:

2倍歐盟+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其他所有發達國家

即使美國不接受中國相應科技領域的產品,僅僅憑中國自身的市場也已經足以支持任何技術領域的發展所需。這種自身的市場空間和地位,決定了中國在任何貿易戰中最多只是遭受一些損失,但都可以立已於不敗之地。在移動通信的3G技術時代,因中國出現自已主導的TD標準,同時發展了三種3G技術,並且都有效地支持三種標準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是非常困難的。

美國不具備對中美貿易戰的

絕對控制能力

中國不是日本,也不是歐洲。美國沒有對中國直接的軍事干預條件,中國軍事力量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已經有完全確保自身安全的能力。因此,美國的軍事威脅不會對中美貿易戰有實際的影響效力。

美國在IT領域具備顯著優勢,並且由於IT生態的高度完整性,具有對全產業鏈相當程度的控制能力。雖然如此,因為中國IT業多年高速的發展,美國已經不能形成海灣戰爭中那樣的絕對制空權地位。即使在這個領域最核心的晶元技術上,中國已經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全面和系統積累。甚至像最核心的刻蝕技術,中國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5納米生產工藝。

IT領域的高度可變性

因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一再登上TOP500排行榜的首位,刺激了美國,2015年4月9日,美商務部禁止向中國4家單位出售「至強」(XEON)晶元。但僅僅一年之後,2016年6月20日,過去極少露面的神威太湖之光巨型機超過原來中國最快的天河巨型機,登頂TOP500之首,採用的是自己的申威26010晶元。這個晶元只是28納米工藝,而INTEL的XEON已經採用14納米技術,在工藝上比申威晶元先進得多。

但是,申威晶元的結構有非常大的優勢,神威太湖之光巨型機在整體結構上也有很多創新。因此,儘管在晶元工藝上落後很多,卻可以實現最佳的總體能力。中國的工程師擅長通過系統結構的改進來獲得技術優勢。IT領域決定最終性能的因素太多,發展路徑和變化也非常多。如果僅僅以當前的技術水平作為決策依據,可能面臨出現大量難以估計變化因素的困難。尤其這些技術細節過於專業,貿易戰策略的制定者們很可能並不理解。

中國已經在IT領域進行了很廣泛、系統和深入的布局。如果此時貿易戰不斷升級,導致遠遠超出最初估計的規模,使一切殺傷都向極限方向發展。那麼美國將不得不對大量中國電子整機生產廠商禁售晶元和軟體。這的確會使中國這些領域遭遇相當大的困難,甚至導致一些企業因難以獲得原材料供應而暫時停擺。但美國最後剩下的最具優勢和一定控制力的這個領域自身也將遭受嚴重的損失和挫折。

未來幾個月-5年時間,因中國整機電子企業不得不從國內晶元企業大量進貨進行替代,儘管會遇到一時的產品性能甚至質量下降等困難,但中國國內市場的支撐會使中國晶元等核心技術領域獲得爆炸性的、全生態的發展。2017年中國自身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預計為5355.2億元,同比增長23.5%(賽迪顧問數據),2017年進口額為2601.4億美元,世界集成電路產品市場銷售額為3401.89億美元,同比增長22.9%。中國自產加進口剛好等於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總規模。中國這個市場足以支撐任何晶元技術和產品形成規模效應。

更重要的是,半導體晶元技術本身正趨向理論極限,美國相應領域的技術發展速度相比過去大大減緩,而新的跨代技術還沒有出現。部分像相變存儲器(PCM)這樣的新型晶元技術,中國也已經起步。

貿易戰進程已經遠遠超出

決策者最初的設想

如果不能通過禁售使中國相應技術領域停止發展,其結果反而會是美國自動讓出相應的市場空間給中國已經儲備好了的潛在技術。這就會使貿易戰的發展進程遠遠超出最初制定貿易戰策略時的計劃。此次貿易戰可以說從開始到現在幾乎每一步行動力度都超出常規想像,並且動作高度頻密。在美國提出500億美元加稅清單之後,中國有針對性地提出同樣數額的清單,並且每一步的反制措施事實上都是在數以小時計算的時間內出現。這使美國明確認識到:一方面中國顯然是有充分準備的,另一方面是中國打贏貿易戰的意志沒有絲毫的懷疑。特朗普宣稱要再提1000億的清單時,卻是讓貿易戰操作者們去深入研究。

這事實上無意中暴露了到1000億時很可能就已經超出貿易戰計劃的設想範圍了。對中興禁售晶元是非常極端的行動,因為這種行為如果不能有效打垮對手,面對的反彈和報復力度必須是同樣強烈。美國對中國採用超乎人們想像的極端方式進行刺激並非首次,例如用精確制導武器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等。中國政府在貿易戰發起之前一直積極尋求與美國談判解決,但美國一直拒絕。自美國正式發起貿易戰開始,中國就堅決不與美國進行任何談判,美國採取極端行動的目的很可能是為迫使中國政府接受談判的要求。

