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漢塗氏 源遠流長

漢漢塗氏 源遠流長

漢漢塗氏源遠流長

塗陽學

(一)塗山之興

七千年前,宇宙洪荒。淮河之濱,塗山①依傍。

我祖我宗,於此發祥。山川歲月,初露曙光。

風雲變幻,世事無常。豪雨滂沱,日月無光。

懷山襄陵,浩浩湯湯②。天地異色,九州同殤。

臨危受命,禹上疆場。攜塗山氏,整飭水防。

改堵分流,鑿河通江。春秋冬夏,眾志昂揚。

有女塗嬌,母儀四方。戮力同心,群情激蕩。

一十三年,多難興邦。塗山之會③,萬古流芳。

(二)豫章

夏啟立國④,文明之初。宗五千年,華夏民族。

虐政淫荒,天下共誅。桀奔南巢⑤,尋庇巢湖。

周伐淮夷,倉惶東顧。東周春秋,江東大族。

楚漢爭霸,高祖定都。分化塗山,徙離西楚⑥。

永嘉之亂,食人五胡。戮屍億萬,生靈荼毒。

風雨飄搖,天地同哭。倖存亂世,神靈庇護。

大廈將傾,欽公崛出。功蓋臣鄰,侯封新吳⑦。

豫章郡望,東南始祖。蠡施衍慶,再成巨族。

(三)明清播遷

千五百年,族聚南昌。人丁繁盛,源遠流長。

名流蔚起,豫章郡望。十州世第,五桂一堂⑧。

元末天災,水旱疫蝗。挈婦將雛,背井離鄉。

峰煙四起,天下蕩蕩。一十八年,華夏重光⑨。

川渝路斷,遷徙湖廣。明清分流,源出豫章。

麻城孝感,黃州武昌。鄂南江漢,拓土開疆⑩。

剪荊除棘,開山懇荒。圍水營田,耕讀傳揚。

福澤後世,山高水長。我祖恩德,永世不忘。

草於2018年4月26日-27日

陽學註:

本文承荊楚塗氏宗譜纂修理事會理事長塗清華兄弟及主編塗紀林老爺子之託而作,擬於2018年5月5日在洪湖頒譜慶典儀式上用作配樂詩朗誦的節目。文中關於「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時塗氏東南始祖塗欽公「扈蹕南遷」之部分,經清華兄弟及林爹審閱後略有改動。特此註明,並誠摯致謝。

①.塗氏在秦漢以前叫塗山氏,居於淮河流域之塗山,即今天安徽蚌埠懷遠縣。上古時被稱為淮夷,在大禹治水時一直為一支勢力強大的氏族部落。後禹王娶塗山氏之女,即女嬌,生子啟,後來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正式的王朝,即夏朝。

②.本部分寫的是禹王攜當時勢力及影響力非常強大的大族,也是外戚的塗山氏奮力治水的史實。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鑿河通江,改堵為疏,"三過家門而不入"歷13年,終於成就了治水大業。

③.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塗山位於今天安徽蚌埠懷遠縣,因大禹治水塗山氏功莫大焉,故功成後禹召集各部落首領相會於塗山,史稱塗山之會。《史記》、《左傳》、《尚書》等信史上都記載有「禹娶塗山」、「禹會塗山」、「夏之興也以塗山」等相關內容,《風俗易義姓氏篇》亦有註:「涂姓者,塗山氏之後也」,可見塗山氏對禹以及對後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

2008年-2011年,中國科學研究院考古工作隊,對安徽懷遠塗山附近的禹會村遺址先後五次進行了考古發掘,其出土文物證實了史書記載的「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實性。2013年12月21日在安徽蚌埠市舉行的「禹會村遺址與淮河流域文明研討會成果發布會」,李伯謙教授代表與會的60多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和專家宣布:「禹會村遺址的發掘成果是自漢代司馬遷以來,考證研究『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塗山地望的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④.見前面注釋①;

⑤.桀奔南巢,因夏桀「虐政淫荒」,故天下共誅,夏遂為成湯所滅,桀奔向南投奔南巢,尋找仍是大族的外戚塗山氏的幫助。因此一時期塗山氏已向南遷移至了安徽巢湖一帶。

⑥.商後塗山氏經過幾次被征討,後遷至江東,仍為江東大族。楚漢相爭後,項籍敗,無顏見江東父老,劉邦建立大漢朝後恐江東項籍大族再度起事,危及社稷,故採取了分散江東諸大族的措施,塗氏大族也隨之遭亂,被遷於海昏。漢靈帝中平(公元184年-188年)中分海昏,設海昏縣、新吳縣。塗氏至此已完成了歷史上第二次大遷徙。

