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產業由大到強,看資本看情懷看擔當

電影產業由大到強,看資本看情懷看擔當

向上!需要你的力量

GIF

從2012年起,中國的電影產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的一個亮點,以每年凈增100億元的速度持續上漲。2017年,全國票房總量更是超過了559億元人民幣。從體量上看,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電影大國。然而,中國電影的體量和票房在持續走高,但依然存在著質量發展參差不齊,在海外的傳播度並不理想等問題。因此,在新時代的歷史機遇下,如何讓中國電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真正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成為了業界關注的問題。4月17日,由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主辦,CC-Smart新傳智庫承辦的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從電影大國走向強國——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論壇」從多角度探討了這個問題。

《影視藍皮書》:數據讀出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論壇上,發布了《影視藍皮書:中國影視產業發展報告(2018)》。根據該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電影產業的票房達到559億元,增幅是兩位數,突破了2016年的低速增長態勢,進入到了一個新常態。預計2018年,我國整個影視產業的直接規模有望達到1250億元~1300億元以上,總體規模則有望達到2200億元~2300億元以上。

另外,電影產業除了在票房上有比較大的增幅外,在電影的廣告衍生品以及中國電影海外發行方面也突破了20%的增長率,整個產業的總規模突破了700億元。而且,2017年電影的觀影人次、放映場次以及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在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的數據上,海外銷售也有一定的增長。另外,數據顯示,網路在線售票已經超過了80%。

《影視藍皮書:中國影視產業發展報告(2018)》還對電視劇產業以及綜藝節目等進行了研究,顯示我國電視劇版權交易量有將近20%的提升,在廣告、數字付費、衍生品和價值開發方面也有一定的增幅。電視劇產業的總產值將近千億。在電視綜藝節目方面,版權交易直接額度達到了175億元。然而,在廣告收益、數字付費和衍生品開發方面都有一定的跌落。從2012年到2017年,電視綜藝貌似已經過了它的高峰期,在2017年創了一個新低。不過,一個新的現象是,2017年文化綜藝類節目獲得了比較好的發展,《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一股清流湧入到電視綜藝類型中,並帶來了非常好的口碑和流量。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司若在對《影視藍皮書》進行解讀時說,在產業方面,我國影視規模化的產能已經是全球領先。在製作方面,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也是設備非常完備的製作基地和規模巨大的從業人員。這些都是優勢。然而,機遇與挑戰並存。在市場方面,由於我們已經擁有了最大的用戶量和最大規模的電視觀眾和網路用戶數,因此也對我國的影視劇和綜藝節目製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內容品質方面。從競爭來說,現在影視行業也進入到了紅海,競爭主體的規模非常大,很多的影視企業湧入,因此競爭非常激烈。

三大「失序」危害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影視藍皮書》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電影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然而,越是高速,就越需要秩序的保障。否則,一旦失去了秩序,就容易翻車。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認為,中國目前電影產業的發展面臨三大挑戰。第一個是輿論失序的挑戰。過去一年中國電影頻繁成為媒體上的熱點話題,而且幾乎所有的熱點電影在互聯網上都會成為網友是非對錯的爭論對象。甚至有一些批評已經上升到歷史虛無主義的層面。這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我們要習慣把電影當成一部電影,也不能用個人的常識判斷一個電影,更不能以個人的站位對電影進行政治判斷,這樣會導致輿論環境越來越緊張。」尹鴻說。

第二個挑戰是市場的失序。尹鴻認為,和房地產、煤礦等行業相比,電影一年500多億的票房體量不算大。因此現在出現了各種非專業化的資金買票房、鎖票房,而且製造輿論、攻擊相反輿論的現象,用資金干預造成市場嚴重失去原有規範,讓良幣被劣幣驅逐。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最終失去觀眾的信任。「監管部門如果想讓這個行業健康發展,一定要讓市場規範。越沒有規範就越容易惡性競爭。行業外的錢要想進入這個行業必須要經過一個專業化的平台才行。」尹鴻說。

第三個挑戰是產業失序。尹鴻說,我國目前電影的製作方和出品方高度分散,30多家公司才佔全年電影票房的70%~80%。而大約五六年前,幾家公司基本上可以佔全年電影票房的60%~70%。這是上游的情況。作為下游的院線也是高度分散。現在共有40多條院線,一個城市裡就可能會有20多條院線競爭。而且這些電影院離得很近,所以會出現各種不正當手段競爭。而且,我們現在的電影票80%以上是互聯網平台銷售,所以,互聯網平台既是售票平台又是發行平台,又是信息代管平台。現在兩大互聯網平台形成了壟斷競爭格局。「總體來看,上端是分散的,下端也是分散的,只有這個網路售票環節是壟斷的。凡是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兩端都沒有議價能力,這樣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很大的問題。」尹鴻說。

善補短板未來可期

中國電影進入了新時期。面對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情況,中國電影行業應該如何前進?業界給出了自己的思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張丕民認為,「電影強國」的標準是我們的電影不僅能夠在國內,而且能夠在國際上贏得好的口碑、好的社會輿論和好的票房收益。因此,電影產業要想持續健康向前發展,適應新的時代要求,首先要堅持電影內容的社會效益和質量導向原則,通過深入生活的體驗和深入社會的觀察進行創作,不斷提升電影內容作品的社會效益和整體質量,多出精品力作,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而且,要有更高的智慧、能力包括營銷手段,提升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是要大力提升影院製作體系的工業化水平和市場運營能力。通過透明、高效的影視工業流程進行加工生產,通過健康規範的影視市場體系進行資源配置,從而促進供給側改革,優化產量規模,保障公平競爭,積極防控風險,提升經濟效益。

三是要構建與電影產業規模和國際地位相配套的電影智庫諮詢研究支撐體系。各類影視智庫機構、諮詢機構和市場研究機構要面向行業問題、市場問題、效應問題,通過深入受眾的調查和市場研究,形成高效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案和應對體系,積極助力行業發展向事業化方向邁進,向國際一流水平看齊。

四是要認真學習《電影產業促進法》,從中找到發展的支撐和助力,對政府的政策和整個電影行業未來發展的規劃有幫助。

電影產業不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也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一個人才密集型產業,因此,如何更好地滿足電影產業的人才需求也是業內熱議的焦點。南京藝術學院副校長、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李向民認為,目前我國用人單位和培養高校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比較明顯的首先是產學研的脫節問題。影視教育是跟實際結合非常緊密的,而不是純理論的東西。因此,影視專業的老師首先要自我提升,投入到生產和研究的一線當中研究當下的問題和最新的現象,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

另外,現在很多的藝術院校包括從事影視行業的學校,往往重技藝輕人文,這是非常大的問題。世界上好的藝術品和文藝作品除了技藝好以外,更重要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沒有這兩樣東西,我們的作品將會是空心的,失去了靈魂。因此,在學校教育里還要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最後,學校還有一個責任就是社會引導。

「最近這幾年,對顏值的追求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評價一個明星不看人文素質也不看演技,只要顏值高就行。這是歪曲的價值觀。學校應該有義務引導電影觀眾和社會大眾的心態往健康理性的方向走,只有這樣中國的電影才能夠更好地發展。」李向民說。

總策劃:朱迪 編輯:向成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上影業 的精彩文章:

你愛你的「小奶狗」,我選我的「保鮮肉」——辰亦儒

TAG:向上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