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蔣方舟:讀書解決了我的戀愛問題

蔣方舟:讀書解決了我的戀愛問題

公號:理想國 imaginist(lixiangguo2013)

首屆「室內生活節」的倒數第二天,我們邀請到詹宏志對話蔣方舟:讀一輩子書。

這一老一少,一個是「華語文化圈少見的千手神」,同時也是真真正正讀書讀了大半輩子的人;一個是中國年輕世代最有號召力的作者之一,自小以讀書修養出早熟識見和才情。

兩人年齡雖然有異,文化背景不同,但都是我們心目中的理想讀者。

做一輩子的讀者,到底是種什麼樣的體驗?以讀書伴隨成長,究竟可以獲取什麼能力?兩人各自講述了自己精彩的閱讀來路和見識。

今天微信,分享蔣方舟的發言精選。

她說,讀書是她理解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還順帶解決了她的戀愛問題。「讀書為什麼是一輩子的事情,因為我覺得只要你對世界有好奇,你對人有好奇,所有的答案都在書里。」

蔣方舟

今天知道詹老師來,我穿得很復古,像《至暗時刻》里丘吉爾的秘書,站起來給大家看一下,年紀上做一個搭配,顯得是同一個時代。

剛才聽了詹先生的分享,有特別多有共鳴的地方,尤其是在小時候的閱讀經歷。像詹先生回憶他小時候讀書的畫面一樣,我也有一個腦海當中非常鮮明的畫面,就是我在大概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

我一直生活在湖北襄陽一個鐵路中樞的地方,我們家都是鐵路系統的,我爸爸是警察,我媽媽是老師,我媽媽是鐵路子弟學校的老師,她教初中。

小學時,我們放學很早,四五點鐘就放學了,每次放了學,我就會去我媽媽教書的初中等著她下課。我等她的過程,我媽就把我放到他們學校的圖書館,我選書看。我媽媽回來的時候就騎自行車帶我回家,基本上在自行車上就把書看完了。

因為在學校的圖書館裡面,我選書沒有任何限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學校會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書——也不能叫「十八禁」,就是怎麼會出現在那裡的一些東西——比如如何醒酒、科學養豬。

我母親每次看我選的書都不會有任何異議,說你放回去這樣的話,我所有選的書她都說「你看這個挺好的」。有一次我拿了《廢都》,她說可以吧你就看這個唄。因為禁書有很多方塊,看不懂,自己靠腦補,想這些方塊是什麼。

後來我在三島由紀夫的一本書裡面,我也看到類似這樣一個讀書的描述。

他就說,他在學生時代也是拿到一本禁書,寫男主角和女主角,剩下的全是方塊,他就花了很多時間在想這個方塊到底是做什麼,腦補很多情節。後來長大以後看到全本以後知道他們在騎自行車,一下很幻滅。

小時候的閱讀很有意思的一點,我不知道是因為物質過於貧瘠還是怎麼樣,你會覺得那麼一點點非常僅有的一些讀物,一些方塊,一些字和一些情節,就成為構造你這個精神世界的很大的一部分快樂的來源。

我一直試想,如果我生在現在的時代,我可能很難從單純的讀書當中獲得樂趣,因為你可以獲得樂趣的東西太多了。

因為小時候閱讀經驗,我覺得其實會有一點讀書越來越去試圖向大人證明原來我還可以讀這個,包括像張愛玲寫過,她的親戚來看她,她表演續寫《紅樓夢》怎麼樣,多多少少帶著一點表演和炫耀。

這就導致我後來讀書越來越難,像尼采、昆德拉等等,使得自己有一種半瘋不瘋的狀態,我自己也非常享受這種半瘋不瘋的狀態。高中的時候,每次在食堂或者別的地方排隊都拿著一本書看,常常被同學看不起,覺得不知道你在裝什麼。

我後來發現我青春期的閱讀,其實是一直在尋求某種特性,或者讀書給我帶來的是某種特殊性。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依然處在這個階段或者有這樣的感受,讀書是可以把你和周圍人區別開的一種方式,你在書中尋找的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我小時候特別喜歡讀尼采之類的,就是因為我精神上也有非常瘋狂的一面,能夠和他契合。

這一點讀書的目的到現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我現在進入穿成這樣的時期,自己讀書的心態不再是尋求特性,而是尋求共性。

我不再是當看到書裡面哪一點讓我非常想挑戰,或者是非常讓我覺得與眾不同,就覺得興奮。更多的是,當在書中找到一些人類的共性,我自己的共性的時候,會覺得我高興。

某種程度上,我自己從一個驕傲的讀者,現在變成了一個更為謙虛的讀者。讀書的時候,我偶爾會看豆瓣讀書的書評,有時就想這書評應該是年輕人寫的。

比如他們經常會說,本來期待我在這本書裡面讀到什麼,發現這個期待落空了。

我當時很喜歡《耶路撒冷三千年》,我去豆瓣看書評。

結果看到很多差評,就是有一些人希望了解耶路撒冷的風土人情,當做旅遊的指南,結果什麼也沒有看到,或者期待看到什麼,落空了。

或者他們對作者的一些看法提出了挑戰,說你這樣寫是不對的,我以我的生活經驗,我有朋友就是怎麼樣,他們不斷以自己的個性去挑戰作者。

每次看到這樣的評價,我會覺得還是太年輕了,到了我這種年紀之後,當在書中尋找到人類和自己共性的時候會更高興。

小時候看一本書,當你發現你的一個想法被人寫過的時候,感到更多的是一種鬱悶和想要去挑戰作者的慾望。但是到現在,發現當自己的一個想法被人寫到,被人寫過的時候,我覺得更多的感覺到的是一種快樂。

