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情銳評:陸軍也要「跨界」反艦反導?速覽美陸軍未來「夢幻」武器計劃

軍情銳評:陸軍也要「跨界」反艦反導?速覽美陸軍未來「夢幻」武器計劃

原標題:軍情銳評:陸軍也要「跨界」反艦反導?速覽美陸軍未來「夢幻」武器計劃


  參考消息網4月30日報道隨著美國新《國防戰略》的出台,美國陸軍也在推動其部隊與裝備發展從執行反恐作戰任務嚮應對常規軍力競爭的方向轉型。從目前美軍方的公開報道看,這次轉型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可能涉及行政管理體制、部署、戰備訓練和裝備研發等事關陸軍發展的各個環節。其中,目前已經曝光的若干陸軍未來裝備研發項目尤為引人注目。這些項目包括繼續發展陸軍現有裝備體系的未來戰鬥車輛項目和未來直升機項目,也包括顯示美陸軍「跨界」野心的陸基反艦導彈項目、導彈防禦項目和網路電子項目等。


這些武器發展項目反映了美陸軍目前對於其地面部隊的未來作戰能力和在未來戰爭中的定位的設想,也展現出其欲在新一輪的國防科技和經費爭奪戰「拔得頭籌」的思路。


近期,美陸軍陸續發布了其未來武器發展計劃的細節內容。美國陸軍協會網站在其「2018全球軍力研討會」板塊集中展示了遠程精確火力項目(LPRF)。該項目由陸基反艦導彈項目(LBASM)、單一多用途攻擊導彈項目(SMAM)、多導彈同步交戰技術(MSET)、增程火炮項目(RECA)、低成本戰術增程導彈項目(LC-TERM)等組成。同時,在美國陸軍發布的陸軍科學技術項目規劃方案,下一代戰鬥車輛、防空反導體系和電子網路戰技術也赫然在列。那麼,這些名目繁多的項目都包括什麼發展目標?這些目標又體現了美國陸軍什麼樣的未來作戰思路呢?且聽筆者為您簡要分析。


在美國陸軍提出的六個現代化優先發展事項中,遠程精確火力項目(LPRF)名列首位。該項目提出將對延展美陸軍現有火力打擊能力和範圍具有重大意義的陸基反艦導彈項目(LBASM)、單一多用途攻擊導彈項目(SMAM)、多導彈同步交戰技術(MSET)和低成本戰術增程導彈項目(LC-TERM)。其中,陸基反艦導彈項目旨在研發一種可從美陸軍現役的M270及M142多管火箭炮平台發射的反艦導彈。這種導彈可能是新研製的彈道導彈,也可能是美軍現役巡航導彈的陸基改進型版本。單一多用途攻擊導彈項目(SMAM)和多導彈同步交戰技術(MSET)則類似一種可以編組成集群的多功能無人機系統,該系統既可以執行偵察監視任務,也可以對海陸空戰場的目標實施蜂群「自殺式」攻擊,成本低廉,高效簡便。低成本戰術增程導彈項目(LC-TERM)則是對此前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項目(ATACMS)的延伸,計劃採用既有的低成本火箭發動機發展出射程打《中導條約》擦邊球(499公里)的低成本導彈,以延展美陸軍遠程火力系統的最大射程。

這四種武器系統所具有的普遍特點是為美國陸軍火力系統的發展提供「低成本」和「增量」模式的方案。這些研發項目只包括較少的新技術,大量採用目前已經成熟的技術和部件,使得項目的研發周期和成本得以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減少陸軍的軍費負擔並可快速形成戰鬥力。然而,這些貌似「急就章」的項目一旦投入使用,則可以大大擴展美國陸軍的硬殺傷能力。低成本戰術增程導彈可將美陸軍現有的地面戰術打擊範圍擴大到近500公里,射程數倍於美陸軍現有的射程最遠的地面火力系統;而陸基反艦導彈項目更為美陸軍提供了反艦能力,對於陸軍擴展分散式殺傷能力,乃至在制空制海聯合作戰中從海空軍的任務範圍內「分一杯羹」,都具有顯著的作用。

資料圖片:美陸軍M270多管火箭炮發射ATACMS戰術導彈。(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上述具有戰鬥力「增量」意義的武器系統外,美陸軍武器研發項目也包括許多旨在替代陸軍現有裝備的武器系統。雖然美國陸軍的地面戰鬥裝備至今仍不遜於其任何對手的裝備,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陸軍列裝的重型裝備大多數仍是冷戰時期的產物。M1系統主戰坦克、M2/M3系列步兵戰車已經服役超過30年,M109系列自行榴彈炮更是參加過越南戰爭的「老兵」。雖然經過多次技術升級,現有裝備的戰力早已較原型有很大提升,但上述地面作戰平台的潛力也已經被挖掘殆盡。同時,如俄羅斯和德國等地面重型戰鬥裝備研發大國也早已開始下一代坦克裝甲車輛和火炮的研發。如果再不及時追趕,未來美陸軍在該領域可能落後於人。


