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事革命正在開始,還是「狼來了」?

軍事革命正在開始,還是「狼來了」?

原標題:軍事革命正在開始,還是「狼來了」?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軍隊與社會的聯繫並不局限於信息方面,在政治、外交方面也非常明顯。冷戰時期,兩霸相爭,雙方都想通過大規模全面戰爭和核大戰來徹底消滅對方。軍隊作為國家政治鬥爭的工具只好大力擴軍備戰,特別是大量發展核武器,準備打贏核戰爭和全面戰爭。



冷戰結束後,對話與合作成為時代潮流,大國之間開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或致力於這樣的戰略協作,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成為一種時髦的新安全觀。在沒有大仗可打,在沒有明顯敵人和迫在眉睫的戰爭威脅的情況下,軍隊的地位和作用迅速下降,裁軍和削減軍費成為主流,軍隊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戰略構想、作戰理論和編製體制。所以,軍隊與國家、軍事與政治、經濟和外交等相關領域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革命」是一個政治辭彙,常用來描述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我們常稱之為「革命」。可是現在形勢變了,繼1980年前蘇聯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元帥提出「軍事技術革命」後,美國人90年代初又提出「信息技術引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軍事革命」的論點,這簡直就像是平靜的湖水中突然扔了塊大石頭,從而掀起無盡而巨大的波瀾。眼下正在進行之中的這場革命到底算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是人為製造的革命還是歷史發展的使然?


軍事革命究竟有沒有?


對此,我國學術界很快分裂成多種觀點:一種是主流派或改革派,認為軍事革命確有其事,信息技術和軍事革命代表了21世紀軍事發展的主流,軍事革命的結果是掌握高技術武器的一方要革掌握低技術武器一方的命,如果我們不認真對待,將在下個世紀的衝突中無「命」可保。另一種是懷疑派,認為所謂的軍事革命只不過是在做文字遊戲,故弄玄虛。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並不是今天的事,60年代以後就逐步展開,為什麼今天突然提出軍事革命?美國人是別有用心,想用資產階級的軍事革命來革無產階級的命,因而是人為製造的革命,是一個圈套,想讓我們上當,像拖垮前蘇聯那樣搞垮我們,因而不可「尾隨」。


當然還有第三種,那就是逍遙派,「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他們認為美國人搞它的軍事革命或什麼高技術,我們搞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武器裝備,要堅持人民戰爭的戰略指導,堅持持久戰、運動戰和游擊戰的戰法,以及「以劣勝優」的作戰原則。對美國人的軍事革命不必大驚小怪,當年我們不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飛機加大炮」的強敵嗎?不是用低技術戰勝了高技術嗎?所以高技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崇洋媚外的思想和恐高(高技術武器)症,只要發揮人的愛國主義、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就沒有打不贏的現代高技術戰爭。40多年的冷戰,每天都喊「狼來了」,可時至今日「狼」並沒有來。美國人這次又拿什麼「軍事革命」來嚇唬人,我們需要穩住陣腳,冷靜觀察,千萬不要上當。



當然,我們還可列舉出很多很多的不同觀點。對於一個新鮮事物有不同的爭論和觀點,在學術界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學術爭鳴和學術民主的一種客觀反映。大家之所以對軍事革命存在上述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還是個概念問題,即究竟什麼才算是一場軍事革命概念不清。


軍事革命的概念


軍事革命一詞源於美國,在英文中美國人用詞還是格外小心的,雖然放心大膽地使用「軍事技術革命」(Military Technology Revolution)這樣的術語,卻基本上沒有人直接使用我們所說的「軍事革命」(Military Revolution)這樣的術語。他們常用的一個縮寫詞是RMA,即「軍事領域的革命」(Revolution of Military Affairs)。當然,RMA還可翻譯為「軍事問題的革命」或「軍事方面的革命」等等,但唯獨不能翻譯成「軍事革命」。可惜,國內學術界習慣成自然,不知從哪位學者開始,竟把它簡稱為「軍事革命」了,這樣一來,大家感到說著順暢,也就約定俗成不再細究了。


軍事革命和軍事領域的革命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甚至有本質性的差別。前者是一場蓬勃興起的運動,是一個澎湃湧來的大潮;而後者則是若干運動中的一個運動,諸多大潮中的一個浪潮。總之,前者是一個整體概念,後者是一個局部概念。美國人的本意是說信息技術正在引發第三次浪潮的信息革命,在這次革命中,軍事領域將發生革命,安全領域將發生革命,科技領域、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和外交領域等等也都將發生類似的革命。看來,我們的確是在翻譯的理解上出了問題,從而在軍事革命的概念上造成以點帶面、以偏蓋全的謬誤。