⑦.侯封新吳。此處寫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永嘉之亂,在這一歷史大動亂中,北方漢族幾被滅族。永嘉之亂後,晉朝統治集團被迫南遷,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這一歷史時期,因塗氏大族一直居江東,故幸能避禍。然後被遵為東南始祖的塗欽正值朝中為官,據江西豐城縣誌記載:「塗欽,邑人,晉元帝建武元年丁丑,以扈蹕南遷,功封新吳侯,府志誤載奉新人,今據侯墓誌及家傳訂補。」儘管「扈蹕南遷」可能存在一定爭議,但欽公以功封侯之事已被出土墓葬證實,故縣誌後有記載。欽公封侯後,後家族在江西新吳「蠡施衍慶,再成巨族」。直到現在,江西塗氏仍是全國塗氏最集中人口最多的族群,湖北塗氏亦多由江西遷入。

⑧.十州世第,五桂一堂

塗氏在江西豫章的望出,除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悠久的歷史外,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即文化的厚重和政治上的顯卓。自漢至明、清,江西和由江西遷出的舉人以上的為官者達500多人,「十州世第,五桂家風」、「文封石麓公侯府,武賜新吳將相家」「鄉官論秀,貢版論英。」「芹香泮水,桂馥蟾宮」,即是塗氏歷來文化氛圍的寫照。

「十州世第,五桂一堂」之史實,詳見下文(摘自堂兄陽斌《塗陽斌(ZT236)古今塗氏人物(一)》一文。塗陽斌,仙桃市通海口柳李人,中共黨員,湖北省委黨校研究生畢業。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散文學協會會員。作品有《憨人桿司令》(與昆季陽文合著)、《講述100個鄉巴佬的故事》、《行走在大平願上的思索》等書):

在五代時期的後周(公元951——960年),塗僓生了九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塗宏,字天仁,號梅嶺,任廣安州知州,廣東樞密使;二子塗簡,字天義,號愚庵,任雲南安寧知州,奉議大夫;三子塗文,字天禮,號省庵,任貴州普安知州,中議大夫;四子塗讓,字天智,任湖廣富州知州,湖湘宣尉使,大中大夫;五子塗節,字天信,號昌庵,任陝西邠州知州,奉議大夫;六子塗亨,字天樂,任東平州知州,中憲大夫;七子塗彬,字天御,號蘊章,任福寧州知州;八子塗戩(jian),字天射,號華庵,任宿州知州;九子塗丕,字天誠,任雲南安寧知州,安南招討使。女兒塗妙玉,她的丈夫姓饒,名屯官,也任知州。「九子十知州」成為千百年來涂姓的美談。

北宋哲宗時(公元1086——1098年),塗濟(字時甫),封為朝散大夫、資治少尹。他生了五個兒子:長子大任,宋元符三年已卯科進士;次子大琳,宋元祐六年辛未科進士,任湖廣漢陽府通剌;三子大經,宋紹聖元年甲戌科進士,任南京太守;四子大明,宋重和元年戊戌科進士,授湖南善化縣(今長沙縣)知縣;五子大節,南宋紹興十二年壬戌科進士,任河南祥符縣知縣。濟公的五個兒子都是進士,並同時為官,時稱「五桂」。因此,涂姓的「五桂堂」堂號由此而來。

⑨.元朝末年,蒙古貴族、官僚、寺院和漢族大地主掀起了土地兼并的狂潮,很多農民失去土地,淪為佃農。「江南佃民無產,皆於富家佃種土地,分收籽粒,以充歲計」(元典章卷19)。人禍不止,天災又至,水、旱、蝗災及疫疾不斷發生。從泰定帝(1324年)開始,到1368年元亡這四十多年時間裡,關於天災的記載史不絕書。這一切,造成了經濟的殘破。為生計,大批農民被迫背井離鄉,成為流民,終於釀成了元末農民大起義。(摘自荊楚塗氏宗譜纂修理事會《江漢塗氏源流考》一文)。經過18年的爭戰,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為穩定政局,迅速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明朝初釆取了一系列安撫流民,鼓勵農墾、屯墾,加大對人口稀少、土地荒蕪地區的移民措施。開啟了自洪武三年(1370年)開始至永樂16年(1418年),歷時48年的我國歷史上第二次政府強制行為的大移民。即「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廣」。塗氏也開始了塗氏史上的從明至清歷時近400年的第三次大移民,湖北塗氏即此一時期多由江西遷入。

⑩.在這次大移民中,塗氏遷入湖北的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是江西遷入湖北麻城,多集散在麻城孝感鄉,暫作停留後遷荊襄地區。另一條路線則是來自南昌府進賢縣等地的移民,在南昌市區瓦滓街暫作停留後遷湖北黃州府、武昌府,以及蒲圻、咸寧、荊州,後分遷於江漢平原各地。

據譜牒記載,萬友公父子落籍於蒲圻雷公橋。萬福、萬富、萬翱公等同宗兄弟則落籍監利。萬福公舉家由江西遷荊楚。他們剪荊除棘,圍水造田,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努力,終於成為當地富戶。萬翱公第六世孫世瑩公時,已擁有良田數千畝,累資巨萬。益孔公第四世孫,最早於明初就已遷入湖北嘉魚,後子孫分遷孝感、江夏、蒲圻、咸寧等地。

陽學4月29日補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誰風露立中宵 的精彩文章:

想要成功,你必須做到……
豬還在飛 風卻停了

TAG:為誰風露立中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