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古代嫁女除有壓箱底,富家還陪丫環,還有一樣大家現在都想不到

古代嫁女除有壓箱底,富家還陪丫環,還有一樣大家現在都想不到

古代流行的特殊嫁妝

在這兩天的「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我一直在談結婚的事情。結婚的話題除了辦酒席,還有一個「置嫁妝」,也古今都關心的話題。

在古代,能當嫁妝的東西不少,似乎比現代嫁妝的種類還豐富。除了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外,房子、土地、生產工具都可以當嫁妝。

(送嫁妝,民俗塑像)

我在以前我《北京晚報》「一方鉤沉」專欄稿中提到過:清人徐珂《清牧類鈔·婚姻類》記錄了一條當時黑龍江的陪嫁風俗,當地有錢人家置辦的嫁妝,一般有「鞋四十隻、衣三十襲,包金首飾兩事」,另外「洗衣盆、手巾、胰子」什麼的,也都列入清單。

這樣的嫁妝並不出格,古代嫁妝雖然比現在豐富,但差別並不是太大。但是從史料上看,古代還有幾種特殊陪嫁,在今天來說有點不可思議了,在現代已見不到了。

一是「陪丫環」。

(丫環,現代影視形象)

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嫁女都會讓女兒的侍婢,即後來所說的「丫環」一起陪嫁,有的還會讓妹妹跟著過門。這些陪嫁女子,大概是丈夫最喜歡的「嫁妝」了,往往照收不誤,納為媵妾,讓她們當小老婆,成為侍妾。

陪嫁丫環的風俗,在古代頗為流行。成書於東晉年間的《華陽國志》中有這麼一個記載:孔珪的兩個兒子所娶的媳婦都是富家女,陪嫁來的侍婢便有七八個。

一直到清代,陪嫁丫環的現象都還很常見,如《紅樓夢》中的「鳳姐」王熙鳳,她出嫁時丫環平兒便陪嫁進了賈府,後被丈夫賈璉納為妾。

二是「陪喪資」。

(嫁妝)

我前幾年曾在四川衛視的節目中談過這個話題,觀眾還挺有興趣的。

其實,把女子當嫁妝並沒有什麼稀奇,一夫多妾是古代家庭的正常結構,真正另類是把凶服、棺材這些與喜慶氣氛格格不入的不祥之物當嫁妝。

據《餘姚六倉志·風俗》記載,在過去浙江寧波慈溪一帶,嫁妝中「必預備凶服」。所謂「凶服」,即辦喪事穿的縗衣麻裙,是女兒在將來公婆去世時要穿的喪服。而公婆對此「嫁妝」不僅不覺得晦氣,還很高興,覺得親家想得真周到,體貼女兒。

(打棺材木料)

與喪服一樣另類的嫁妝,算是棺材板了。在過去廣東大埔一帶就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據《民國新修大埔縣誌》記載,當地嫁女「鋪排妝奩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婦百年後所需壽板均備。」

如果不方便陪送棺材板,有的地方還會變通一下,如在過去的台灣省台北市,便有用金子打制一隻與棺材板價值相當的小金棺材當嫁妝的現象。

(金棺)

三是「陪性指南」

(紅燭 梳妝)

這個現代適婚男女大概不需要的,但在古代,這是做娘的必須為女兒的準備的。

在古代,女孩在出嫁前獲取性知識的途徑非常有限,做娘的得讓女兒嫁人後知道怎麼過夫妻生活。但又不好開口明說,特別是無法對女婿說,便將一些春畫或是性偶當做」性指南「,放在女兒的嫁妝里,讓女兒在新婚之夜拿出看看,再傻的人看了都知道怎麼過夫妻生活。

這類物品講究隱私,往往放在箱子最隱蔽的最下層,俗稱「壓箱底」。

這個可能不少讀者都聽說過,但是古人給女兒陪壓箱底的動機並不單純,表面上是出於「指導女兒女婿性生活」考慮,但在民俗學上還有另外的用意,就是——辟邪,有這東西,魔鬼不敢在新娘子身上作祟。

(壓箱之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術士老方 的精彩文章:

拿起煎餅想起娘,母愛如山啊!
竹子里的酒,到底是怎麼裝進去的?

TAG:術士老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