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是先知——孔子?老子?

誰是先知——孔子?老子?

《新華字典》(2002年增補本)對「先知」這個詞的解釋有兩個:「①對人類或國家的大事了解得較早的人。②猶太教、基督教指受上帝啟示而傳達上帝旨意或預言未來的人。」

有據可查的對中國了解得較早的人,要屬上古時期的堯舜禹三位首領,但他們沒有留下直接的文字記錄。而被譽為群經之首、作為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的《周易》,其作者也不能完全確定,一般認為,《周易》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辭為周公所作。《周易》的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傳到春秋、戰國時代,成為諸子百家共同的經典。其中,對後世的中華文明影響極大的二家就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

先來談談《周易》。《易傳》從宏觀的角度探討《周易》的起源,認為《周易》是古代聖人仰觀宇宙,對大自然進行模擬、效法的結果,因而《周易》中八卦及六十四卦體現了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因此可以說,《周易》是對宇宙、大自然和世界運行規律的發現和總結,並非來自於上帝直接的啟示

老子將易經的思想精華融入《道德經》中,創造了一個以辯證思維為核心的哲學體系,構造了一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萬物起源圖式。那麼,老子的《道德經》是來自上帝的啟示嗎?聽聽老子自己的評說: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經》第4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德經》第25章)

老子坦誠,「道」在天地出現之前就存在了,它的作用似乎沒有極限,可以作為萬物的本源。但他不知道「道」的名字,也不知道「道」是如何產生的,而是自己勉強為之命名為「道」。那麼老子是怎樣發現「道」的呢?他用的是觀察法,他的思想來自於自己對世界的觀察和感悟:「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道德經》第54章)

作為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的學說和影響可以說澤被整個東半球,儒學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也超越了道家文化。對於鬼神,孔子承認其存在,但他並不真切地認識鬼神:「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中庸·鬼神章》)

不但承認鬼神,孔子自己在重病之中,還會向神禱告:「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論語·述而篇第七》但孔子卻很少談論鬼神,「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篇第七》)。孔子忠實於「今生」的努力,對死後的事情似乎一無所知。「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篇第十一》

根據字典中第一個定義,從堯舜禹到先秦的諸子百家,這些人都可以稱為先知,是中華文明的先知,但他們並非是受上帝啟示而傳遞真理的人。我們如今對於這些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地吸收和使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也正說明了上述先賢們所知的有限,他們所傳達的,並非是真理,而只是古代個人或群體的觀察和經驗總結,具有不確定性。因為並非來自於上帝直接的啟示,所以中國古代先賢的哲學和教導是相對性的,今日學者的發現亦同樣是相對性的,都是人自己對宇宙、對自然、對世界的觀察和感悟,有待於時間的考驗和證明。中華文明從發源開始,直到如今,一直在探索、發現和論證之中,也在等待和不確定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督華堂 的精彩文章:

TAG:督華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