新名詞因中文翻譯不當造成的爭論實在是在所難免,Internet這個詞出來後我國學術界譯之為「國際互聯網路」,但1997年國家發布的正規名稱卻確定為「網際網路」,於是學術界就炸了鍋。用了這麼多年的「國際互聯網路」,約定俗成就完了,為何還要搞出這麼個生澀難懂、不中不洋、不倫不類的彆扭詞?有作者乾脆調侃道:是否還打算把E-Mail(電子郵件)翻譯成「伊妹兒」才過癮?我們不打算在本書中討論關於「軍事革命」還是「軍事領域的革命」這種命名概念的問題,本書將一律使用「軍事革命」的稱謂,但實際上作者在確指「軍事領域的革命」、「軍事方面的革命」或「軍事問題的革命」。


如果我們能夠建立起一個發生在「軍事領域中的革命」這樣一種概念,就不會把所謂的「軍事革命」當做一場運動來推波助瀾,而是根據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去客觀地探尋改革發展的途徑和道路。軍事領域內為什麼會爆發一場軍事革命呢?當然有冷戰結束、新安全觀出現和知識經濟浪潮的衝擊等因素,如果拋開政治、經濟、外交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談,僅就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言,其主要原因是:二戰後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迅速,使航空母艦、作戰飛機、坦克裝甲車輛等作戰平台以及炮彈、炸彈、導彈、魚雷等武器這樣的軍事硬體領域產生了一場革命,戰術技術性能多次急速飛躍,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武器裝備和作戰平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即已經接近和達到所允許的物理極限。恰好在這時,信息技術提供了不必再突破物理極限就能大規模提高武器裝備綜合作戰效能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才引起一場軍事領域的革命。



眼下正在進行的這場軍事革命,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重點的軍事革命,現在剛剛興起,正在推動軍事理論和編製體制的改革,全面的大規模軍事革命還尚未到來。仔細分析這場軍事革命的基礎,其實是以工業革命的成果和機械化武器裝備為基礎的,所謂信息技術革命和信息化武器裝備,不過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提高,真正的信息武器或信息裝備還沒有正式批量裝備部隊。有人堅持認為,海灣戰爭是第一場信息化戰爭。其實,這是一種很片面的觀點,真正概念上的信息化戰爭可能在20年之內都不會爆發,我們所面臨的戰爭仍將是在核威懾背景下,以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為主的戰爭,但信息化、網路化將大大改善和提高這些傳統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使戰場一體化,各種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得到充分發揮,那種把信息化戰爭吹得神乎其神的觀點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回顧二戰以來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歷史,特別是認真研究海灣戰爭的實踐,我們便不難看出:90年代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與二戰以來的武器裝備相比,並沒有什麼類似於蒸汽機、電能、核能之類的驚人發明或原理性、本質性的飛躍。我們可以曆數今天部隊中使用的輕武器、主戰坦克、裝甲車輛、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核潛艇、轟炸機、戰鬥機、攻擊機、核武器、航天裝備和各種導彈,沒有一項是90年代以後出現的新殺傷機理武器,就連電子戰、信息戰、網路戰和計算機、C3I、C4I之類的東西也並不是90年代的新鮮玩藝兒,因為美國海軍和空軍20年前就實現了武器裝備的數字化和指揮控制的自動化。那麼,難道今天正在進行的這場軍事革命是子虛烏有的瞎胡鬧?



不,軍事革命的確正在發生和發展之中,但這種革命的目的是提高現有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和軍隊的綜合作戰能力,絕不是推翻或砸爛一個「工業時代武器裝備的舊世界」,再開創一個「信息時代信息化裝備的新世界」。目前,軍事革命已經開始,軍事革命就在眼前,軍事革命雖還有點霧裡看花的意思,但決不是虛無飄渺的空中樓閣,也不是人為製造的「假革命」。我們應該積極投身於這場跨世紀的軍事革命大潮中去,主動地去擁抱大潮,迎接軍事革命的挑戰,抓住改革與發展的機遇,在軍事革命的背景下構思21世紀的宏偉框架,大踏步邁向新世紀。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一部:潮起潮落。第5章:新軍事革命在唇槍舌劍中發展。P75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我們的航母下水一周年了,你們的航母還好嗎?
別惹會寫書的人……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