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家揭示穀類作物耐旱的奧秘

科學家揭示穀類作物耐旱的奧秘

麥、稻、玉米等穀類作物的抗旱能力通常比其他很多植物強。德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了其中的原因,相關知識有望用於培育抗旱能力更強的農作物。

植物葉、莖等處的氣孔是空氣和水蒸氣的通路,二氧化碳可以通過氣孔進入植物體完成光合作用,多餘的水分可以通過氣孔排出,而它們的通過量則由保衛細胞的開閉來調節。其他植物的氣孔周圍通常只有一對保衛細胞,而穀物的葉片氣孔周圍,在一對啞鈴狀的保衛細胞外側還有一對副衛細胞。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上介紹,他們藉助顯微鏡觀察大麥後發現,氣孔關閉時,這兩個副衛細胞會吸收並儲存保衛細胞中的鉀離子和氯化物,待氣孔打開時再將這些離子輸送回保衛細胞。副衛細胞相當於鉀離子和氯化物的動態儲存庫,使保衛細胞調節氣孔開度更快捷高效,從而減少水分浪費。

此外,還有一種機制讓穀物能夠更好地應對乾旱等極端環境。通常情況下,植物在缺水時會產生一種名為「脫落酸」的激素,使氣孔迅速關閉,防止枯萎。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大麥等穀物保衛細胞內的慢陰離子通道蛋白(SLAC1)與其他植物的同類蛋白有兩個氨基酸不同,這使穀物的慢陰離子通道蛋白還能作為「硝酸鹽感受器」,通過測量硝酸鹽含量來獲知光合作用效率。也就是說,穀物可通過脫落酸和硝酸鹽含量綜合感知自身缺水程度及光合作用效率,避免「渴死」或「餓死」。

研究人員說,他們打算將穀物的「硝酸鹽感受器」移至模式植物擬南芥中,探索其他草本植物能否受益於這一機制。如果效果不錯,還可考慮用這種方法使土豆、西紅柿和油菜等作物更耐乾旱等不利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萬能桌腿,你值得擁有
中年婦女為減肥吃素30年險癱瘓,說說素食那些事兒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