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暢楊楊 剪刀舞處紙生花

暢楊楊 剪刀舞處紙生花

曾經,暢楊楊在很多人眼裡的「怪咖」,一個特別帥氣的小伙,性格卻像「小閨女」、「老婆婆」,一天到晚描花剪紙;同齡人都在忙著打工掙錢,而他卻守著老家不挪窩,走哪兒都揣把剪刀。

確實,被稱為「90後剪紙哥」的暢楊楊,的確和同齡人活的都不一樣,他將剪紙「剪」成了自己的事業,作為「孟津民間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他從2011年開始整理相關資料,申報「孟津民間剪紙」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終於在2015年,「孟津民間剪紙」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遺名錄。

今天的暢楊楊在剪紙圈已經頗有名氣,也開了自己的工作室。說到孟津剪紙,沒人不知道暢楊楊,很多人都慕名來買他的作品。但暢楊楊從未停歇,他深知,傳承是對剪紙藝術的最好發展。

「剪紙是寶貴的民間傳統藝術,我的夢想是通過我的努力建一個陳列館,讓更多人了解剪紙,更多年輕人愛上剪紙,把這門古老的藝術好好傳承下去。」暢楊楊說,剪一幅作品動輒幾十天,但他一點也不覺得寂寞,因為喜歡,心裡有一股勁兒。

在別人看來,他不務正業

1991年3月,暢楊楊出生在孟津縣橫水鎮的一個小村莊。奶奶是刺繡、剪窗花的高手,兩個姐姐對此無動於衷,他卻表現出了濃厚的好奇心和特殊天分。七八歲的時候,暢楊楊就會剪很多種花花草草了,剪好後蘸上麵湯貼得滿屋子都是,媽媽看了嫌臟,為此還打過他一頓。

「我從小就靜,不喜歡打打鬧鬧,願意動手做點小東西。」暢楊楊說,村裡的男孩子愛下河摸魚、游泳,他卻經常圍著老太太們曬太陽聽曲兒。下雨了捏泥人兒,奶奶繡花他跟著剪花樣,家裡蒸饅頭他也愛揪一團面捏個豬啊狗啊的,甚至還給姐姐家的孩子做過一雙布鞋。

年齡再大點,家裡人就不樂意看他這樣「不務正業」了。「我天天說他托生錯了,該是個女娃子。」母親韓巧恨鐵不成鋼,數落兒子說,「男孩子凈做這老婆婆活兒」!

儘管家人反對,暢楊楊卻樂在其中,不僅在家裡剪紙,還把剪刀帶到了學校,經常在才藝比賽中獲獎。因為這項文靜的愛好,一些調皮的同學笑話他像女生,給他取各種各樣的綽號。「我不理會那些,剪紙讓我開心快樂。」暢楊楊說,他最喜歡美術課,可以盡情地畫畫剪紙,一旦被別的課擠占,他心裡就很難受。

事實上,比失去美術課更嚴重的事也發生過——他的剪紙愛好一度被中斷。高中尚沒畢業,暢楊楊不情願地跟著老鄉去深圳打工。這是村裡年輕人的普遍出路,打工掙錢,然後結婚生孩子。他第一份工作是安裝電子元件,但沒幹多久就跑回了家。

「我不想過這樣的人生。為了一個月兩千多塊錢,背井離鄉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暢楊楊跟父母談判,「你們現在年齡大了,我陪著你們一起住二三十年,剪剪紙心裡也快樂。」那時候,他並沒有想過靠剪紙生活,只是不願意丟掉自己從小的愛好。

這是暢楊楊第一次與家裡發生激烈衝突。母親不肯讓步,「覺得剪紙不是正經活兒,人家都打工掙錢,咱去弄這將來咋辦?」她回憶說自己當時發愁得很,既擔心兒子的前途,又心疼兒子夜裡一兩點還在剪紙。

「剪」出一片新天地

在與家人發生幾番爭執之後,暢楊楊還是妥協了。第二次出門打工是在離家不遠的鄭州。他閑下來就重操舊業,還把一幅表現孟津年俗的作品寄到了山西朔州,參加剪紙大賽。

後來作品獲獎了,獎金是300元。暢楊楊幾乎忘了參賽這回事,乍驚乍喜之下,激動地要去現場領獎。從鄭州到太原車票120元,再到朔州100元,來回車費就得400多。韓巧勸兒子:「不用去了,讓人把錢打你卡上吧。」

