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來來來,大家可以邊喝邊談:倫敦書展見聞錄

來來來,大家可以邊喝邊談:倫敦書展見聞錄

2018年倫敦書展於4月10日在倫敦奧林匹亞展覽中心開幕,不過和我們國內的書展不同,倫敦書展的「開幕」似乎沒有開幕式這個環節。當天早上9點半我和我同事李偉長老師趕到展覽中心的時候,場館裡已經有很多人了,給人一種這個書展已經開了兩三天的錯覺。

作為全球英語國家中最大的專業書展,大部分觀眾是從事出版的業內人士,到處充滿著「商務談判」的味道,在這裡幾乎看不到中學生、大學生,或者白髮蒼蒼的退休人群。雖然人很多,也不至於出現上海書展那種人擠人的局面,當然,這也意味著你不用指望在此地看到很多作家本人了。

整個書展的場地有兩層,南北兩區隔開,北區以英國本土的出版機構為主,南區則是其他國家的出版社居多。總體來說還是很好掌握地圖的,尤其是你在上海書展現場奔波過幾年的話。

牛津、劍橋、哈佛的出版社在北區靠南的區域。光我看到的國內出版機構就有鳳凰出版傳媒、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一家重慶的出版社、一家深圳的印刷技術公司,還有閱文集團的展位。

按照「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國際慣例,在場館二樓的西側專門設立了一塊童書機構區域,與我同行的老李作為一個當爹的人,不由有些錢包騷動,但因為不是面對普通讀者的書展,本次展會所有的書籍只展不售。

童書區邊上還有一個藝術插畫小展,多位藝術家根據某個統一主題進行創作,每幅畫作下面還有相應的小幅明信片,供觀眾免費自取。畫展主題有點匪夷所思的迷人:「女性與狼」。看簡介,用這個主題是因為「女性和狼這種動物有種奇妙的(關聯)相似」……反正畫作都很不錯。

不過倫敦書展現場並不全是那種嚴肅的商務氛圍,有家出版社就在二樓搭了個美國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的半截實景,裡面還原了書架、辦公桌、沙發,還站著兩個壯碩的真人保鏢,大家可以坐上去拍照。他們是在營銷一本叫做《The President is Missing》的驚悚小說,作者是暢銷書作家詹姆斯?帕特森和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

一樓的中央過道上,還擺了一溜的矮凳子,一群身穿綠色T恤的工作人員會幫你做頸部和背部按摩(在來來往往的人流之中)。我觀摩了下他們的手法,得出的結論是:這大概是一場行為藝術。

會場里供以做講座的地方大約有四到五處,觀眾席都不算太多,很多演講者使用了PPT(職場法寶),製作精美。因為是行業的商務型展會,賣咖啡、紅茶的攤位倒是不少,每個大展區都設有專門的會談區,一個小圓桌,三把椅子,大家坐下來談一下合作前景。到中午的時候,這些地方更是一座難求。

說到午飯,我要默哀三秒。整個展覽中心附近比較近的餐廳只有三四家,北門外的啤酒館最受歡迎,但它開張的時間隨心所欲,今天可能11點開門,明天12點半開門,一開張便很快人滿為患。還有很多人選擇在會場內某個寬敞的角落席地而坐,無論是西裝褲、牛仔褲還是女士們的套裙。坐在我對面的英國小哥一副大學生模樣(普通讀者也可以買票進來),一邊看書,一邊掏出他的午飯:一個蘋果、三個小圓麵包和一袋薯片,左手翻書,右手進餐。

全世界的文學青年都一個樣。

更多人,據我觀察,好像中午啥也沒吃,成仙了。倒是兩個西裝革履的大叔靠在窗邊喝罐裝啤酒。

我原本以為英國人再愛啤酒,也不至於在這裡開喝。但午休時的那兩個大叔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到了下午我就看到某個展位上兩位男士一人一小支百威坐在那裡把酒言歡聊公事。又走了一會兒,看到二樓某個攤位不賣咖啡,而是賣起泡酒(也是醉了)。

言歸正傳,11日的白天我和李偉長老師分別參加了一場對談,他講的是中國的網路文學,我分到的議題是東西方的犯罪文學。擔任我這場活動的主持人是Jake Kerridge,他曾經當面採訪過約翰?勒卡雷先生。

和我一起對談的還有倫敦大學亞非孔子學院的李萱女士。她談到了我國古代題材的公案小說、《一隻繡花鞋》,還有前段時間很火的網劇《白夜追兇》,我聊了聊公安文學、目前國內幾個知名的推理懸疑作家。很巧的是,之前我做功課時讀了周浩暉的《死亡通知單》,書展現場正好有這本書的英文版在展示,還掛了巨大的海報《Death Note》。

感覺英國人特別喜歡驚悚懸疑犯罪小說,李偉長老師說他去逛書店的時候有一整面牆的書架上都是這個類型。講座問答環節,有人問我們聊了那麼多福爾摩斯、柯南道爾、約瑟芬?鐵伊和勒卡雷這些英國作家對中國讀者的影響,那麼美國的犯罪文學對中國的影響如何呢?我想了想,用委婉的話回答:「影視劇影響力較多,光論小說,嗯,是有高原,沒高峰。」

分享兩則場外見聞:

1.李偉長老師趁我做活動的時候不甘寂寞,跑去傳說中的查令十字街84號朝聖,結果發現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家麥當勞。這果然是一家兼職賣漢堡的房地產企業。11日晚上在亞洲之家做活動,完了和人聊天,說到這個,據說有企業打算把這處房產買回來重新做書店,我覺得可以讓全球書迷、影迷集資干這事兒。

2.李偉長老師不甘心,又去了這條街上的一家二手書店,選購了幾本書,不敢多買,怕死貴死貴(以為一本要十幾英鎊),結賬時發現一本也就兩三英鎊的樣子。

文| 王若虛(青年小說家)

本文刊載於20180427《北京青年報》B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何冰沒有對手,這很遺憾,也很悲哀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