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強度游泳訓練引發的房顫

高強度游泳訓練引發的房顫

她今年35歲,24小時動態心電圖顯示:頻發房性早搏(11774次),陣發性房撲、房顫,交界性逸搏,最長R-R間期2.12秒(發生在夜間01:01)。如此糟糕的心電圖結果,看起來像老年人的心臟節律,著實讓她焦慮不已。

生活很健康,沒有 「三高」,也不抽煙,不飲酒,不熬夜,心超和冠脈CT都正常,抽血化驗也沒有異常發現,卻怎會有如此的心律不齊?

仔細的詢問,早年的她是游泳運動員,10歲開始游泳,平均每天游8000米,持續12年,2004年退役。難道是游泳引起的?

運動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還能夠增強神經調節能力。

我們經常遇到長期堅持鍛煉的人,他們的心跳會比普通人慢,並沒有任何不適,這樣的心跳是有利於健康的。

運動時由於交感神經的作用心跳加快,這時迷走神經也會被興奮起來,使得心跳不至於過快。一旦安靜下來,在增強的迷走神經功能下,心跳會變慢。

通常運動所致的迷走神經功能增強是有利於健康的,但也具有兩面性,尤其是神經調節失平衡的時候。高強度的運動(運動員級別的訓練),就會帶來較多的麻煩,包括各種運動傷以及心律失常。

她的病情,與長期高強度的游泳訓練,脫不開關係。而退役後,長期的不運動,更加促進了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之間的失平衡,進而引發了各種房性心律失常。

如何治療?因為她的癥狀明顯,所以需要藥物來控制癥狀,用的是普羅帕酮150mg, 每天2-3次。同時,調整生活方式是根本,逐漸恢復一定的運動量是必須,直至重新找回神經調節的平衡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大夫講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蔣大夫講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