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的「吃」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近發布的最新癌症數據,結直腸癌已成為我國第三大惡性腫瘤,特別是在大城市,隨著現代人飲食中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量的增加,結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全國平均每1.5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結直腸癌。癌症被稱為「富貴病」,與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特別喜歡吃「紅肉」、培根、香腸等加工肉製品,平時比較講究。
45歲左右是好發年齡,「吃得太好」是一個高危因素
結直腸癌和結腸癌統稱為結直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發病率居惡性腫瘤之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五位。「結直腸癌易發年齡在45歲左右,有年輕化的趨勢,男性多於女性,以直腸、b型結最為常見。」劉波說,大腸癌最常見的年齡在40 ~ 70歲之間,男女之比為2∶1左右。數據顯示,中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正以每年5 %的速度上升。在一些東部沿海城市,結直腸癌甚至超過胃癌,成為消化道的第一個惡性腫瘤。
據報道,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與遺傳因素有關,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遺傳背景,5 % - 6 %的患者可被診斷為遺傳性結直腸癌。「在許多家庭中,50歲左右的父母在被診斷出患有結直腸癌後,其子女患結直腸癌的可能性要高出好幾倍。」劉波說。
結直腸癌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一個更常見的危險因素,即所謂的「富病」。「目前國內外研究普遍認為,結直腸癌與飲食結構不合理有密切關係,隨著生活水平的發展,飲食習慣也在逐漸改變,『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是該病的高危因素。」劉波說,「三高一低」飲食結構是指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的飲食結構,腸道缺乏纖維素,腸道蠕動緩慢,從而延長食物滯留時間,增加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長期排便不暢使糞便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一些有害物質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被機體吸收後,更容易誘髮結直腸癌。
便血的臨床表現,易誤診為痔瘡
「大便隱血是結直腸癌中晚期最重要的臨床表現,很容易誤診為痔瘡,而結直腸癌早期癥狀很隱蔽,沒有典型癥狀,所以漏診率也很高。「劉波,由於直腸靠近肛門,其附近血供豐富,一旦長腫瘤組織容易破裂出血,但實際上有很多直腸癌便血患者,早就被當作痔瘡來治療了。
「痔出血呈鮮紅色,伴有局部肛門疼痛、肛裂等癥狀,直腸癌出血可能含有一些壞死組織並混入白色粘液,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到醫院進行結腸鏡檢查,肛門指尖和腫瘤標誌物要檢查才能確診,醫生的診斷水平對疾病診斷也有較大影響。」劉波強調,大部分結直腸癌患者都是在有糞便隱血癥狀的情況下確診的,而這一次是在中間,所以當糞便隱血癥狀出現時必須到正規醫院進行綜合診治。
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不僅容易誤診,而且容易漏診。專家說,早期結腸癌患者可能出現腹脹、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癥狀,或伴有輕微腹痛,而最重要的表現之一是大便習慣、性狀的改變。一方面,在排便習慣上,從原來的每天一次到一天三次以上或保持排便次數增加的發生,腹瀉或便秘、排便困難和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都應注意,因為由於腫瘤對腸道的刺激或堵塞,腸道的浸潤會引起這樣的變化。另一方面,糞便含水量、厚度等形態變化也需要警惕。「如果大便習慣或形態持續一周異常,必須定期就醫。」劉波說。
由腸息肉演變而來,早期發現治癒率達90 %
結直腸癌不是一種突發性疾病,它發生在一個「緩慢的過程」。劉波大腸癌分為四個階段,ⅰ期和ⅱ期腫瘤局限於大腸,無轉移,屬於早期;ⅲ期患者有淋巴結轉移,屬於中間型,而ⅳ期患者有肝、肺、骨等遠處轉移,屬於較難晚期。
「基本上所有結直腸癌都是從息肉、小息肉、大息肉、非典型生長發育而來的,癌症這幾個過程,通常持續2 - 3年,早期發現和晚期發現在治癒上完全是兩回事。」劉波說,通常長達0.2厘米的小息肉可以清楚地檢查,直接用結腸鏡微創手術就可以切除。專家說結直腸癌患者有5年的生存率,一般認為是65 %。5年生存率ⅰ、ⅱ期高達90 %,ⅲ期67 %,ⅳ期約15 %。早期發現和治療對結直腸癌非常重要。
結腸癌如何早期發現?劉波說,定期結腸鏡檢查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重要方法,具體高危人群和篩查建議如圖所示。
「因為結腸鏡檢查是侵入性檢查,所以很多人都很害怕,而且隨著醫學水平的發展,無痛結腸鏡檢查已經很常見,通過靜脈麻醉,可以緩解檢查的不適,美國也是通過實施結腸鏡檢查,及時切除息肉患者,從而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劉波說。
TAG:遊戲歡樂時光 |