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律宗:漢傳佛教各宗的共宗

律宗:漢傳佛教各宗的共宗

律宗是以研習和修持戒律為主的中國佛教宗派。「戒」,作為三學(戒、定、慧)之一,是指佛教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的戒規,藉以防非止惡;「律」有「調服」、「善治」之意,代表著制伏、滅除諸多的惡,內調心念,外治身業。其實際創始人是唐代高僧道宣。因道宣常住終南山,因而此宗又稱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又因此宗所依之律為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亦稱四分律宗。所謂的律宗,就是重點研究「戒學」的宗派,以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戒律,即釋迦牟尼為弟子們制定的行為準則。戒律是佛教界人士的行為規範,專門規章制度的制定及約束是佛教得以長久傳承的重要手段。中國漢地翻譯戒律和實行受戒,開始於三國年代,東晉後普及。

從佛教典籍上說,戒律是經、律、論三藏之一。從佛教教義上說,戒律又是戒、定、慧三學之首。自原始佛教以來,戒律作為維護佛教僧團的重要規則而備受重視。相傳釋迎牟尼在世時,根據形勢的需要,制訂了各種戒律,以規範僧眾的威儀舉止。佛滅度後第一次結集時,由優波離誦出的律藏,經集體認可後,成為約束全印度各個僧團的共同準則。一百餘年後,古印度東部吠舍離城的比丘們突破了統一戒律的界限,出現了接受金錢布施等十種新的行為。耶舍於是召集七百比丘在吠舍離結集,斷十事為非法,這就是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結集。從此,統一的佛教僧團發生了分裂。其後因各部派對戒律的理解不盡一致,所傳戒律也有所不同。

戒律傳譯至中土,始於三國時期。東晉以後,《十誦律》(61卷,姚秦弗若多羅、鳩摩羅什譯)、法藏部的《四分律》(60卷,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摩訶僧抵律》(40卷,東晉佛陀跋陀羅、法顯譯)、《五分律》(30卷,劉宋佛陀什、竺道生譯)等四部小乘律都傳到了中國。四部律藏譯出以後,流行於南北各地。但後來弘通獨勝的卻只有《四分律》。《四分律》起初並未弘通,後相州南派地論師慧光(468-537)撰《四分律疏》,宣講四分律義,始奠定該宗基礎。慧光的弟子很多,如道雲、道暉、洪理、曇隱等。道雲之下分為道洪、洪遵兩個系統。道洪弘揚律學二十餘年,對律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其弟子道宣繼承他的學說,並盛加弘傳,終於開創了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個新的宗派—律宗。

道宣是潤州丹徒(今屬江蘇)人,俗姓錢,12歲入長安日嚴寺,30歲以前曾遊學各地遍訪名師,聽講《四分律》四十餘遍,以繼承智首的律學思想為主。自武德七年(624)長住終南山。他曾擔任長安西明寺上座,參加玄奘譯場,負責潤文。弟子有千餘人,著名者有文綱、懷素等。

律宗的祖庭原是終南山的豐德寺,但由於年代久遠早已毀壞,現已無跡可尋了。後人現奉揚州大明寺為律宗祖庭,是因為大明寺曾為道宣的再傳弟子和唐代名僧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前曾在此居住和修行講學之緣故。大明寺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457--464)年間,故名大明寺。

凈業寺位於鳳凰山半山腰處,與豐德寺相鄰,在同一個山的東側和西側,沿著山路走,可以從豐德寺走到凈業寺。凈業寺建於隋朝,具體情況不詳。但其成為律宗的祖庭,則是和律宗的創始人道宣有關的。據《宋高僧傳》記載,道宣本來在豐德寺修道和著述,有一次獨坐,一個護法神降臨,告訴他山東邊的凈業寺,地勢風水很好,在那裡修道便於有所成就,於是道宣就搬到了凈業寺居住。大唐乾封二年(667年),道宣曾與各地沙門彙集在敬業寺,研討佛教律法。道宣在凈業寺授戒度人,影響很大。唐以後,凈業寺歷史不詳,但寺廟一直存在,經過明清多次修葺,改革開放後,政府又出資修繕了寺廟、山路。

