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黔第一洞天——鎮遠青龍洞遊記
「入黔第一洞天」。它背靠青山,面臨綠水,依洞傍崖,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檐,畫棟雕梁。既有園林韻味,又有寺院風格。這是貴州的一處奇蹟,值得一看。
早晨去遊覽鎮遠古鎮時,天剛放晴。路過青龍洞時,這裡還沒有上班。從外邊看,整群建築靠山臨江,依崖傍洞貼壁凌空、勾心鬥角,錯落有致。那飛岩翹角、貼壁凌空、紅牆青瓦的殿閣樓台,氣勢宏偉。於是我們照了幾張相,便去遊覽古鎮。遊覽完古鎮,天完全晴了。於是,我們去遊覽旅館老闆讚不絕口的青龍洞。
我們在景區大門口邊買了票,沿著石階盤旋而上,進了青龍洞景區的大門。不遠處便是青龍洞口。步入青龍洞迎面是彌勒佛。那彌勒佛笑容可恭的迎接八方來客。 順著彌羅佛的後邊,一直前行,便來到了中元洞。中元洞也稱中元禪院,明嘉靖年間建築,古稱「北洞」、「中和洞」。有大佛殿、望星樓、獨柱亭、六角亭等建築物,西接祝聖橋。中元洞山門是兩塊巨石斜靠天然而成,可謂神工鬼斧。門楣有「入黔第一洞天」,書體古樸蒼勁。拾級而上,洞壁有摩崖「奇石仙緣」。首先來到了中元禪院。禪院內佛歌聲聲,香煙裊裊。一個女孩正在進香。繞過禪院,沿著一截崖壁下的小路,輾轉來到了「望星樓」。看起來,這樓先前是與禪院相連接的,在兩樓的第二層間還一段「天橋」。望星樓總共有三層,一層比一層陡峭。望星樓的樓基是一塊嵌在懸崖間的大石,基柱大部都頂在岩石隙縫上,而在這岩石頂上,則供放滿了數百個小佛像,因而得名「千佛岩」。上二樓的梯非常陡峭,手扶扶手,終於登上了二樓。在這裡是別開生面,放眼望去,舞陽河兩旁的建築、祝聖古橋及周圍的景緻便盡收眼底。在這裡更看到鎮遠的美麗。
下了「望星樓」,經人指點,費了好大得勁才找到,「紫陽書院」。紫陽書院亦稱紫陽洞,位於萬壽宮東側石崖上。北通中元禪院,南接青龍洞,下至萬壽宮,是青龍洞古建築群中地勢險要、環境幽深、建築比較緊湊的一組。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它是為紀念大儒朱熹而造,以傳播儒家思想為宗旨,也是黔東地區較早興辦教育和傳播文化的地方之一。院內周圍有摩岩多處,實屬求學養性之地。
紫陽書院是一座集道、釋、儒為一體的綜合大場所。進入一角小門,便進了紫陽洞里。穿過一座寬敞的庭院,徑直到了兩層樓的「聖人殿」。聖人殿裡間供奉著孔子、朱熹等聖人塑像。來到庭院中,一邊是雷神殿。「雷神殿」一側,是一座名為「考祠」的閣樓,裡間也供奉著神仙塑像。在「考祠」一邊,是一座呈三角形狀的小亭。「雷神殿」的二層,供奉著雷公及電母的塑像。此殿的頂層便是供奉著道教重量級人物「呂洞賓」。
特別是在正心宮前面,更是讓人受益匪淺。只見一黑臉坐佛手拿金鞭,極其嚴肅。坐佛旁邊有一副對聯:「應於自平心手執金鞭常耀武;生財原有道身騎黑虎乃楊威。」這就告訴人們,遵紀守法、生財有道,不要胡作非為。
從紫陽書院下到了萬壽宮,萬壽宮也叫仙源天宮,又稱作江西會館。是青龍洞古建築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始建於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建築在瀕臨舞陽河東側長45米的石基坎上。由山門枋、戲樓、廂樓、楊泗殿(供祀楊泗將軍)、客堂、許真君殿與文公祠等單體組成。北連中元洞,南通青龍洞,上居紫陽洞,是一組從北往南延伸的高風火牆四合院。這萬壽宮是江西人來鎮遠做買賣建立的會館。現在成了遺迹,供人們遊覽。這萬壽宮的建築可以說集古代之精華。用文字難以描繪。
出了萬壽宮大門,便是「青龍洞」景區大門了。出了青龍洞,我還在回味著那神奇的建築。
覺得奇奇文章寫得不錯的話,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奇奇會不定時發一些自己寫的文章哦
TAG:t網路營銷能力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