在這種危機感的驅使下,美陸軍綜合數十年來的下一代地面主戰裝備研究成果,提出了下一代戰鬥車輛、增程火炮和戰術無人機等項目。這些項目的特徵是著眼於延伸武器平台的射程精度,提高裝備無人化操作水平和提升武器平台集成能力。美陸軍提出的下一代戰鬥車輛項目包括重約27噸的無人坦克、重約40至50噸的新型步兵戰車、重約15至25噸的機動火炮系統以及重約10噸的無人反裝甲導彈發射車。上述武器與增程火炮項目一道,將使得美陸軍現有的直瞄/間瞄火炮系統性能較目前有很大提升。同時,由重型步兵戰車、輕型無人坦克-機動反坦克平台和遠程機動火炮平台構成的地面戰鬥裝備體系,或許將重新構建陸軍機械化作戰的戰場形態、交戰方式和戰術原則,進而在地面戰場建立起對潛在對手的代際優勢。


當然,對於素來謀求絕對技術優勢的美軍來說,近年來新興的反導、電子和網路作戰領域,也是此番美陸軍裝備發展計劃「瞄準」的重點。在美陸軍提出的未來防空反導體系中,低成本遠程防空系統和機動防空技術系統將成為美陸軍未來野戰防空作戰的主力裝備,而無人機系統、各種高能激光武器系統和新型指揮控制和情報監視系統,也將作為新型野戰反導作戰力量在未來加入美陸軍。在電子作戰裝備方面,美陸軍著力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融合進現有陸軍電子裝備體系中,並計劃提高陸軍部隊的戰場通訊、定位和導航能力。在網路裝備領域,美陸軍計劃將近期發展重點放在發展網路防禦工具上,也準備進一步引入商用系統以發展陸軍網路戰能力。


縱觀上述武器發展計劃,不難看出,美國陸軍正尋求擺脫十餘年反恐戰爭的「泥潭」,回到打造面向未來常規地面戰爭的作戰能力的軌道上。同時,美陸軍也寄望通過發展這些「夢幻」武器,來搶佔未來陸軍裝備技術乃至地面作戰形態的制高點。此外,作為陸軍與海空軍爭奪軍種資源與經費的重要手段,可以顯示陸軍「存在感」的這些先進武器項目也將在國防部和國會彰顯陸軍的「價值」。美國陸軍目前引領了下一代地面武器研發的「先聲」,在可預見的未來,各國對這一領域的競逐恐怕會更加激烈。(文/馬騏騑)

資料圖片:美陸軍現役裝備的M109自行火炮。(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了最大限度地縮短再裝填時間,M270採用了「裝填-發射」一體化發射箱,並在多管火箭發射器上配備了吊裝系統,就是說M270發射車本身就自帶裝填能力,無需再單獨配備裝填車。在齊射12枚火箭彈後,M270再裝填時間為5分鐘。圖為美軍演練為M270裝填火箭彈,可見發射器上的吊裝系統。

圖為位於M270發射車前部的裝甲駕駛艙,同時也兼作發射控制室,M270採用3人車組,一名駕駛員,2名火控官,本圖可見駕駛席。

本圖從右側拍攝駕駛艙,可見火控官的控制面板。

圖為「鋼雨」製造者,M77集束式雙用途子母彈的子彈藥,其重0.23公斤,可擊穿100毫米裝甲,對人員殺傷半徑為3米。一枚M26火箭彈可以搭載644顆M77子彈藥。1輛M270一次齊射12枚M26火箭彈可投射7728顆子彈藥,可覆蓋6萬平方米的區域,相當於六個足球場。

圖為越戰時期,美軍多架F-105戰機使用集束式炸彈轟炸敵軍SA-2導彈陣地資料圖,各位可以此想像,一門M270火箭炮發射的子母彈覆蓋面積要遠超圖中的覆蓋範圍。

真正令M270名聲大震的還是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共有230門M270火箭炮參戰,共發射了1.7萬枚火箭彈。伊拉克軍隊士兵稱M270要比戰斧導彈恐怖的多,他們把曾遭M77子母彈密集覆蓋殺傷的場面比喻為「鋼雨從天而降」。圖為海灣戰爭期間,美軍M270部隊齊射火箭彈壓制伊拉克軍隊陣地資料圖。

美軍戰後報告總結稱,1個M270自行火箭炮排(3輛M270)一次齊射的威力,相當於12個M109自行榴彈炮營(共288門火炮)的威力,可見一斑。圖為藝術家描繪的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軍M270多管火箭炮齊射轟炸伊拉克軍隊陣地的場面。

