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現在的端午節,儼然已經成為了「粽子節」,人們的關注點更多的是在咸粽子與甜粽子的爭論上,似乎並不是很在意端午節是怎麼出現的。
也許很多人都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一生的抱負無法施展,眾人皆醉,帶著遺憾投江。
然而這一個認知,卻得到了不少人的懷疑,認為端午節並非為了紀念屈原。那麼到底是為了紀念誰?這些懷疑又有沒有依據?
1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
端午日(節選)
/
殷堯藩
在學術界,有諸多大佬都認為,端午節就是端午節,與任何歷史人物都沒有關係,尤其是屈原,有些學者甚至懷疑屈原是否真的存在。
首先,胡適認為,如果真的有屈原這個人,那麼從他生活的年代一直到司馬遷寫出《屈原列傳》,這中間的數百年為什麼沒有一本史書記載過這個人,難道他的憤世嫉俗不足以支撐他成為名垂千史的人物嗎?這並不科學。但這也是不太能說得通的地方,因為雖然沒有人記載,但是《離騷》《天問》卻是真實存在的。
2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
浣溪沙
·
端午
/
蘇軾
其次,南朝時期的《續齊諧記》首次把屈原和端午節合在一起,而這距離屈原投江又隔了七百多年吶,難道不光是戰國大V,秦漢三國以及魏晉的諸位巨巨,都沒人注意到粽子是要投給江里的魚嗎?況且,屈原是楚國人,如果是楚國人紀念他當然無可厚非,可是同時期的其他國家,以及此後數百年同一塊土地的不同國家,也來紀念屈原,那就真是沒有道理了。
3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
端午即事
/
文天祥
最後,就是出現的時間問題了。吃粽子的習俗的出現早於屈原投江四百多年,而且還不是端午節的專屬活動,端午節還是古代吳越地區舉行的圖騰祭祀的節日,這一天大家要龍舟競渡。而屈原剛好是這一天投江,賽龍舟已經不夠了,還要紀念一下這位詩人。
4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
午日觀競渡(節選)
/
邊貢
流傳甚廣的紀念屈原說確實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東吳地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與屈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還有一些地方認為端午起源於勾踐練水軍。因此,不管是為了紀念誰,可以說都是後世強行綁定的做法,可以說,他被人當作了一個標籤,貼在端午節上,讓別人都看到了,慢慢的,本來沒什麼關係,現在卻成了他的專屬了。
由此可見,屈原也好,伍子胥也罷,原本都與端午節八竿子打不著,只是因為人們這樣說了,這樣做了,也就流傳下來了。
不過相比之下,甜咸之爭就真的不值一提了。
那麼……
你究竟是喜歡甜的,還是喜歡鹹的?
原創精彩不斷,歡迎點評推薦~
TAG:吃本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