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不能重演,未來可以選擇

歷史不能重演,未來可以選擇

《水手之鏡》的卷首,1588年的圖標集。圖上,各種航海儀器的細節清晰可見,如星盤、測深繩,還展現了那一時期水手的服飾。

科學隨想

4月23日,人民海軍迎來成立69周年紀念日。此前一天,我應邀參加了海洋主題科普教育「中科小海軍研學」啟航儀式。此項活動有一個主題詞:「同耕深藍田,共築海洋夢」。在最後的環節,我手裡拿著一本書,上台致辭。

我說:最近在讀《海洋帝國——英國海軍如何改變現代世界》,很有感觸,願意在這裡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這個關於歷史上英雄與創新的故事,書寫了一個充滿黑暗、苦難和奮鬥精神的篇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588年這個節點,英國皇家海軍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就了一段傳奇。在接下來的數百年中,「帝國的財富、權力和榮耀將誕生於海洋,皇家海軍將推動英國從歐陸邊緣走向世界的中心」,締造大航海時代的文明奇蹟。

而在此之前,海洋這個大舞台似乎還沒有大英帝國扮演的什麼角色。歷史的脈絡呈現了這樣一個粗線條:進入15世紀之後,歐洲地理探險活動突然間大量增加,世界歷史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及至16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等航海強國為開疆拓土擴大其勢力範圍、尋求東方財富,先後派出以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組成的船隊遠征探險。

這些勇敢的探險家歷經磨難,終於繞過非洲南端,開闢了從歐洲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路,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完成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海洋,成為東西方文明融通的重要場所。歐洲一些國家向海而生,因海而興,創造了海上奇蹟。甚至,對隱藏在探險和開發新大陸背後的殖民擴張目的也毫不隱諱。

而在當時亦屬強勢的「中華帝國」,受到明朝皇帝支持的鄭和在第七次航行(1431-1433)之後卻告終結,再無聲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丹尼爾·J·布爾斯廷就此有過一番評述:當歐洲人滿懷熱忱和希望揚帆出海時,固守大陸的中國卻正在封鎖它的邊界。它自囿於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長城內,避免觸及意外之事。……使中國人把探險看作愚蠢行為的,並非因為他們是禁欲主義者,而是因為他們自滿自足。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艾倫·麥克法蘭2011年春在清華大學所做「現代世界的誕生」系列講座中也特別提到:15世紀初,中國在航海業遙遙領先於世界的當口兒,卻決定放棄航海,徹底關閉了這條發展路線。英國代表一種掠奪型和向外擴張型的海上帝國,貪婪吸取世界其餘地區的財富;中國卻相反,她修築長城,試圖將蠻族—包括英國人—阻擋在所謂「中央之國」以外。

歷史和現實總是相通的。像我們這樣一個文明古國,曾經不止一次地失之於「轉折年代」,烙下了多麼沉重的印記,留下了多麼深刻的教訓,又展現了多麼巨大的思考空間!實際上,我們國家遲至將近在180年前的鴉片戰爭打響,海洋問題才真正開始被極少數有識之士所認識,甚至到了今天仍未被一些國民充分理解。因此,迫切需要通過海洋教育將海權思想的種子播撒在國民的精神質點上,紮根在我們民族的靈魂深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海洋主題科普教育「中科小海軍研學」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

有道是: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近年來,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在部署全民國防教育時特別提出:要在全國開展「關心國家安全、維護海洋權益」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作出這樣的部署,絕非偶然。幾年前,在第八次「強我國防,興我中華」全國國防教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活動組委會名譽主任、海軍原政委胡彥林上將的動員講話不時贏得熱烈的掌聲。我有幸在現場聆聽,更深化了自己對海洋問題的認識。

如今,世界強國紛紛調整國家海洋戰略,制定新的海洋政策,海洋已經成為我們最大的戰爭風險點和最激烈的戰略競爭點。再從國家實力興衰的歷史進程看,我國正處在國力上升和迅速崛起的大戰略轉型時期,而海洋問題無疑是這個大戰略的核心問題,國家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多地在海洋方面表現出來。

前時讀到著名學者葛劍雄撰寫的一則考察札記,頗有同感,亦很受啟迪。茲錄於此,為本文作結:

在南極,即使是在暴風雪持續肆虐,我不得不整天在房間里望著窗外驚濤駭浪的時候,我也以一名歷史地理學者的本能,縱覽古今,思考著:

為什麼發達而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培育不出傑出的科學家和探險家?為什麼中國直到16世紀才出了一位地理學家和考察家徐霞客?為什麼200多年前的中國對南極的發現一無所知?……為什麼南極地圖上遍布西方人命名的地名?中國人將怎樣面對未來的海洋和未來的南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張業遂:接棒傅瑩,全國人大新任發言人是一名「外交老兵」
《生化危機》中瘋狂的「病毒戰劑」,真實戰場上早已絕跡了嗎?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