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若要好,先須了

若要好,先須了

三教聖人雖然於無為法而有差別,然其入道要門,皆是定。儒家「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道家「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佛家戒定慧三無漏學,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戒定慧三無漏學,即防非止惡、息慮靜緣、破惑證真。

是以若心不得定,則欲入聖人域,絕待無為,無有是處。定為入道樞紐,止戒與發慧之所系。定非修行目標,然定為修行入道重要一環,行人之所以不能學有所益,得嘗法味,皆心不得定故。所謂心得定,即是心中無妄念雜念,心中無妄念雜念,即是心空,或謂之虛其心。我們平日里雜念紛紛,心為諸多雜念充滿,是以心不空不虛。

心之為物,以靈明為貴。心不靈則愚鈍,心不明則昏昧。聰明者乖巧伶俐,愚鈍者頑鈍僵化。同為人,聰明愚鈍,其生命所呈現,高下立判。然心不虛不靈,不空不明,是以心貴虛貴無,是以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又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皆言心虛靈明之用也。

我人最大之患,即是心不虛不空,心中充滿了種種雜念妄想,致使心既不靈亦不明。聖人之所以為聖人,無他,其心如虛空,無諸雜念妄想。心無雜念妄想,心即是定,即是靜;心有雜念妄想,心即是亂,即是鬧。心定既久,即能有照之用,心能照則靈。何以心定久之能照耶?心有心光,是以能照。我人心光時時在照,然為諸雜念妄想遮蔽,雖照而不能發為靈明之用,是以昏昧痴惑,愚鈍暗昧。譬如太陽為烏雲所蔽,我人眼見便是暗昧之陰天。我人之本明之心,為雜念妄想遮蔽,亦是無明昏昧。若能妄念不起,則如烏雲散盡,太陽朗照大地般,我人心光,亦能朗照,一切無明暗昧皆悉不見。

一切無他,端在一心之妙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聖人之心,空諸妄念,是以「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心光發耀,朗照無礙,則一切無明暗昧皆悉不見,照見一切萬法,如在眼前,是以不明自明,不照自照,無心用事,發為妙智。何謂不明自明,不照自照?我人之心性,本明本照,不待更明更照。欲要明照,即是有為造作,只此欲明之心,即是無明,即是妄念,即是鏡上塵。除得妄塵盡,即是本心明照。

是以若要好,先須了。「打得念頭死,許你法身活。」此念頭乃妄念,非正念。我人不能無念,無念則一切生命活動皆不能進行,「打得念頭死」,言無妄念也。了,亦是了妄念。非無正念也。一切妄念不起,則正念自然現前。何謂正念?智慧也。空諸妄念,定也。正念現前,智慧也。定能發慧,定能發為智慧妙用。

聖人凡夫,本心無二無別。聖人之所以是聖人,以其能以定力伏斷妄念,轉妄念為正念,而使遮蔽心光發耀之妄念盡,心光朗照而發為般若妙智也。凡夫之所以是凡夫,以其心為妄念系縛,為妄想遮蔽,心隨妄念而去,隨一切境界相而轉,是以內心擾擾,不空不虛,妄念充塞,無明昏昧,貪嗔痴發作,起惑造業,生死流轉。是以習定修禪,成為修行必需。務必通過禪定力,使心不再妄作,得定發慧。舍此禪定一途,別無他法可尋。修行不修定,無有定力,一切免談,說得再好,終是夢幻空花,不能於我人生命有何改善。

說與修行人,修諸禪定力,時時記心上,切切不能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書院 的精彩文章:

本末先後謂之道

TAG:生命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