我想岔開談一下在寫作上的一些看法,這個是一脈相承的。

我看到有時候會出一些很極端的殺人案或者兇殺案,或者社會的惡性事件,我朋友圈很多的創作者,他們就會轉出來,說這個變成一個小說就好了,這個連環殺人犯變成小說就好了,這個神經病故事完全就是小說題材。

我現在不太認同這種寫作,某種程度上,我把它稱為妥斯陀耶夫斯基式的寫作,會寫一些精神上異常的人。

但對我來說,我覺得文學藝術的目的更大的是理解人的普遍性,當我看到托爾斯泰的作品我特別感動,因為他都是選取最為普通,普通到真的是平庸的人類的材料,一個士兵,一個看門人,一個農民,選取最為普通的人的材料,把它當做一個礦井,從中發現了人類無限的人性的共性的可能性。

所以,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的閱讀越來越謙虛,隨著越來越多的謙虛也獲得越來越多的快樂。

我前幾天在微博上發了一句話,說成長就是一遍遍地發現原來以為獨特的個人經驗並不再獨特,你一遍遍發現原來我是一個普通人。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會覺得幻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的是快樂。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誇大了獨立思想的重要性,在更多時候當你跟智慧的人找到共性的時候,我覺得這個是更為快樂的。

我覺得很奇怪,這些年,老有一些年紀稍長的朋友,挺得意地說,我到30歲之後不看小說了。他們會覺得小說是一個比較沒有用,或者他們從中獲得不了什麼東西和解答的文本。

但是我恰恰是這些年越來越發現,小說其實能夠帶給我的、給現實生活中能夠找到對照的答案其實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想大家說,不應該把讀書看得那麼功利,應該看得更無用一點。

但讀書其實對我來說,是理解這個世界非常好的一種方式。

比如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一個小說,是南非作家庫切寫的《恥》,講的是在南非一個白人教授的家庭,生活在農場上,被黑人報復,導致整個家庭尊嚴被剝奪掉了,小說英文名叫Disgrace,寫這個尊嚴怎麼樣一點點被diss掉的過程。

這個小說寫在1999年,是20年前,剛好前幾個月南非在進行非常激烈的土改,把白人農場主的土地沒收,也有非常激烈的種族衝突等等,是跟這個小說寫的主題場景一模一樣的。

我當時看就不得不感慨文學的生命力,其實所有南非發生的社會現狀都在回應庫切小說裡面的一句話,當白人學會愛的時候黑人已經學會恨了。

這個小說依然是理解這個世界運行的特別有效的方式,某種方式我並不認為它是無用的。

讀一輩子書,很多人願意讀書,想讀書,但是他們經常會疑惑一個問題,所謂的我該讀什麼書,或者能不能推薦什麼書?

我一直覺得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我覺得你想讀的下一本書永遠就在你目前正在讀的這本書里,我覺得這個過程是非常自然的。

比如說我去年讀了一本書,在美國當時非常紅,大陸翻譯的版本叫《鄉下人的悲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

封面上印了很聳動的話,這本書預演了為什麼川普能夠當選。它其實講的是白人階層固化,美國階層固化的問題。

我讀了之後讀的下一本書叫《落腳城市》,講的是農民怎麼在城市裡面立足,因為他們發現他們既無法立足於城市,也沒有辦法回到自己的故鄉。

看了這本書我又開始看中國國內一個教授叫陸明寫的《大國大城》,書裡面提出一個很挑戰性的觀點,就是中國的城市並不是太大,而是還不夠大。

我們老抱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大了,不斷膨脹,容納不了那麼多人,應該小一點,慢一點,容納你的靈魂之類的。他提出了一個挑戰,說中國的城市還不夠大。

這些社會問題他是在下一本書回應的,我在上本書無法得到解答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來說,你永遠不會有所謂書讀完了,不知道該讀什麼樣的書這樣的疑惑。

當你徹底理解和有好奇心的時候,下一本書永遠就會在你讀完上一本書的時候出現在你面前。

讀書依然是我理解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它是一個投入的精力、時間和注意力的成本在我目前生活當中最高的一件事。因為我投入了成本,我期待收穫。

如果讓我聽人講這個事情,我覺得我聽過,但是90%的內容迅速就遺忘了。可是當我去看,我投入的精力不一樣,自然期待的更多,收穫的也更多。

讀書對於我來說,另一個特別大的一個好處,其實挺個人的,就是它很能解決戀愛問題。

在戀愛的過程中,最難回答的問題和所有衝突的起源,都在於你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讀書特別好地為我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之前跟梁老師錄節目,講了一個故事,說之前交往的一個男生,混社會,掌管過一個KTV,聲色場所,但是他在掌管這些社會場所期間,依然保持每天三個小時的閱讀。我覺得好厲害!但是我們很短的時間就分開了。

交往過程中,我一直覺得我始終不理解這個人,他身上對我來說有很多疑團和疑問。後來分開的時候,我就把他當時號稱每天保持三個小時閱讀的書一本本找來看,基本都是很濫的歷史小說和武俠小說。

看的過程中我就理解,原來這個人價值觀的構成是這樣的,原來他是這麼想的,原來他為什麼有這麼多奇怪的想法和怪癖。

很有意思,真正了解他是在分開之後。所以我覺得其實讀書對於我來說,不僅解決了我認知世界的方式,也解決了我認知他人的方式。

當你問這個人現在在讀什麼書,十四五歲讀了什麼書,或者他印象最深刻的小說人物,解碼了這些問題,就解碼了這個人。讀書為什麼是一輩子的事情,因為我覺得只要你對世界有好奇,你對人有好奇,對於我來說,所有的答案都在書里。

作者:理想國(lixiangguo2013),知名文化品牌,想像文化與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姑娘為什麼一定要減肥?第一張就笑噴了……
活得越來越不像自己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