因此,對中興禁售這樣的極端行動,很可能會是貿易戰計劃制定者作為出現最壞情況下才會使用的最後策略手段。這樣的手段在貿易戰僅僅進行了一個月就出現,表明戰爭實際進程已經遠遠超出最初計劃制定者的預計範圍和程度。

在對中興禁售之後不久,又宣布對華為展開調查。很快同意以非正式程序接受中興提供更多證據。如果這就是貿易戰決策者計劃之中的事情,那麼就是期待用速戰速決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利用中興一旦現在庫存消耗完就會陷入停擺的局面,使中國有儘快達成協議停止貿易戰的需要,這樣美國就可以獲得有利的談判籌碼。美國制定這樣的計劃,表明其實力決定了只能設想通過一次突襲性的貿易戰行動來達成自己的目的。美國每一步進攻行動都遇到中國政府對等反制,美國同樣有儘快結束貿易戰的需要。如果貿易戰不能儘快結束而發展成持久戰的話,中國的確會遭受相當損失,但美國的損失也會越來越大。

目前局面,短期對中國不利,但中長期的貿易戰只會使中國龐大的恢復能力和戰略縱深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對中興的禁售雖然只是針對一個企業,但因為中興上游晶元供應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隨著中國緊急動員各種內部潛在力量彌補中興供貨缺口,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會出現大量替代方案,使相應領域獲得跳躍性的發展和進步。中國巨型機在被美國禁售晶元後僅1年時間就有替代方案出現並轉化為成熟產品,這應當使美國清醒認識到中國目前在晶元領域承受禁售的能力已經提升到什麼樣的程度。它也表明了美國貿易戰決策者對中國這樣的潛在能力並沒有進行最深入系統的評估,甚至是茫然不知。

另一方面,因為中國相應領域的能力水平處於快速發展變化之中,即使存在相應的評估,往往其數據和結論也會很快失去實際意義。在貿易戰持續的狀態下,一旦各種晶元產品不斷成熟,中國就可能會對相應領域的美國公司一個一個地分割包圍,進行報復性的定點封殺。如果這樣,美國僅存的優勢就會很快喪失殆盡。

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

是否存在巨大誤解?

當前科技又到一個重大的發展轉折點,以人工智慧、機器人、先進位造、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突破會帶來一場新的工業變革。事實上,針對這個全新的變革最先作出反應的是美國。2012年GE公司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並得到美國社會的認同。隨後奧巴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科技發展計劃。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

中國在2015年5月8日提出「中國製造2025」。如果僅從各個國家對這個新技術方向的應對來說,本來是非常正常的活動。過去類似的應對大量存在,美國似乎從未有什麼特別的反應。這次為什麼美國社會對中國製造2025反應這麼強烈?這是一個有些奇怪的問題。我們能想到的有兩個解釋,可說是一正一奇。

正的解釋是,由於中國生產製造能力不斷提升,美國生產製造能力不斷向中國轉移,持續引發美國社會擔憂。奧巴馬政府作出過巨大努力希望吸引工業生產能力迴流美國,但收效甚微。當時蘋果公司總裁喬布斯甚至直言不諱地告訴他,已經流出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就意味著永遠也回不來了。但美國精英和政府領導層可以說並不死心,為了作出應對,美國發展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試圖通過極大提升工業生產效率和生產過程的無人化,以將人工成本劣勢在生產成本中的影響減少到最小極限。好不容易想出的一條路,結果沒幾年時間中國也針對性提出要搞同樣的技術,這會讓美國好不容易創造出的一點兒希望又面臨破滅的前景。

美國社會有可能對「中國製造2025」這個標題產生了巨大的誤解。美國極少數精英專家層面一定是對這個報告作過詳盡研究,但普通專家和民間對這個計劃產生強烈擔心的人十有八九可能連這個政府計劃文本都沒看,也搞不清這個計劃確切涵義到底是什麼,而僅僅是這個名字中的「2025」的年份,讓美國社會產生了不應有的恐慌。

中國過去有過很多政府制定的科技發展計劃,甚至有很多是用年份命名的,例如著名的863計劃,973計劃等,其數字涵義分別是1986年3月份,1997年3月份制定的。這次中國製造2025的名字的確稍有點不尋常,它不是用計划出台的起始時間點,而是用其第一個里程碑的時間點作名字。後面兩個里程碑的時間點是2035年,2049年(建國百年)。由此可見,這只是中國政府一定程度上延續過去863計劃、973計劃而在新時期制定的常規科技發展計劃而已,只是其內容的確與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有相關性。

以中國人的文化觀念來說,這完全沒有任何不尋常,如果是用「中國製造2015」作名字其實也可以。但在美國文化背景里,可能存在一個人們會忽略的巨大差異。西方文化存在很強烈的「末日情結」,有大量世界末日的時間點在西方文化中非常流行。例如一個有名的世界末日時間點是2012年,據說是來自瑪雅曆法。著名的好萊塢災難片《2012》就是利用了這個傳說。事實上,連我最初聽到這個名字時,對2025這個數字心裡就產生過一種很強烈的並且是莫名的震憾。