如今回頭想,暢楊楊慶幸自己的犟脾氣和「不聽話」。「在朔州,我看了很多優秀作品,認識了全國各地的剪紙老師,年輕人學剪紙的少,他們都鼓勵我好好學,指導我怎麼發展。」暢楊楊說,以前剪紙是圖好玩的,此後才認識到剪紙藝術的內涵,找到了方向和奔頭。

2011年,暢楊楊徹底放棄打工,專註於剪紙藝術。他眼力好,心思活,手上功夫也快,作品頗受好評。費功夫最多的16米洛陽牡丹長卷,囊括了30多種形態各異的牡丹花,畫面精美華貴。他到網吧搜牡丹資料,用手機拍下圖片,回家琢磨如何畫如何剪,前後歷時5個月,痴迷程度讓韓巧擔心「他會用壞腦子變成個憨子」。

更痴的是,暢楊楊出門必隨身攜帶剪刀。去外地參加展覽,他經常被火車站的安檢扣下,每次都要拿出剪紙作品反覆解釋,對方才會用膠帶把剪刀捆上幾層再放行,有時解釋不通還會被沒收。

漸漸地,不少人知道了孟津有個會剪紙的小夥子。2012年底,有人慕名到暢楊楊家裡,出2000元拿走了4幅剪紙。韓巧不敢相信兒子不務正業的「老婆婆活兒」能換成錢,直到買主走了還惴惴不安:「咋弄這麼多錢,要不退給人家點吧。」

而暢楊楊內心已經下定決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最有意義,把剪紙發展成自己的事業也是可以的。就這樣,暢楊楊就開始著手於這份不被家人看好的「工作」。

既然要把剪紙發展成自己的事業,暢楊楊急需專業方面的剪紙知識,他拜訪民俗學者、剪紙藝術家、看有關剪紙的書籍文章,感受老一輩的剪紙風格和經驗,臨摹一些民間剪紙作品,直到現在,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剪紙時間是他的標配。

剪紙的創作,一種是不脫稿,就是在紙上畫好稿後,修改稿到滿意為止再剪,大多數剪紙創作者都會採用這樣的創作方式。另一種是脫稿,就是不畫圖樣,憑眼睛和心裡的想法在紙上直接剪,減掉後就不能改,所以難度很大,考驗的是創作者剪紙功底。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現在的暢楊楊,脫稿剪紙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難度。一般的高手,脫稿也就剪單個形象,而暢楊楊能脫稿剪複雜的大場面人和物。

每個剪紙藝人都有自己的剪紙風格,但是暢楊楊沒有,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剪紙僅僅局限於民俗傳統等傳統領域的創作,他想要創新,歷史文化、現代元素都是他創作的題材。

如今,不斷有人慕名上門求購暢楊揚的作品,而韓巧也不再擔心兒子難以謀生。

剪紙之餘,暢楊楊開始致力於在世老藝人作品和資料的搜集工作,他已整理出近20位的資料。「我喜歡剪紙,也想為剪紙做點事情。希望二三十年後能建一個展館,把優秀的剪紙藝術展示給更多人。這是我的一個夢想。」

「小時候喜歡剪紙只是覺得有意思,通過比賽結識前輩,才認識到剪紙是門什麼藝術,以及在社會中的地位和發展,想去挖掘、整理、發揚。」暢楊楊說,他希望有更多年輕人來傳承這門古老的藝術。現在,他義務為多所小學上剪紙課。

用暢楊楊自己的話說就是「老天不會餓死瞎眼的鳥,更何況是人。」19歲到27歲,8年的堅守,他把自己熱愛的剪紙變成了事業,他更想把剪紙這個民間工藝更好的傳承下去,為剪紙工藝注入年輕的血脈,這也是暢楊楊學習剪紙的初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兒女 的精彩文章:

惠若琪 另一個賽場上的芳華
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 助力鄉村體育 希望永不止步

TAG:中華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