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l 閱讀困難症的現代人,如何才能收穫更大?
貝加爾湖畔
依然
李健
00:00/04:05
寫在前面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何帆老師關於如何讀書的短文,很有啟發。
移動互聯時代,讀圖比讀字來得爽,國人普遍閱讀時間變少了,大家更願意讀段子、看抖音、圖片、朋友圈、打遊戲或讀微信上的各類文章,這樣短短時間內更爽更暢快。
最近一兩年,我發現自己也漸漸浮躁了,很難專註投入去讀一本書,看到何帆這篇文章,我無比慚愧,也獲益匪淺,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和交流下。
GIF
被笑稱為「移動書櫥」的查理芒格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他最好的搭檔巴菲特是、比爾蓋茨是,李嘉誠是,馬雲也是。
我常常疑惑的是,好書太多了,時間和精力這麼有限,讀哪些?如何讀?讀了如何應用?如何記得住有用的信息?
何帆老師對閱讀心法的推薦,刷新了我對閱讀的全新認知,認知水平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我始終堅信這句話。
第一點:打破敬畏。
閱讀,首先是要打破對書的敬畏。特別面對一本大部頭的時候,我內心那種敬畏和畏懼洶湧而出,覺得這座大山太難攀登了,放一放吧,一放就幾年過去了,一晃就幾十年過去了,最後連包裝都沒拆,剩下的只有汗顏。他主張的是在讀之前,先想:
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我希望從中收穫什麼?
我們不要成為書的奴隸,書是為我們服務的,如果有些章節太晦澀,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讀起,不一定要從頭讀起,這也是我多年來常常犯的誤區,那本《荊棘鳥》和《戰爭與和平》,放了十幾年,還只是讀了開頭一點,每次下決心要讀,都是讀了開頭就沒了下文了,我發現我兒子讀書可以從中間或結尾讀起,我好生奇怪,這樣也叫讀書嗎?其實,這是古典老師教給我們的「功利讀書法」,只要引發了興趣,就有可能讀下去,還有,一本書不一定每個章節都是有價值的,可以根據需要選讀。
第二點:多讀經典。
不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經典都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可以反覆閱讀,反覆斟酌,把一本書讀透讀懂,好過泛泛地、一知半解地讀一堆書。讀經典時,不一定開始就讀懂,我記得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因為是古文,又是以男性的戰略與智謀為主線,那個時候根本不能理解,看了幾章,就無法看下去,直到現在,我一直還沒看完《三國演義》。何帆老師教我們,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繼續往後讀,隔一段時間再看。早知道這些方法,我就不用走那麼多彎路了。我兒子則跟我不同,他管你懂不懂,先看了再說,問他看了沒?告訴你看完了,你詫異他怎麼能看得懂,他更加驚訝地告訴你,看不懂就略過去啊,看懂的不就行了,我又再次汗顏。
第三點:要有品味。
挑選好書籍有方法的,先看書評,好的書評,不僅會濃縮一本書的背景和內容,也會有書評家精要的點評,可以幫你快速判斷一本書的品質如何,節約你摸索的時間。其次就是多看自己喜歡的作家的作品,就如我喜歡簡奧斯汀,我把她的全部著作(其實就六本)全部看了無數遍,仍然樂此不疲。
第四點:閱讀速度。
不要刻意追求讀得快、讀後記住了多少?關鍵是你讀後能給你帶來什麼啟發?最好能寫一篇讀後感,這是輸出倒逼輸入,絕對是對自己最有幫助最有效的方法,我寫公眾號也是如此。
第五點:交叉閱讀。
這一點我有做到了,終於對了一個,不容易啊,可以一段時間讀一類書,同時讀幾本,這樣可以換腦休息,也可以互相啟發。
後 記
何帆老師提了十幾點,對於普通的閱讀者,我覺得以上幾點做到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還有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缺一不可,無論你是不是富人,每年都要出去走走,預算不足,在城市附近走走也是可以的,跟有智慧的人交流,也可以學到很多,認定一個值得自己學習的老師,向他學習,這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很多彎路,我有幸在人生不同階段遇到幾位人生導師,對我幫助甚大,在此,我向他們致謝,感恩。。
這類文章,不知道你喜歡否?
作為珍惜每位讀者的我,
希望聽到你的反饋。
關注「榕榕最美好的分享」公眾號
源自一個終生堅持原創的小女子
※《新零售的未來》 l 你再怎麼不懂它,它每天也在悄然改變世界
TAG:榕榕最美好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