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歷史博物館

上海歷史博物館

第147期

上海歷史博物館

啟武 非非

地處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海跑馬總會大樓經過近兩年的建設,終於「轉身」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並於2018年3月26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

這座建築見證著歷史變遷,從英國殖民者的娛樂場所到新中國的文化場館,自 1952 年以來,這座新古典主義樣式的原跑馬廳舊址,變身成為為大眾服務的公共文化機構,古老的大樓見證了上海文脈的傳承。

觀眾可在館中飽覽上海上下6000年的歷史軌跡,直至 1949 年上海解放。這是第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城市歷史發展的地誌性博物館,而建築本身就見證著歷史變遷。

歷經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留存著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也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記憶,如今又成為了上海文化的新地標。

圖片說明

1、物華號百子大禮轎

1927年浙江人周渭澄請10名象山木雕藝人,用時10年,耗費萬工,運用朱金漆木雕、玻璃畫和彩綉等中國傳統技藝,並安裝了近百隻小電珠,製作婚慶用的「百子大禮轎」。

2、第一任上海市長陳毅

3、魯迅與日本友人

4、泰戈爾與徐志摩夫婦

1924年—1929年印度詩人泰戈爾三次訪問中國,均由詩人徐志摩擔任翻譯。1929年,泰戈爾到上海後,就住在徐志摩家中。夫婦倆與泰戈爾的交往和切磋,曾經是上海文壇的一段佳話。

5、小刀會起義

1845年的小刀會起義是近代上海人民首次武裝反抗外國侵略和封建壓迫的壯舉。

6、龍華廟會

龍華寺是上海歷史最久的佛門古剎,龍華因廟成會。明代就已經發展為集禮佛、商貿、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廟會。

7、黃包車

1874年前後 ,法國商人從日本引進人力車並投入營運,也稱「東洋車」。民國初年,所有公共人力車一律漆成黃色,遂被叫作「黃包車」,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上海街頭最常見的客運交通工具。

8、藍地彩綉團花鑲雲肩大襟襖

清代中後期,女裝呈現出滿漢服飾文化相融的特質。此大襟襖藍地有暗花紋,衣身彩綉團花。

9、早期消防用品

10、油印機

11、抗日報刊編輯部

12、「短襯衫號」茶葉飛剪船模型

「短襯衫號」就帆船時代末期最負盛名的英國茶葉飛剪船,於1869年下水,主要用於運輸中國的茶葉,曾到過上海。

13、報館排字間

報館街即望平街,今山東中路自福州路至南京東路一段,全長不足200米。在短短一個世紀內,數十家報館設立在此,一度是中國的信息傳播和輿論中心。

14、早期華洋貿易進口物品中的洋針、洋線、洋燭等日用品。

15、《上海新報》

1861年11月19日創刊,由北華捷報館創辦,字林洋行發行,是上海也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張中文報紙。

16、早期電話機

上海是世界上最早擁有電話的城市之一,早在1870年代已鋪設電話機,初音譯為德律風。這種電話機並無號碼盤裝置,需經接線生接駁通話。

17、永不消失的電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圖片 的精彩文章:

走不出的秀山麗水

TAG:東方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