律宗在湖南的影響,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其核心人物群體主要集中在南嶽衡山;二是唐代的核心人物群體大都與當時國內著名文人有著密切的聯繫。

律宗在中唐以後比較盛行,其著名的律師有惠開(他是律宗來南嶽的第一人)。他於乾元元年(758)來南嶽,廣德二年(764)住持衡山大明寺戒事。惠開法師,湖南潭州人,唐代宗廣德二年(764)詔命于衡山修建大明寺,擇僧21人安居,惠開獲選並居主位,從而主持戒事二十二年,受戒稱弟子者數萬人,其中就有宰相齊映、李泌、趙憬,尚書曹王李皋、裴胄,侍郎令狐垣等人。他死後,柳宗元作《南嶽大明寺律和尚碑》。在南嶽享有盛譽的律師還有法證、希操、智儼、靈澈等。唐以後,律宗宗脈傳承不明,日趨衰落。

日晤大師,湖南零陵人,受具足戒後,十年宅持戒壇。他到衡山一開始就專修律教。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時,朝廷詔令天下25寺各定大德七人長講戒律,當時推舉日晤居首位,登壇傳戒共三十七年。因為他住在般若台(今南嶽祝聖寺)專修念佛三昧,人們便稱他為般舟和尚。他死後,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為他作《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

法證法師也是唐代極有名氣的人。他出家後住衡山密雲峰下雲峰寺,主事五十餘年,真誠地接引受律求道者,他死後,柳宗元為他作《南嶽雲峰和尚塔銘》和《雲峰和尚銘》。①希操法師原是唐代儒生,出家後住衡山中院掌律度眾,長達二十六年時間。受教的有宰相李泌,還有一大批名士。他死後,柳宗元為他作《衡山中院大律師塔銘》。

智儼也是唐代僧人,九歲出家,抱經笥人南嶽,登壇蒞事共三十八年,受度者萬餘人。他死後,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為他作碑銘,碑銘曰:「南嶽律門,以津公為上首,津之後,雲峰證公承之,證之後,湘潭儼公承之。星月麗天,珠璣同貫,由其門者,皆正法焉。」由此可見智儼當時在南嶽律宗傳承上所處的重要地位。

在明代,有三昧法師居住南嶽與溈仰道場,臨壇演戒講律;明清之際,有見月法師專程赴南嶽,得三昧衣缽真傳,後寂定法師在衡山博研經律,名震一時。

宋代以後,幾經戰亂,律宗典籍逐漸散佚,至元、明兩代,乏人傳承。明末清初,復有蓮池、蕅益、弘贊、元賢等著作論述;並有南京古心如馨律師登五台山,感得文殊菩薩於雲端受戒,頓悟心地法門,廣學大小乘律法,開壇說戒,徒眾萬人,再興南山律宗。古心門下的寂光,於南京寶華山創建南山律宗道場,成為日後的中國戒學中心,至今天下叢林傳戒,多依循寶華山的戒壇儀軌。

道宣的弟子很多,有大慈、文綱、名恪、周秀、融濟、以及新羅智仁等。律宗在清朝初期曾中興於江蘇句容寶華山隆昌寺,其影響很大,18、19世紀的中國佛教界多以獲得寶華山的戒牒為榮,這一狀況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期,寶華山也因而成為近世中國佛教界的傳戒名山。近代有大力弘揚律宗的弘一法師,被稱為民國四大高僧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言佛語 的精彩文章:

一文看懂南嶽佛、道兩教共處一山、共榮一廟的淵源
知道「禪宗」嗎?但是,據調查了解禪宗的僅1%

TAG:佛言佛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