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骨刺是一個尖銳的刺嗎?

骨刺是一個尖銳的刺嗎?

作者:劉明

NO,NO,NO,骨刺又叫做骨質增生,醫學名詞叫做「骨贅」,是關節衰老的一種病理表現。由於三維的骨骼被X光片二維呈現,所以很多骨質增生看起來突起的有些尖銳,加上「骨刺」這一俗稱的誤導,非常容易讓大家產生誤解。

醫學理論

醫學上認為,骨刺是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表現為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等,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脊椎構造也會跟著退化,當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因長期承受壓力、拉力、損傷,造成脊椎與脊椎間的軟骨漸漸失去水分與彈性,致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這種骨骼退化性改變就會導致骨質增生,而形成骨刺。

另外,反覆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也常會使關節部位的骨骼及軟組織過度磨損,而長出骨刺。

骨刺是造成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嗎?

骨刺大部分不造成任何癥狀,而在某些急性骨關節炎(如膝骨關節炎)中,它也只起到間接的作用。或者說發生骨質增生後,隨著關節用的次數繼續增加,導致構成關節的各種組織如軟骨等就會很大概率出現老化、發炎等反應,這些變化導致關節周圍的組織受刺激或者受壓迫,從而引起腫脹疼痛等一系列癥狀,如頸痛、腰痛、肢體疼痛或神經疼痛。

骨質增生最常見的部位是人體負重的大關節,首先是膝關節,其次是人體脊柱關節,尤其是頸腰椎,除此之外,還有負重的跟骨骨刺也非常常見。這些關節要麼是活動度很大,要麼就是負重很多的部位,也就是應力集中區域。因此這些區域最常發生骨質增生,儘管有那麼多人檢查出有骨刺,但並非所有長骨刺的人都有臨床癥狀,且臨床癥狀嚴重程度也與骨刺的大小、多少不一定呈正比。

骨刺都是有害的,去除骨刺會更健康嗎?

它是機體為了穩定關節,恢復新的受力平衡所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且當關節新的力學相對平衡建立後,骨質增生自然會停止;同理,當關節失衡時骨質增生將再次履行其「修補工」的職責,尋找新的平衡和穩定機制。

隨著年齡增長,不良的生活姿勢、運動損傷等使人體的關節和脊柱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使關節、脊柱、肌肉的力學平衡遭到破壞,出現關節和脊柱的不穩定。為了重新維持關節的穩定,就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重新達到平衡狀態,就會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接觸面積,減少骨骼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我們上學學物理的時候都知道,接觸面積越大,穩定性越好——所以,在關節的周圍就自髮長出「新的骨頭」來增加關節面的接觸面積——這就是「骨刺」,也就是「骨質增生」!因此「骨刺」有時候是「好」東西,不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治療!

只有老年人才會長骨刺嗎?

骨質增生並非只有老年人才會患,年輕人也會有。它是一種退行病變,一般年齡越大退變越明顯,所以老年人比年輕人發病率高。但是骨骼的長期勞損和坐姿不良也是導致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

什麼原因促使骨刺的出現?

(一)年齡

年齡增大是骨關節炎發病的高危因素。據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

張乃錚教授等人對北京郊區2063名成人進行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大於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1%、5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

(二)使用過度

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覆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

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繡、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人員的跟骨。

1994年《風濕病年鑒》中指出,通過對年齡在50歲以上患有骨關節炎的109名男女病人與218名無骨關節炎的人相比較,發現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鐘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

(三)體質因素

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美國《今日關節炎》發表一份研究資料指出:通過跟蹤觀察30~46歲的1178名男性,發現超過標準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髖、膝關節。

(四)姿勢因素

如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

這是由於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並由於頸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進而使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骨質增生。也與頸椎關節長期受力不均,使壓力(應力)集中於關節內的某處造成應力過度而損傷關節。

骨刺該如何治療?

(一)非藥物治療

1、飲食與體重

肥胖增加了對關節的壓力(尤其是膝關節),減輕體重既能減輕癥狀,又能改善關節功能,只要減輕幾公斤體重,就可以緩解癥狀;維生素D下降時OA進展較快。

2、體力活動

危險因素:膝關節手術史、關節外傷史、重體力勞動等。因此,民間常說的,通過劇烈活動將骨刺磨掉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應該避免爬山、爬樓等負重活動,這樣容易加重關節的磨損。

神經肌肉的調控:康復鍛煉可改善對神經肌肉的控制,加強股四頭肌的鍛煉可以減輕疼痛、改善功能及生活質量。可以選擇游泳、騎單車等運動,這些活動既能鍛煉肌肉力量,控制體制體重,又不加重關節負重。

(二)西藥治療

1、老年人用藥物特點

據統計,美國25~50%的老人受疼痛的困擾,專家指示對老年人疼痛最普遍的處理方法是使用止痛藥。老年人用藥特點:1.對藥物耐受性低,易產生不良反應;2.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往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易發生藥物間交叉反應。

2、常用藥物:

(1)非甾體類抗炎葯,如扶他林、芬必得、科芬汀、西樂葆等。此類藥物抗炎止痛效果是肯定的。但約有15~20%出現胃、腸潰瘍,約2-4%出現出血、穿孔;>70歲的女性加上有心臟病、潰瘍病史者危險性增加。COX-2特異性選擇葯西樂葆具有與布洛芬、雙氯芬酸鈉、萘普生等相似的消炎止痛效果,但不良反應明顯下降。

(2)輔助藥物的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同時具有癥狀改善和結構修復雙重作用,而不僅僅停留在對症治療。目前市場上的此類品種有維骨力、葡立等。但是,它們適用於輕度、中度關節炎,對於嚴重的關節炎、甚至出現膝關節內翻的情況下不適用。

(3)透明質酸鈉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鈉如阿爾治、施沛特等,具有潤滑及保護軟骨的作用。對於輕中度骨關節炎有較好的療效,但是應該注意嚴格無菌操作,減少感染的機會;在關節積液較多的時候不建議使用,同時注意,注射後不要劇烈活動,避免產生積液。對於糖尿病患者,應該控制好血糖後再使用。

(4)激素關節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關節內的炎症,減輕滑膜水腫、關節內積液,但是它同時抑制關節軟骨的修復,因此不能常規使用,只是在關節內炎症較重、積液較多的時候使用,並且嚴格控制使用次數。

(三)中藥治療

患者可用威靈仙30克、鹿銜草30克、金毛狗脊45克、去皮雞胸肉250克煲湯飲用。先將上述藥品放入瓦罐內,加10碗水煎至3碗,去滓渣後喝湯。3碗葯汁要暖飲,分早中晚3次,10天為1療程。不過,為了提高中藥的療效,在治療時還應根據疾病的階段和患者的體質認真辨證才行。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的早期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藥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病情會明顯好轉。鞏固療效可服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連服3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骨質增生時,有許多中醫師都喜歡使用馬錢子或馬錢子製劑。臨床證明,馬錢子及其製劑對骨質增生的確有很好的療效。但是,馬錢子辛熱有毒,服後有頭暈和周身熱感,應嚴格掌握其用量和禁忌。患者不可急於求成而擅自使用。

總之,輕、中度的骨刺(骨關節炎)可以通過適當的鍛煉、合理的使用藥物得以控制,但是嚴重的情況下還是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藥店 的精彩文章: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使用抗過敏葯的五大誤區
關於維生素D的七個問答

TAG:中國藥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