圖為M270發射車與其使用的兩種主要彈藥,ATACMS戰術導彈(前)和227毫米M26火箭彈(後)的合影。

除火箭彈外,M270還能使用ATACM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的縮寫)系列戰術導彈,該系列導彈也是美軍目前唯一一種在實戰中使用過的戰術導彈。圖為美軍M270多管火箭炮試射ATACMS戰術導彈資料圖。

本圖列舉了ATACMS系列導彈中的4個型號,其中BlockI(在海灣戰爭中使用過)和IA型是反人員型,最大射程165千米;BlockII和IIA型是反裝甲型,最大射程300千米,但由於美軍於2003年末取消了BAT智能反裝甲子彈藥項目,反裝甲型導彈最終未能裝備部隊。最新的Block IVA型導彈已於2002年3月投產,最大射程達300千米。

圖為ATACMS戰術導彈(BlockI反人員型)釋放子彈藥的連續鏡頭,每枚Block I型導彈最多可搭載950顆M74反人員反建築物子彈藥,最大射程為128千米。

圖為ATACMS導彈命中目標區後產生的彈坑。

圖為ATACMS Block II型戰術導彈釋放13枚BAT智能反裝甲子彈藥的連續鏡頭,但美軍後來於2003年取消了該項目的研發資金,該型導彈未能裝備部隊。

圖為已終止研發的BAT智能反裝甲子彈藥,BAT由諾格公司研發,採用聲學+紅外複合制導方式,可自動追蹤移動中的敵軍坦克,並發動攻頂式打擊,其戰鬥部採用串聯空心裝葯彈頭。雖已於2003年取消研發,諾格後來在BAT基礎上改進研發出了「毒蛇打擊」制導炸彈,專為無人機和AC-130炮艇機使用。

圖為BAT智能反裝甲彈藥攻擊坦克想像圖。

除戰術導彈外,美軍後來對火箭彈也進行了改進,例如在火箭彈上加裝GPS制導裝置和制動彈翼,M31衛星制導型火箭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5馬赫,可命中70千米外的點狀目標,其於2007年在阿富汗投入實戰,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圖為M31型GMLRS制導型火箭彈示意圖。

圖為M270火箭炮試射GMLRS制導型火箭彈,可見靠近彈頭部分的氣動翼。

除可以發射GPS制導的GMLRS火箭彈外,美軍未來還計劃為M270配備「陸射型小直徑炸彈」(GL-SDB),這種彈藥的優勢是可讓M270攻擊位於發射車後方的目標,實現真正的「全方位」火力覆蓋。

本圖為2008年,在阿富汗「堡壘營」基地拍攝的英軍M270火箭炮和輔助保障車輛,還配備了用於防禦RPG火箭筒的柵格裝甲。

圖為駐韓美軍M270火箭炮試射訓練彈。

圖為駐韓美軍M270火箭炮試射訓練彈。

圖為駐韓美軍演練為M270裝填火箭彈。

圖為駐韓美軍演練為M270裝填火箭彈。

M270多管火箭炮發射M26火箭彈資料圖。

圖為另一張描繪海灣戰爭時期,美軍M270火箭炮發射火箭彈的藝術圖,還能看到空中有吊運火炮的CH-47直升機飛過。


(2016-08-03 08:37:00)

圖為HIMARS發射制導火箭彈連續鏡頭之二,可見制導火箭彈點火發射後,彈頭附近展開的小型氣動翼。

HIMARS發射遠程制導火箭彈連續鏡頭之三,不久後,這枚火箭彈藉助GPS衛星制導,準確命中了70千米外的海上目標。


(2017-10-30 08:58:00)

M109搭載有一門39倍徑155毫米榴彈炮。圖為M109火炮155毫米主炮炮閘特寫。

由於採用人工裝填方式,M109的極限射速僅為每分6發,持續射速為每分3發。圖為 美軍裝填手將155毫米炮彈裝入炮膛。

值得一提的是,M109可發射最新的M982「神劍」GPS制導炮彈,在打擊30千米外的點狀目標時,打擊誤差可控制在4米內。上小圖為「神劍」制導炮彈和常規炮彈的打擊精度對比(紅點為命中點),下小圖為「神劍」制導炮彈外形圖。

儘管射速有限,但M109火炮的射程還較為可觀,實用常規裝葯時,標準射程為18千米,使用火箭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30千米。圖為M109所配用的各種155毫米炮彈特寫。

在裝入炮彈後,炮長關閉炮閘,準備開火。

圖為以色列陸軍M109火炮開炮瞬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外媒:中國國防部長訪俄展示雙邊密切關係 兩國防長「有話可說」
法媒:吉布地何以成為「世界兵營」?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