可以想見,美國人看到這個名字中的未來年份數字,更容易與世界末日情結混淆在一起。但從中國政府的計劃中可以看到,2025年的計劃目標是相當保守的。一直要到2045年,中國的製造水平才能實現與德國和美國看齊的程度,這是在2025之後20多年時間,從計劃發布之時算得30年了。美國社會有什麼理由對一個如此保守的科技發展目標產生那麼大的恐懼感呢?如果只是這個10年後的年份數字意外觸動其文化的末日情結,那就屬於天大的誤會了。

這表明了中美之間存在兩個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中美之間新型大國關係究竟該如何建立,這需要實質性創新;二是兩國文化存在巨大差異,如何去避免一些毫無意義的誤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各個國家都有合理的安全性問題。但是,各國的企業都有單純以國家安全為由,去阻止國外競爭對手的傾向。這種完全非市場化的競爭手段,作為短期應對外來突發衝擊的緩衝是有合理性的,但從長期來看將有害於自己的企業。封閉國際市場的結果,會使自身企業長期在非市場化的環境里成長,減緩技術進步的速度,最終失去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中國的企業之所以進步速度最為迅速,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當前是全球最為開放的市場,在中國市場上可以見到全球幾乎所有競爭對手在自由地競爭。這就使中國企業在與全球競爭對手平等地同台競技環境中長期發展,從而快速成長起來。

貿易戰的目的是什麼

無論是戰爭還是非戰爭的行為,其合理的目的都應當是用最經濟的投入獲得儘可能大的產出。貿易戰手段要達到這個目的,前提必須是首先要獲得戰爭的勝利。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麼結果將是非常慘痛的巨額虧損。

在美國過去成功的貿易戰中,通過貿易戰的勝利,美國不僅可以通過阻止對手市場的發展而獲得自身產業發展機會,而且往往通過貿易戰勝利前提下的金融戰爭獲得更加超額的利潤。這些在絕對實力優勢和控制權前提下的成功經驗,可能反倒使美國忽視了戰爭勝利的前提條件和本質規律是什麼。必須注意到一點:如果沒有戰爭勝利的前提,其他一切收益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僅僅是出於對中國快速發展、以及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憤怒,只是想要阻止中國的進步而發動貿易戰,很可能使戰爭的決策過程喪失了對自身利益性的理性考慮。一個沒有清晰目的性的戰爭行為,根本談不上有利益性。如果認為中美之間存在巨額的貿易逆差,所以貿易戰無論怎麼打美國都不會再虧到哪裡去,這是忽視了貿易戰的戰爭本質,而把它當成一般性的貿易活動來考慮了。這種錯誤理解將是致命的,就如同把軍事戰爭,尤其是與勢均力敵的對手進行的軍事戰爭,當成市場上的一般生意看待一樣致命。

中美應當形成什麼樣的關係

美國需要認識到,它不具有通過貿易戰方式阻止中國發展的能力,除非與中國形成具有信任和可以互相依賴的關係,這樣才可以使雙方不斷調整,尋找更適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美國的一切阻止行動,最終結果只會使中國認識到必須發展這個技術領域才能避免自身產業安全受到威脅。事實證明,每一次美國對中國的強力阻止行動,其結果都是刺激並促使中國相應領域得到更快速的發展。如果這一次空前規模的貿易戰不儘快停止,將很可能逼迫中國全面建立IT生態系統。

在正常市場發展情況下,即使中國已經擁有能力的產業領域,並不意味著美國公司都不再有任何生存機會。例如,在智能手機領域,中國已經具備了全面的技術和生態,但並不意味著蘋果公司就沒有生存機會了。用戶需要有各種不同的選擇,中國也不可能去做一切事情。例如,中國從來無意於去支持替代歐洲利潤高昂的奢侈品行業。如果歐洲用這類產品對中國進行封鎖,帶來的結果就可能正好相反。一個開放和相互融合的市場環境,會促進中美兩國技術和產業的更快發展和進步。過去一個多月的實際發展過程已經充分證明了,中美貿易戰註定是一場消耗戰,而不會是美國擁有絕對控制權的「零傷亡作戰」。美國的將軍們都應該很清楚,這樣的戰爭結果很可能就是促使美國最精銳的優勢力量喪失殆盡。

來源:純科學

有台媒眼尖:周邊全搞定,大陸這是騰出手來了……

全世界突然都傻了,整個北美被蠢哭

多地夜空突然出現的它,是什麼?

朝鮮戰爭要結束了!

台軍:「中華民國空軍廣播…」解放軍:「你真牛X,還中華民國呢!」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東京奧運會吉祥物誕生!配有奧運會徽圖案機器人評選中勝出
「特朗普失散多年的妹妹」?西班牙一女子照片網路瘋傳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