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今傳奇—相府的客人

古今傳奇—相府的客人

唐朝詩人王灣的詩不多,名氣卻不小。

王灣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公元712—713年)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主簿是縣裡掌管文書的佐吏,是個很小的官。掌管文書的王主簿每年替縣令寫「考績表」呈報到朝廷吏部。王灣一筆好字,又一手好文章,讓吏部考官看了無不稱讚,常常呈報到皇帝案上,讓皇上御覽。皇上也是讚不絕口。這時候朝廷要編輯一套官府藏書《群書四部錄》二百卷。王灣就被招進宮裡,做編撰輯集工作。

與王灣一同做編撰的有十多人,其中還有和他一同進士及第的同鄉彥輝。彥輝長得清秀,一笑一顰透著機敏乖巧。在編撰工作上卻力不從心,彥輝就做一些打雜的事。

編撰每五冊,都要派人送到禮部尚書那裡閱審,這個差事就落在彥輝身上。彥輝樂此不疲,上傳下達,把編者的意見報告給尚書大人,再把尚書大人的指示傳達給大家。這樣一來二去,指手畫腳,彥輝似乎成了大家的領班,吏部尚書那邊也是這樣認為的。

《群書四部錄》九年成書。編書有功,朝廷升了大家的官職。王灣受任洛陽尉,從七品,其他人大約也是這樣的品級,只有彥輝一人升職正六品文散官承議郎。

淡泊仕途的王灣,自然不去多計較洛陽尉這個官職,喜歡詩詞作文的王灣更有閑暇交接文人墨客,遊歷山水,以詩酒為樂。大約在先天年間或開元初年,王灣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當時正值冬盡春來,旭日初升。詩人面對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時光流逝,油然而生別緒鄉思,詩情迸發,當即展紙揮毫寫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再提詩名《次北固山下》罷,飲酒陶醉於詩酒里。

這時候,陽光普照青山綠水,一行飛雁正從天上飛過。

《次北固山下》風靡當時詩壇。

在王灣遊歷山水的十幾年裡,他的同窗鄉友彥輝憑著機敏和伶俐的口舌,在仕途上走得異常順暢。在張說為相的第一年就升任為禮部尚書,成為相府的常客,也常常進宮見皇上,一顰一笑地說一些讓聖上高興的話,博得皇上一笑。

王灣也是年老,走不動了,就想進京謀一個閑職,安安穩穩地度晚年。這事就拜託同窗彥輝幫忙,便修書至彥輝。彥輝不日就來信說:靜候佳音。

說來,一個七品小官進京城,對一個二品大員來說易如反掌,只要彥輝在宰相張說耳邊隨便叨咕一兩句就成了。可是,問題就出現在王灣寫的那首《次北固山下》詩上。

原來,宰相張說也是個喜歡詩詞的人,看到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詩,愛不釋手,親自將這首詩題寫於政事堂,還「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彥輝看到宰相親手書的《次北固山下》展示在政事堂里,示為能文,又當楷式。嫉賢妒能的他就改變了主意,給王灣回信說:宰相大人甚不喜歡舞文弄墨,更厭惡因文廢事的官員。說王灣四處塗鴉,荒廢政事,老夫不免他洛陽尉,算是留給他一個面子……

王灣看過彥輝的信,對宰相張說雖有怨意,過些日子就淡忘了。那年仲秋,王灣與滎陽、咸陽等外地進京的官員一起到相府,拜望張相。王灣在相府政事堂看到,張相親手題寫的《次北固山下》,正在愕然。這時候張相再次誇讚這篇詩文是詩中楷模,詩苑奇葩。有人便說:「寫詩人就在此啊。」說著就把王灣推到宰相面前。張相上前握住王灣的雙手,激動地說:「王先生啊,久仰大名。做洛陽尉多年了,不覺得委屈吧?」

王灣一笑:「不委屈。不委屈,宰相記得王灣,就不委屈。」

那天,張相只留王灣一人,在府上小酌。宰相告訴他:朝野上下有不少人舉薦他做州府道官,我沒有答應,為什麼?這些地方官員俯拾即是,就是在朝里做個大夫、尚書的官,也不難找啊。可是能寫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樣艷麗千秋詩句的人,天下有幾人啊。我提拔一個官職,卻毀掉詩壇一代耀眼新星,其罪可口誅可筆伐的呀。

宰相的這番話,讓王灣深為感動。在王灣對宰相的誤解消除的同時,對同窗鄉友彥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時候,喜歡附庸權勢的彥輝,攀附上太平公主,還加入她廢掉太子的陰謀集團,事情敗露,彥輝與團伙的許多人鋃鐺入獄。

這個案子由張說宰相審理,張相知道彥輝是王灣的同窗,又是同鄉,對彥輝一定有些話要說的。一次閑談。提起彥輝案的事情,張相問王灣:「彥輝在先生眼裡是個怎樣的人啊?」

王灣說:「彥輝在我眼裡是怎樣的人,已經不重要了。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付出代價,宰相大人按大唐律例裁判就是了。」

宰相看出來了,王灣是個品行端正、行事嚴謹的人。可惜,這樣的人無論在朝廷還是在地方官員里都不多見啊!

這天,宰相請王灣在府上用餐,兩個人再一次小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的日曆經過 的精彩文章:

這個和尚為何多次獲得表彰?只因為他總是敬愛他人

TAG:生活的日曆經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